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组织自主性对校园文化建设作用及影响力提升对策

2015-04-03许贶南

时代农机 2015年11期
关键词:自主性校园文化院校

许贶南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1 自主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效

(1)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智力和人的创新能力基础之上的经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国家后来居上的最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提出的“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口号,明确的彰显了创新的意义。作为身处新经济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组织同样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自主性正是创新的前提。同时学生组织的活动也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提供了多种途径,一方面可以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同学了解社会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运用各级各类学生组织的自主性,通过开展学术争鸣、专业服务、专业技能训练和社会调查,才能有效的提高了学生专业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提高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在现代社会,一个人最重要的实践能力就是要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学生组织作为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桥梁,为他们创造了机会提前接触社会。学生在学生组织的日常工作和各类活动中中树立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自信心,增强了责任心和团队归属感,在沟通与交流中体会竞争与合作,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协作能力。

(3)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情操陶冶。社团活动的兴起和发展给大学校园增添了一种气氛,一种活力,改变了传统的“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循环的古板校园生活,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缓解了繁重、紧张的学习气氛。同时,学生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群体文化,使大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学生组织为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提供了相互接触、相互了解的机会和方法。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增强了自我批判的能力,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2 自主性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作用

(1)改善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组织的自主性在校园文化建设有熏陶文化艺术,增加学生文化素质,改善校园文化氛围的作用。学校教育的本质,是文化知识的传递,使广大学生通过对文化知识、文化价值的不断摄取,逐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在此过程中,校园文化的功效是绝不能忽视的。优美的校园文化环境,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崇高的校园精神,使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如沐春风,陶冶自己的性情,净化自己的灵魂,逐渐体验出人生意蕴,努力培养自己良好习惯和崇高的情操。

(2)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学生组织的自主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统一引领学生思潮,建设浓厚校园文化基底的作用。加强对学生学生组织目标的调控,特别是在引导共青团学生组织自主性的发挥的同时,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学校育人这一目标来定位,在丰富多彩的学生组织活动中,通过学生组织自主性的发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加强对个别学生思想政治纠正都有着极其正面的意义。

(3)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学生组织的自主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极大丰富同学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推动校园文化的孕育的作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开始减负,不再唯书本知识,应试为主要内容,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范围选择自己的去向,或做自己喜欢的事,如若引导不当,则沦为游戏的奴隶。

(4)增强校园和谐与凝聚力。学生组织的自主性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建设和谐文化、谐人际关系的作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文化因素深深地渗入其间,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

3 提升自主性对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措施

(1)提高认识,做到“两个结合”。学校领导对学生组织的自主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职能部门、相关领导乃至于全体教师都应大力支持与帮助学生组织,将其作为专任教师“全员育人”工作的一项具体内容,做到“两个结合”:①将学生组织活动的自主性与高职院校“育人”目标相结合。学校要进一步确立学生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对学生组织布局进行全面规划,引导学生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促进学生组织质量的提高。②将学生组织自主活动与学生的成长成才相结合。学生组织要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在领导层面上要有意识地将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入日常的学生组织自主活动之中,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组织的活动自觉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加强物质保障,做到“三个确保”。高职院校学生组织要发展,层次要提高,就必须保证学生组织日常运作的物质条件,做到“三个确保”:①确保活动经费。学生组织自主的活动经费主要应由所在学院、系部的共青团来解决。由于学生组织的作用与单纯的娱乐活动不完全一样,它对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经费上应给予必要的支助。②确保活动场地。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加速扩展,各校都在积极扩大办学资源,但院系两级学生组织的活动仍然属于“游击队模式”,高职院校应给予学生组织相对固定的办公、会议场地,建立学生组织活动基地。③确保活动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基本的设备、设施,学生组织自主性再高,也无法开展高水平的活动,提高活动的质量、建立优良的校园文化也就无从谈起。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在严格审批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提供学生组织活动必要的物质条件,同时学生组织亦可以拉赞助等形式想方设法、自行解决必须的设备与工具。

(3)指导不指挥,尊重自主管理。高职院校的学生组织为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当代大学生是一群有朝气和活力,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敢想敢干的年轻人,长期的实践充分证明,越信任他们,他们的干劲就越大。同时,这对培养学生组织中学生干部的独立办事能力及组织协调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高职院校各级管理职能部门应当尊重学生组织的自主管理,在学生组织的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组织觉悟与党委和团委精神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合理放权,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组织用自己的主动性和热情去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

(4)支持特色,鼓励创新。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社会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的人,而现在有些高职院校乃至本科类高校的学生组织发展停滞不前,难以形成自身组织文化特色,其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创新意识。因此,要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创新,建立及形成具有自身组织文化特色、形式新颖的活动项目品牌。

学生组织是一个延续性很强的环境,俗话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正是这种特点,使得许多学生组织的负责人盲目重复以前的工作,而没有看到时代的发展、组织的发展,这就导致学生组织工作缺乏现代气息,缺乏主动意识。因此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组织,必须树立创新意识。这种创新至少应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观念创新,一方面是方法创新。观念创新主要是指学生组织发展的观念创新,它需具有时代意识、融入时代气息,适应时代的发展;方法创新是指工作方法上的创新,这种方法应把理论与实践、学生干部与干事、组织文化与校园文化、学生组织与社会等各种关系统筹起来,同时又把握全局。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组织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将各自呈现更多特点,而我们应该把握住学生组织自主性的特点,并将其予以充分发挥。相信高职院校的学生组织自主性发挥必将在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这种校园文化的熏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会成为社会各领域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自主性校园文化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