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起种公猪外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5-04-03俞小波王爱华张宏斌周建东江苏省如东县家畜改良站2264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3期
关键词:生物素蹄部种猪

俞小波 王爱华 张宏斌 周建东 (江苏省如东县家畜改良站 226400)

引起种公猪外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俞小波王爱华张宏斌周建东(江苏省如东县家畜改良站226400)

外伤对于种公猪生产影响较大,轻者可以导致种猪数天无法正常生产;重者则能造成公猪四肢瘫痪,甚至直接淘汰,引起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于2007年11月份至今,在如东县家畜改良站担任技术员期间,共治疗外伤病例23例。经统计,外伤主要类型分别为扭伤、骨折、蹄壳脱落、小创伤引起的蜂窝织炎以及打斗引起的创伤等。经过治疗,愈后良好的种公猪一共19头,治愈率达到82.6%,治疗无效而淘汰的种公猪有4头,占总淘汰数的3%左右。通过对造成外伤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归纳总结出引起种公猪外伤的因素,供同行参考。

1 影响种公猪外伤的原因

1.1性格因素的影响好斗是雄性动物的天性,种公猪也不例外。猪是一种群居动物,一般成年前的种公猪性情表现的很温顺,随着年龄的增长,种公猪的特性也随着慢慢显露出来。性成熟后这些特性更加明显,为了抢夺食物、争抢领地以其配偶等等,种公猪之间常常会发生激烈的打斗。有争斗就难免造成损伤,再加上种公猪拥有一对锋利的武器——獠牙,使得打斗的后果更加严重。该站2009年7月曾经发生过一起严重的打斗事件,因饲养人员失误将两头种公猪放入同一运动场内,发生打斗,导致其中一头种公猪臀部、腹部多处创伤,最大创面长度达到25cm,深度达到4cm。

1.2品种、年龄因素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表明,在高度选育的瘦肉型品种和品系中容易发生裂蹄疾患,如大约克夏、长白、杜洛克和汉普夏等品种。肢蹄纤细的猪最易患此病;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背膘薄的品种更易得。我国的地方品种及其与外来品种的杂交后代猪则极少发病;国外发现生长缓慢、背膘较厚的品种发病率很低。新引进的瘦肉型优良种猪,尤其是青年长白猪多发,其次是大白,杜洛克相对大、长白猪略微好些。瘦肉型优良品种生长速度快,体重增加和肢蹄的发育失调,使肢蹄承受压力增大,加之后备公猪蹄垫娇嫩,容易磨损龟裂,蹄壳较薄易破裂,易继发感染,这也是后备猪发病较多、情况较严重的主要原因。老年公猪由于蹄垫和蹄壳相对发育比较成熟,抗继发感染能力也较强,虽然出现蹄角质增生龟裂和蹄壳破裂的比例也很大,但症状较轻,跛行较少。

1.3猪舍环境因素的影响(1)地面过于坚硬、粗糙,容易磨损蹄部。水泥地面硬度很大,若其表面粗糙,易造成蹄肢损伤,并继发细菌感染,如蹄冠肿,趾(指)底和趾(指)间腐损和蹄踵腐损等;(2)地面过于光滑又易引起种公猪摔伤或骨折的发生,加上水泥地面较冷,常由于潮湿引发猪的风湿症。(3)地面的坡度太大,造成公猪四肢、腱、韧带负重不均,尤其加大了对后蹄的压迫,易发生蹄裂症。(4)地面的酸碱度:新建猪舍的水泥地面还未完全熟化,碱性较强,在遇水的情况下,接触猪蹄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长期的接触会使蹄壳变软,容易开裂。(5)环境中的异物损伤:公猪性情顽皮,有经常啃咬、拱挤圈舍物品的习惯,有时碰到暴露在外的铁丝、三角铁等尖锐物品时,会造成种公猪划伤,从而引起感染。在卫生环境条件较差的饲养场地,一些小的伤口在细菌、微生物的侵害下易引起化脓、蜂窝织炎等症状。轻微的感染经过治疗后很快就能痊愈,但是严重的感染,例如蜂窝织炎病,初期并不明显,随着感染的加重,患部会随之肿大,引起种公猪不适。严重的会造成公猪运动障碍,甚至全身感染,如不及时治疗,会对种公猪日后的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6)气候影响:种公猪蹄肢病每年秋冬季节气候寒冷干燥时发病率最高,春夏季节发病率相对较低。(7)消毒液选择不当:某些消毒液酸碱性较强,带猪消毒时容易腐蚀蹄壳,致使蹄壳受损,易蹄裂。

1.4营养因素的影响种公猪对营养比较高,在满足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同时,还必须注意其他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以下原因均可引起营养性跛行:(1)钙磷比例不当和维生素D的缺乏:种公猪生长速度,体型较大,一般成年后体重将达到200~350kg,因此对钙磷和维生素D的需求较大。如果钙磷和维生素D的含量不足,或者钙磷比例失调,将导致种公猪骨质松软(骨软病),年轻的后备公猪则会出现跛行、骨骼弯曲变形,极大的影响了种公猪运动机能和生产效能。患有骨软病的公猪在爬跨采精架时将会出现后肢颤抖,无法支撑身体重量,在剧烈运动和与硬物磕碰时,极有可能造成四肢的骨裂或骨折。(2)其它微量元素、维生素的缺乏:①公猪对锌元素的吸收障碍或饲料中锌元素的添加量不够,会造成蹄裂或侧裂。②缺硒时可引起足部变形、脱毛和关节炎等。③慢性氟中毒和缺锰时,会导致蹄异常变形、横裂。④生物素缺乏:主要表现为生长缓慢,被毛大量脱落,皮炎,皮肤皱褶增多、干燥且布满鳞屑,蹄部横裂,蹄底易磨损,并有深的裂口,有的裂口深达真皮而导致出血。造成生物素缺乏的原因∶封闭饲养及采用漏缝地板,减少了猪只从粪便、褥草和上壤中获得部分生物素的机会;低脂高蛋白日粮加大对生物素的需求;胆碱与酸败饲料能使生物素降低活性;某些生物素拮抗物的存在,如蛋清中的抗生物素蛋白等。⑤硫在畜体内主要存在于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等含硫基氨基酸中。维生素B1、生物素也含硫,硫的作用是通过体内的含硫有机物实现的,含硫氨基酸及生物素参与合成蹄的角质蛋白,另外有部分硫酸盐类以结合形式进入家畜的被毛、角和蹄。因此蛋白质氨基酸失衡,含硫氨基酸不足,硫酸盐类代谢障碍都将影响蹄的生长和代谢。⑥冬季气候干燥,温度低,猪体表毛细血管收缩,末稍循环受阻,正常的油脂类、维生素A等供应不足,蹄壳得不到韧性保护,易致其弹性韧性减退,造成蹄壳损伤,严重时可导致公猪蹄壳脱落。

1.4病理因素的影响对于畜牧业生产来说,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疾病的威胁和困扰,种公猪饲养也不例外。而能引起外伤的疾病更不在少数,例如口蹄疫、猪的水泡病能造成猪蹄部、口腔、鼻盘出现水泡、溃烂、甚至蹄壳脱落;葡萄球菌感染能造成猪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出现蚕豆大的结节,瘙痒不安,病情加重时逐渐波及到全身性,体温升高,出现水疱、丘疹、破裂后常伴有黄色渗出液、结痂及鳞屑并发出恶臭气味;链球菌感染则会导致猪关节肿大,运动障碍等等。

1.5管理因素的影响(1)运输过程中出现的伤害:种公猪运输过程中受到惊吓、颠簸、装卸不当等因素的刺激后,易导致相互踩踏甚至跳车逃跑造成外伤。(2)饲养管理过程中操作不当出现的损伤:日常生产中,饲养管理人员因圈舍门栓未能关牢,或是未能及时检查出圈舍门老化、损坏,导致种公猪逃出,窜入其他猪舍中发生打斗的现象时有发生。发生这种情况,轻则对种公猪双方造成一定的皮肉损伤;重则对于应激性比较强的皮特兰种公猪,可能导致其当场急性死亡。另外,在饲喂、采精、运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可造成对种公猪的伤害。

2 防治措施

2.1慎重引种,精心选择购买后备猪时,应认真研究、细心观察,从四肢强健的种猪品种挑选后背公猪,这是避免种猪以后患四肢病的因素之一。理想的蹄肢左右二侧蹄应对称整齐,四肢直立而有弹性,站立稳定。而四肢细小过于直立或弯曲,二侧蹄不齐互有长短,后躯不稳,前肢为X状等均为不理想的种猪。

2.2注意全价营养,防止发育异常种公猪饲料中Ca、P缺乏或平衡失调时,会引发佝偻病、骨软化症和骨质疏松症。因此,Ca、P在饲料中的含量非常重要;VD能加强Ca、P吸收、调节血液中Ca、P水平,促进骨内钙盐沉积。在VD长期缺乏时,除常发生与Ca、P缺乏相同的症状外,还常出现四肢跛行。严重时出现关节肿大,强直性痉挛、麻痹、瘫痪等;缺硒、锌、锰、生物素等时可引起蹄肢变形,关节发炎等病变。因此,种公猪饲料中应合理添加钙磷及其它微量元素、维生素,注意均衡营养,防止蹄肢发育不良。

2.3注重地面状况,减少环境影响种猪常年生活在猪舍地面上,地面的好坏;直接影响种猪蹄肢病的发生。较好的地面,应具备温暖、坚实平坦,不硬不滑,采光、通风良好、易于清扫和消毒、干燥不积水的特点。

种猪饲养最忌坚硬的水泥地面,水泥地面硬度很大,若其表面粗糙,易造成蹄肢损伤,并继发细菌感染,若其表光滑又易引起种公猪摔伤或骨折的发生,水泥地面较冷,还会由于潮湿引发猪的风湿症。因此,合理的地面应为砖铺地面,或在水泥地面上垫以软草、细土、木板等物。

2.4重视户外运动,加强蹄肢锻炼经常让种公猪保持一定的户外运动不仅有利于维生素D的合成,而且还可以改善整体循环,排除蹄肢功能障碍,使种公猪蹄肢强健。对于蹄部发育不好的种猪,合理的运动还能磨削蹄部,使二侧蹄对称发育。

2.5注重日常管理,控病防微杜渐(1)加强猪舍、生产区日常的打扫和消毒工作,做到粪便及时清理,每天清洗猪圈,间隔3天用消毒药品全场消毒一次,减少细菌和微生物的侵害。定期清洗种公猪,观察体表是否有寄生虫害和创伤,发现问题及时治疗和处理。(2)在种公猪运输和装卸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外界因素的刺激,做好车辆的外部防护工作。行驶途中匀速前进,遇到颠簸路段减速前行,避免公猪受到惊吓,出现恐慌,导致踩踏甚至跳车逃跑的情况发生。(3)饲养人员禁止在猪舍高声喧哗、禁止打骂种公猪、禁止将尖锐物品带入猪舍。经常巡查猪舍,观察猪舍设施情况,发现有损坏的或者可能造成种公猪损伤的物品要及时处理。进出猪圈随手关门,并检查门栓是否关牢,避免种公猪逃出而引起争斗。(4)在饲喂、采精、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种猪蹄肢,防止操作失当,对于胆小的种公猪,饲养人员要经常接触,用软刷刷拭皮毛,增加与其的亲和度。(5)加强蹄肢护理,及时治疗疾患:①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做好口蹄疫、链球菌等的疫苗接种和抗体检测工作,定期添加预防药物,避免嗜血杆菌性关节炎、支原体性关节炎、棒状性关节炎、猪疥螨等容易引起蹄部感染的疾病发生。②种公猪在发育过程中,蹄肢有时发育不良,蹄踵上部向外方弯曲成不正常蹄形以致蹄底部疼痛,呈现肢跛。这时应及时做好蹄部的护理工作,用剪蹄刀把蹄尖长的部分和蹄壁的弯曲部分削掉,矫正成为健康蹄形。③治疗:发现外伤性疾病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对诊断无法痊愈的种公猪建议及早淘汰。治疗方法:“2.5%醋酸可的松5~10ml肌肉注射或用醋酸波尼松龙3~5ml关节注射。用镇跛消痛宁5~10ml、普鲁卡因青霉素按猪体重5万IU/kg混合肌肉注射;肢蹄受到打击、斗咬、冲撞、跌倒等钝性挫伤,局部皮肤无伤口,治疗方法:将患部剪毛后消毒,用生理盐水冲洗患部,用鱼石脂软膏涂于患部或涂布龙胆紫;对于已经蹄裂的猪可用0.1%的硫酸锌涂布,并1~2次/d在蹄壳涂抹鱼肝油或鱼石脂,可滋润蹄部,并促进愈合。若有炎症可先清除病蹄中的化脓组织或异物,然后进行局部消毒,用青霉素按猪体重5万IU/kg,链霉素50mg,混合用氯化钠注射液20ml溶解后,肌肉注射,2次/d,连注3d;防止继发感染。在运动场进出口处设置脚浴池,池内放入0.1%~0.2%福尔马林溶液,对发病猪进行预防和治疗;已发生或刚发生裂蹄的猪经消毒后,用氧化锌软膏对症治疗;因蹄裂、蹄底磨损等继发感染,肢蹄发生肿胀,可用青霉素、鱼石脂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5)03-0021-03

收稿日期:(2014–12–26)

猜你喜欢

生物素蹄部种猪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奶牛蹄部护理措施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生物素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证奶牛蹄部健康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夏季需防羊腐蹄病
防治脱发的生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