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2015-04-03赵真峰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山豆根中药房肿痛

赵真峰

(浙江省乐清市中医院中药房,浙江 乐清325600)

山豆根与北豆根的鉴别

赵真峰

(浙江省乐清市中医院中药房,浙江 乐清325600)

山豆根为常用中药材,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味极苦性寒,主清热解毒、利咽、杀虫。用于火毒蕴结,咽喉肿痛,齿龈肿痛。《本草求真》载:“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然而各地以“山豆根”为名的药用植物有20余种,其中就有北豆根药材。北豆根始载于《中国药植志》,原名蝙蝠葛根,其性味苦寒,有小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理气化湿之功效。传统用于治疗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痹痛等症[1]。故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正确、安全和有效,笔者将山豆根与北豆根两者从基源、性状、显微鉴别、显色反应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比较。

1 基源鉴别

山豆根:来源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干燥根及根茎[2]。主产于主产于广西、贵州,云南也有分布。

北豆根:来源防己科植物蝙蝠葛Menispermum dauricum DC.的干燥根茎。主产于东北、华北、陕西等地。

2 性状鉴别

山豆根:根茎结节状,形态不规则,顶端通常存有茎基或是茎痕,下面生长茎条根根呈长圆柱形,常有分枝,长短不等,直径7~15mm;表面棕色至黑棕色,有纵皱纹及横长略突起的皮孔。质地坚硬,难折断,断面略平坦,呈浅棕色,并可见环状形成层,中心无髓。气微,味极苦。粗壮块大、粉多为佳。饮片多是圆型或是类圆状薄片,直径0.5~1.5cm,厚度1~2mm。切面皮部呈现淡棕黄色到类白棕色,其木部呈黄白,有的饮片能够出现棕色环纹甚至髓部。

北豆根:根茎呈圆柱形,弯曲,有分枝,长可达到500mm,直径3~8mm。表面黄棕色或暗棕色,多有弯曲的细根及纵皱纹,外皮易剥落。质地坚韧,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呈纤维性,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排列,中心有髓。气微,味苦。饮片多为圆形或是类圆形片,直径为3~8mm,厚度为l~2mm。

3 显微鉴别

山豆根:粉末呈淡黄色或黄棕色。纤维及晶纤维成松散的束或单个存在,细长,常扭曲,壁极厚,非木化。石细胞少。呈类圆形,或椭球形,孔沟明显。草酸钙结晶众多,呈双锥形、多面体形等。主为网纹和具缘纹孔导管,有的含黄色物。

北豆根:粉末呈淡棕色。纤维成束,呈长条形或披针形,壁稍厚,木化。石细胞众多,多单个散在,偶成群,呈不规则分枝状。草酸钙方晶少数,呈多角形或多面体,可见短棒状晶体。多为具缘纹孔,网纹及梯纹导管。

4 结 论

山豆根与北豆根功效与应用不同,且山豆根有毒,北豆根有小毒,故两者不能混用。

[1] 徐兵勇,富志军.北豆根的研究概况[J].海峡药学,2008,20(11):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9.

R282.5

B

1004-2814(2015)03-0261-01

2014-11-04

猜你喜欢

山豆根中药房肿痛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药房药师如何开展优质中药学服务
山豆根的妙用
山豆根的妙用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某院2017 年山豆根中药处方用药及配伍合理性分析*
家用小方治疗咽喉肿痛
小方子治疗咽喉肿痛
山豆根在痔疮术后创面水肿的应用
消肿止痛散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损伤肿痛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