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剪影

2015-04-03

贵阳文史 2015年2期
关键词:熊本武士岛国

武士道精神的隐忍胜过其精湛的剑道,而佛教教义中面对死亡的淡然与淡定,使日本武士获得了视死如归、淡定自如的禅神意旨。这或许是武士所需要的巨大精神支撑,也是从佛教生死轮回中演绎出来的人生悟境,构成了大和魂之精神。

我一直对与世无争且恭敬忍让的佛教成为日本的一大宗教很纳闷:在我看来,这东方岛国的民族精魂具有武士道的“基因”,在日本人的血液中有武之气、刀之魂,一个习于刀口舔血的民族与信奉不杀生戒律的佛教怎样融合?带着种种的谜团,我来到日本九州岛上的熊本。

熊本的古城建于1607年,古城的建筑与只重视正背两面的中国古代建筑不同,古城的四方八角都建有重檐斜顶。熊本的古城不仅有中国古代重檐式建筑的古朴典雅,且厚重精致,具有四方八面都层层向上拔高的建筑特点,这是日本独特的古典式建筑样貌。

熊本有一条武士街,现代一些年轻人尊崇古代武士,有时穿着和服,拖着木屐,悬挂腰刀在街上出现。据说熊本的空手道武术馆很多,习武之风盛行,这可能与日本一代剑侠宫本武藏是熊本人有关。据我了解,宫本武藏剑道的最高境界是“归隐”,这相当于将寒光闪闪的剑刃在空中划转一个轮回后“刀剑入鞘”。这是以一种视死如归的沉稳逼迫对手。与其他国家的武士、武僧不同,这里没有血肉飞溅的动感,只有收放自如的隐忍以静制动。任何武艺高强的对手,都不得不对日本的武士剑侠平添几分敬畏。这种武士道精神的隐忍胜过其精湛的剑道,而佛教教义中面对死亡的淡然与淡定,使日本武士获得了视死如归、淡定自如的禅神意旨。这或许是已经取得岛国中下层统治地位的武士所需要的巨大精神支撑,也可以说是从佛教生死轮回中演绎出来的人生悟境。它构成了大和魂之精神,是爱美与尚武,崇礼与好斗的黄皮肤海岛民族矛盾的和谐,它兼具了东方民族的精细与西方民族的冒险。大和民族积淀下来的坚韧与互助的特质,正通过一往无前的“剑道”,在4月盛开的樱花与9月绽放的菊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那些“切腹”的武士为了达到尽忠家国故土、尽忠天照大神的目的,并没有偏离“剑道”与“佛道”的本意。可以说,在逼仄狭长而资源贫乏的岛国,只有强者才能生存;而在古代有限的竞争空间,武士们只能选择佛教中的隐忍与轮回。这或许就是武士道与佛教的某种契合因子吧!

然而佛教博大精深,在公元6世纪从中国传入日本时,并非如我们这样狭义的理解。当初汉传佛教的三论宗、净土宗、天台宗、律宗、华严宗、密宗均渐次传播日本,特别是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禅宗(曹洞宗和临济宗)在日本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净土宗、禅宗等教派的教义和仪式比较简易,主张不经过累世修行便可成佛或死后即能往生“极乐世界”,因此得到日本各地武士和广大中下层民众的信奉,加之汉传佛教大乘“六度”中的“布施忍辱”与日本民众在有限的耕作空间长期处于忍辱负重、急需布施互助的状态相吻合;而大量从事渔业的岛国民众,如无对渔船、风帆、绳索的质量要求精益求精,又怎能搏击大海的风浪?当台风恶浪即将来临,整个海天呈现一片死亡的灰色之际,只有佛教中的“禅定”才能使渔民们通过祈祷获得精神抚慰,这些正是大乘“六度”中的“精进”与“禅定”的修行方式在岛国实践的契合!如此说来,佛教之于日本,在广大民众与武士阶层中确实存在着精神层面的需要。坐落在古城京都的“金阁寺”,正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日本佛教的独特韵致。

金阁寺始建于1397年,初取法名“鹿苑寺”,后因殿堂的二层与三层贴满了金箔,故称为“金阁寺”。

金阁寺的造型典雅别致。寺顶形成宝塔式的伞形尖顶,伞形顶端鹤立着镀金的凤凰,殿顶的“究意顶”是根据禅宗的原理装饰,庭园则是按净土宗的要求设计,金阁寺的建筑处处隐含着净土宗、禅宗的理念。贴满了金箔的金阁寺屹立在莲花池畔,从平滑如镜的湖水中倒映出的金阁,金光闪耀,水中的金阁随风微微晃动,地上的金阁耸然屹立,这水中与地上的两座金阁,一虚一实,一动一静,给人以美的无限遐想……

金阁寺的存在,会不会因其精美雅致而改变了日本人的武士道秉性呢?即便川端康成撰写了《古都》、三岛由纪夫撰写了《金阁寺》,文化的昌繁也不能为尚武的大和魂增添新的变数。事实的存在就是这样简单而执著。即使是充满着悲天悯人情怀的佛教,到了日本,也必然沾染了几分狂躁的气息。就在人们赞叹金阁寺美得无以言明,美得惊魂夺魄之际,一个年轻的僧人却一把火将其烧毁。审讯这一狂虐行径,原因是如此简单:年轻僧人因对金阁寺的美产生嫉妒,所以烧了它?日本著名作家三岛由纪夫以这轰动一时的纵火案为主题,写了一部小说《金阁寺》,为金阁寺增添了一种奇烈凄美的迷离风情。这是只有大和民族才可能发生的狂虐业力。可见,即使是出家修行的日本僧人,面对自己心中敬仰的禅神佛殿,为了达到自己的幻觉私欲,也不惜采取极端行为。这是武士的狂热,是一条看不见的历史脉络,它贯穿在日本人的血液当中,成为扩张与征服的传承,即便你成为僧人,但你的心中仍然只有一个武士。

武士道渗透到日本的文化与宗教的方方面面,使大和民族在残酷的竞争空间扭曲发展。大和民族不可能长久对他国他人施予仁爱,否则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为他人叹息可能会招致自我的灭亡。这就是大和魂之“精气神”与无奈。佛教也不能例外,只有因武士的需要改变佛教的道理,而没有佛教改变他们的理由。看来,在狭长的岛国,佛教也只能作出如此另类的选择!

(作者系贵州省知识产权协会会长、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组组长)

猜你喜欢

熊本武士岛国
剑龙是武士吗
南太岛国“说不”背后的智慧(观察家)
我是快乐的熊本熊
汤加首相发起减肥挑战赛
2016年熊本MW7—1地震前GPS形变特征分析
“武士”挡道
那些国旗上的植物,你知道几个?
熊本熊为什么这么火?
剑龙是武士吗?
我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