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蚕桑产业转型发展的思索
2015-04-03罗军
罗 军
(重庆市大足区邮亭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大足 402371)
大足区蚕桑产业转型发展的思索
罗军
(重庆市大足区邮亭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大足402371)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足区蚕桑产业的现状、发展优势、积极推进转型发展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桑、蚕、果全面开发、综合利用的措施,进而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大足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蚕桑转型发展思索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足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催生农业新业态的出现,特色农业发展有声有色,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为主要经营模式的蔬菜基地、葡萄园、枇杷园、猕猴桃园等不断涌现,产品以“互联网+”农村电子商务为主销渠道,销路畅通价格好,促进了农民增收。而蚕业仍然维持着传统的种桑、养蚕、蚕茧统一收购的方式,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缓慢,省力化、机械化程度低,青壮年劳动力缺失,导致蚕桑生产发展空间日渐缩小,依靠“一颗茧一根丝”的传统养蚕业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蚕桑基地逐年萎缩。
在此背景下,大足的蚕桑产业发展应着力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以多渠道、多元化的发展理念,培育新的增长点,立足以桑养蚕兼顾以桑多元利用,研发生产出食用、药用、保健用和家居用等优质产品,发挥产业优势,增加经济收入。
1大足区基本情况及蚕桑产业现状
1.1 大足区基本情况
大足位于重庆市西部,距重庆主城 70余km,属于近郊农业区,成渝高速贯穿而过。与铜梁、永川、荣昌、安岳接壤,幅员面积1436km2。有27个街镇,312个村10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0.4万,占 68 %。工业园区、龙水五金以及大足石刻旅游等为全区主要经济来源。农业产业主要有水稻、玉米、蔬菜、红薯等;近年来,特色产业如枇杷、葡萄、山羊等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1.2 蚕桑历史
大足区蚕桑产业历史悠久。1993年为辉煌时期,成为全区的骨干产业。当年全区55个镇乡、3.5万户农户经营蚕桑,发种量近7万张,产茧 2万余担。其中珠溪一个区发种达到2.8万张,产茧近万担。较大规模的发种、产茧催生了两大缫丝厂的诞生——大足县缫丝厂和珠溪丝厂。随着茧丝行情的起伏,加之计划经济时期垄断经营的县蚕茧公司管理经营不善,公司于1998年破产转制,两大缫丝厂也相继倒闭。
1.3 蚕桑产业现状
大足区现有桑树资源的镇乡5个,桑园8000亩左右,养蚕镇乡2个,主要集中在4个村,以养蚕能手和专业大户经营为主。2014年发种1000 张,产茧3.6万kg,茧值120万元左右。
大足区农委特色经作站管理全区蚕桑生产,主产镇乡农技服务中心负责具体业务指导。区内有蚕茧收购企业一家,从事蚕桑资源利用的企业两家。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在部分领域有一定发展,但受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加工场地、工艺及设备较为简单,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市场认知度差。
由于大足工业园区发展和现代农业进程加快、劳动力不足、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资金投入少,栽桑养蚕的镇乡逐年减少,发种、产茧量逐年萎缩,蚕桑在特色效益农业中的地位日渐低微,大足蚕桑产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2蚕桑产业转型发展的基础条件
2.1 具有超前的产业转型意识
大足区蚕业与历史辉煌时期虽不能相提并论,但蚕桑行业注重转型升级,桑菜间作、桑叶茶、桑椹酒等研究和生产起步较早。十年前,大足县农业局就开始探索通过果桑发展促进蚕桑产业发展。2006年,在县农委和科委的大力支持下,由大足县农业局农艺师邓家德领队,经技术人员多年的精心努力,采用“C58×CL桑”杂交培育出“金墙63”果桑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果汁好,深受果桑业主的欢迎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区内智凤、龙水、龙石等镇乡和四川、重庆的多个区县繁殖推广,为桑产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奠定了基础。
2.2 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
大足区现有桑树资源8000亩左右,分布在珠溪、龙石、龙水等镇乡,其中珠溪、龙石占70%以上。珠溪镇桑园套种的青菜,由企业加工成“冬菜”,非常畅销;龙石镇生产的桑果酒,已畅销全区大部分镇乡。
2.3 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区内有著名的大足石刻、龙水湖,相邻有荣昌的万灵古镇等,而珠溪、龙石、龙水为旅游区域中心地带,具有围绕“桑产业”开展生态休闲农家院的优越条件。
2.4 具有种桑养蚕和综合利用的技术支撑体系
区、镇农业部门有种桑养蚕的技术服务体系;区农委有果桑品种、桑果酒等的科研团队,加之西南大学、重庆市茶研所等科研院所的支持,为蚕桑资源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技术保障。
3因地制宜推进蚕桑产业的转型发展
3.1 转变生产和经营方式,培育新型蚕桑产业主体
首先是积极培育蚕桑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组织,按照互利互惠,自愿有偿的方式,依法推进桑园流转和土地承包,将蚕桑资源集中到专业合作组织,发挥其作用和效能。二是鼓励珠溪、龙石现有蚕桑大户扩大生产规模,扶持专业养蚕户,对有桑园20亩,年养蚕50张左右的专业大户给予优惠政策和物质奖励。三是实施科技兴蚕,资源增效,加大更新桑、蚕品种力度,推广“强桑一号”和 “华康2号”等夏秋用高抗性蚕品种,全面开展多批次养蚕,推进桑叶采摘、大蚕省力化饲养,推广桑园套种冬菜模式,巩固产业基地。
3.2 继续实施果桑新品种的研究和繁育
重庆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居民集中,对桑果有较大的需求,在自主研发的 “金墙63”号果桑品种基础上,引进国内外优质果桑品种,结合本地气候、土壤、资源环境等实际,研究出更多更好的果桑新品种,以满足发展业主和广大市民的需求。
3.3 努力打造“桑—果—游”名片
大足是重庆旅游名片,应借助大足石刻、龙水湖等知名效应,延伸和拓展果桑和休闲观光等旅游产业。围绕“桑蚕、桑果系列产品”,并与特优水果、花卉等多元素有机结合,发展城市旅游,带动农民以桑养蚕,以桑多元开发产品,增加收入。一是以龙水雅美佳水生花卉有限公司复隆荷花园为中心,完善大—龙路两旁3000亩果桑园和荷花园基地建设,配套蚕丝文化长廊、有色蚕茧饲养体验园、果桑盆景园等,让旅客既能品尝又能体验。二是以龙水湖旅游为中心,在龙石镇万福村开展春季1000亩桑果采摘、夏季1000亩葡萄园品尝观光游,并结合乡村农家乐,主推桑、蚕绿色菜品,带动蚕桑发展。
3.4 延伸桑果加工产业链
近年来,大足区内用桑果酿造红酒、泡制桑果酒,用桑叶加工桑叶面、与荷花生产桑叶荷花茶,加工桑果干等均有成熟的技术,具备一定加工能力和产品质量基础,但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链条。要借助市、区配套资金,采取有效措施扶持重庆金盛生态桑果开发公司、大足雅美佳水生花卉公司等龙头企业,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规范、整合现有资源,集品种更新、生产发展、加工技术、产品研发、电子商务为一体,全力打造果桑产业。
3.5 开展桑叶饲料的研究和推广
大足是个农业区,农民有养猪、羊、兔的习惯,邻近的荣昌区又是全国著名的养猪生产基地,应充分利用桑叶资源,将桑叶加工成畜牧饲料,拓展桑叶的利用及市场空间。
3.6 发展丝绵被加工
蚕桑专业组织将蚕农生产的次茧集中起来,加工成丝绵被,扩大销售,增加效益。
蚕桑发展正处于转型时期,面对劳动力缺乏、用工价格较高、成本增加的困难和挑战,要稳定蚕桑生产,就必须科技兴蚕,大力推广简易、省力、高效的养蚕模式,在提高单张产量和蚕茧质量上下功夫。同时,要充分利用丰富的蚕桑资源,积极探索和发展桑园套作、桑蚕资源利用的有效方式,开辟新途径,生产新产品,增加农民亩桑效益。
作者简介:罗军 (1975-),女,从事农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