APP下载

甘肃:向马铃薯强省跨越

2015-04-03毛绪强刘月姣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鲜薯种薯甘肃省

毛绪强 刘月姣

甘肃是全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种植面积和鲜薯产量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立足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把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六大产业之一,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马铃薯生产、贮藏、加工和营销一体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已成为保障全省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

围绕优势打造优品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干旱多灾、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严酷,但发展马铃薯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据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介绍,甘肃省发展马铃薯产业有三大优势。一是生产的马铃薯品质好。主产区土层深厚而疏松,富含钾素,独特的生长环境造就了甘肃马铃薯与众不同的品质优势,个体均匀,口感醇厚、淀粉含量高,耐贮藏运输,是各种工业淀粉和食品生产的上乘原料。二是属脱毒种薯的最佳生产区。甘肃省的高寒阴湿区海拔高、气温低、短日照、气候湿润、无霜期短、病虫害轻,便于进行隔离和田间管理,是繁育脱毒种薯的最适宜地带。三是主产区雨水和热量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期同步。全省主产区70%的年降水集中在7、8、9三个月,与马铃薯块茎膨大时的需水高峰期正好吻合,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马铃薯生长。同时,马铃薯是抗旱耐旱和抗灾作物,高产稳产,已成为甘肃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必然选择。2014年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1062万亩,鲜薯总产折合主粮240万吨,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粮食作物的25%和23%,马铃薯已成为当地第三大粮食作物,随着脱毒种薯全覆盖工程的实施,马铃薯将为甘肃粮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围绕优品做强产业

近年来,甘肃省每年整合中央和省级资金1亿多元,重点支持种薯扩繁、种薯贮藏、标准化生产、精深加工等环节,突破制约发展瓶颈,加快产业化进程。

一是区域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基地初步建成。目前,甘肃省已初步形成了中部高淀粉及菜用型,河西及沿黄灌区全粉、薯条(片)加工型,陇南、天水早熟菜用型和高海拔区脱毒种薯生产等四大优势生产区域,优势产区种植面积占到全省的70%以上。

二是良种选育步伐加快,繁育体系基本建立。先后培育出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的陇薯、甘农薯、庄薯、武薯、天薯和临薯6大系列40多个新品种(系),建立健全三级种薯扩繁体系。2014年生产原原种9亿粒以上,原种7万多亩,生产用种薯近120万亩,实现脱毒种薯全覆盖。

三是种薯贮藏能力明显提高,种薯安全贮藏体系初具规模。已建成原种和生产用种薯贮藏库共460座,种薯贮藏能力达到46万吨,农户贮藏窖达13804座,有效减少了贮藏损失、提高了商品薯质量。

四是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健全,监管能力不断提高。制定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审查细则》,启动了种薯生产、经营行政许可、种薯的包装和标签管理等活动,建立了省、市、县三级种薯市场监管体系,有效地规范了种薯生产和经营行为。

五是种薯质量检测体系初步建立,种薯质量稳步提高。已建成1个省级、4个市级、28个县级马铃薯种薯质量检测中心,全省初步建成三级种薯质量检测体系。颁布实施了《甘肃省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管理办法》、《马铃薯种薯生产、经营许可审查细则》等规范性文件,在全国率先确定了马铃薯种薯质量管理实行标签真实性认定制度、开展马铃薯种薯田间检验及室内检测。

六是市场加工营销体系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全省已建成有一定规模的马铃薯产品加工企业100多户,年加工鲜薯能力430万吨。其中,精淀粉加工企业30家,加工能力60万吨;全粉加工企业7家、加工能力5万吨;变性淀粉加工企业2家、加工能力8万吨;建成批发市场10多个,购销网点1500多个,每年销往20多个省的鲜薯达350万吨以上。

据了解,今后甘肃省将积极推进马铃薯主粮化进程,促进马铃薯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形成马铃薯与谷物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努力把全省建成全国重要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商品薯生产基地和马铃薯精深加工基地,努力推进甘肃省由马铃薯大省向马铃薯强省跨越。

猜你喜欢

鲜薯种薯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马铃薯种薯退化的原因及预防
“巫溪洋芋”鲜薯质量控制技术现状及对策探讨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鲜薯储藏技术
马铃薯种薯贮藏性能和贮藏技术分析
脱毒马铃薯微型种薯繁育技术
四川省马铃薯种薯体系现状、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