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2015-04-03孙福广林丽丽

兽医导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初乳病因断奶

孙福广林丽丽

(1.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烟台264107; 2.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烟台264107)

仔猪腹泻的病因及防治措施

孙福广1林丽丽2

(1.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高陵镇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烟台264107; 2.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畜牧兽医工作站,山东烟台264107)

仔猪腹泻是集约化养猪生产条件下的一种多因素疾病,是引导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据调查,仔猪因腹泻死亡占仔猪死亡总数的39.8%.近年来,我国仔猪腹泻十分普遍,据报道,30kg以下的仔猪,全年平均发病率46.5%,死亡率10.3%。本病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率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

仔猪腹泻;病因;防治

1 仔猪腹泻的病因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力较弱,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哺乳仔猪以传染性腹泻较为常见,而保育仔猪以日粮抗原过敏、断奶、饲料突然更换、寒冷、环境应激等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腹泻为主。这两类因素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既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

1.1 传染病病因

引起仔猪腹泻的病原体,病毒主要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轮状病毒;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魏氏梭菌等。

1.1.1 病毒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空肠和十二指肠。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尤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幼龄5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成年猪几乎没有死亡。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传染迅速,常呈地方性流行。临诊以消化道感染为特征,其中以仔猪的症状最为严重,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排腥臭水样粪便、呕吐和高度脱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症状和死亡率都逐渐降低,在老疫区,发病率较低,症状较低。轮状病毒感染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以2~5周龄的仔猪多发,发病率高(50~80%),死亡率低(7~20%)。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患病仔猪排黄白色或灰暗色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较轻且缓和。

1.1.2 细菌性腹泻。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周龄内仔猪,以1~3日龄最为常见,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很高。临诊症状以排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粪便和迅速死亡为特征。病仔猪精神萎顿,粪便呈黄色浆状、腥臭,严重者肛门松弛,排粪失禁,玷污尾、会阴和后腿部,肛门和阴门呈红色。迅速衰弱,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

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发于寒冬、炎热季节,气候突变、阴雨潮湿、母猪饲料质量较差、母乳中含脂率过高等常常是本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临床上以排灰白色浆状、糊状腥臭味稀粪为特征。

仔猪副伤寒由沙门氏菌感染引起。主要多发于1~2月龄仔猪旷无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于寒冷、气温多变、阴雨连绵季节,环境卫生差、仔猪抵抗力降低等是本病的诱发因素。急性型常呈败血症变化,皮肤上有紫红色斑点;亚急性或慢性型表现为肠炎、消瘦和顽固性下痢,粪便恶臭,有时带血。

1.2 非传染病病因

非传染性因素主要包括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日粮抗原过敏、营养因子缺乏,应激因素等。

1.2.1 仔猪消化机能不全。断奶仔猪从吃初乳变成了以饲料为主,加上断奶应激,降低了酶的水平。据资料表明,断奶后一周各种消化酶活性降低到断奶前的水平的1/3,使本来就不足的酶含量更少,影响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同时,断奶后,仔猪胃内由于胃酸不足,pH值升高,胃蛋白酶形成减少,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率降低,消化不完全的饲料为肠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抑制了乳酸杆菌的生长,最终因消化不良而腹泻。

1.2.2 日粮抗原过敏。胃肠粘膜中存在大量的淋巴组织,通过体液或细胞免疫对抗进入胃肠道的抗原物质。仔猪由于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尤其是蛋白酶的活性在6~8周龄前很低,在采食饲料时,饲料中的抗原物质,包括无害的蛋白质通常可激发系统的免疫反应,在获得免疫耐受之前,通常要经历一段过敏的时期,即饲料抗原引发仔猪发生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导致小肠损伤。此外,由于肠道组织的损伤,病原微生物可乘虚而入,加剧腹泻病程。

1.2.3 营养因子缺乏。仔猪缺乏维生素(如叶酸、烟酸、泛酸)、矿物质或其它必需的营养物质(如微量元素锌、硒、铁、铜),导致抵抗力降低而出现下痢。病仔猪排淡黄色、白色、灰绿色水样恶臭稀粪。

1.2.4 应激因素。仔猪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及其酶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消化不良而腹泻。病仔猪排水样稀粪。

2 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防治仔猪腹泻,主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改善饲养、加强管理、免疫预防、口服补液盐等。要针对导致仔猪腹泻的具体病因,采取不同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2.1 传染性腹泻的防治

对病毒性腹泻,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疫苗预防加以防治。由于本病的发生发展与饲养管理密切相关,因此,保持猪舍及用具清洁卫生,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注意仔猪的防寒保暖,把握好仔猪初乳关,增强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猪轮状病毒病主要通过给母猪免疫注射提高初乳免疫的途径进行预防,国外报到用OSV猪轮状病毒致弱珠制成苗,在母猪怀孕前2周和仔猪出生后1周使用;国内何家惠等用RV弱毒株NA86F90制成的疫苗与大肠杆菌苗在春秋两季给母猪同时免疫,效果十分明显,可基本控制仔猪腹泻的发生。由于病毒性腹泻尚无特效治疗药,对于患病仔猪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如投服收敛止泻剂,口服补液盐,使用抗生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等防止继发细菌性感染,静脉注射葡萄糖盐水(5~10%)和碳酸氢钠(3~10%)治疗脱水和酸中毒,供给大量清洁饮水和易消化饲料,加强护理,一般都可收到良好效果。

对细菌性腹泻,主要从饲养管理、疫苗预防和药物防治三个方面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在饲料管理方面,坚持自繁自养原则,严格控制引种,抓好母猪产前产后和仔猪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新生仔猪尤其要注意防寒保暖和及早哺喂初乳,保护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消除各种诱发病因。疫苗免疫用自家苗针对性好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2.2 非传染性因素腹泻的防治

2.2.1 加强饲养,防止营养因子缺乏。妊娠母猪饲喂全价饲料,保持营养平衡,防止VA、VD、VC、VE、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缺乏,以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同时,为使免疫母猪尽可能多的给仔猪提供特异性抗体,可在母猪饲料中添加VE;在配种前15d内机妊娠期间,在母猪日粮中加入适量低分子脂肪酸,可显著提高初乳中总蛋白质、免疫球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从而增强仔猪抗御病原体,特别是肠道病原体的能力,防止腹泻的发生。

仔猪出生后,让其及早吃上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同时,在断奶前后的仔猪饲料中适当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复合酶制剂和微生态制剂等,既可防止仔猪营养因子缺乏,又可补充其内源性消化酶不足、保持胃内酸度,提高胃蛋白酶活性,提高饲料粗蛋白的消化率,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加快仔猪生长发育,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仔猪腹泻。仔猪出生后及时补铁、硒和维生素E可有效防治仔猪营养性贫血和硒缺乏症,但补硒和补铁应间隔7d以上,以防两种拮抗。

2.2.2 减少蛋白质含量,降低日粮抗原反应。一般在7日龄左右,仔猪开始喂全价颗粒料,在断奶前每头至少补饲600g,使仔猪在断奶前胃肠消化系统得到加强和健全,以适应断奶后采食饲料,尤其是植物性饲料,建立对饲料粗蛋白的免疫耐受性,减少日粮抗原过敏反应。在保证仔猪生长发育所需必需氨基酸的条件下,粗蛋白含量控制在19%以内,既可减少日粮抗原反应,也可减少肠内蛋白质因消化不良造成的腐败和仔猪断奶后腹泻。

2.2.3 加强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反应。仔猪自身神经调节和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适应性较差,易造成消化机能引起腹泻。因此,保持舍内温暖和一定湿度(50~60%)、避免温度骤然升降,加强环境卫生消毒工作,保持分娩舍、保育舍清洁、卫生、干燥;逐步断奶(白天将母猪隔离,夜间母仔合并,最后去母留仔),保持断奶前的饲喂次数和方式,逐步更换饲料。避免能引起仔猪腹泻的各种应激反应对预防仔猪腹泻至关重要。

[1]徐翠红,胡桂霞.仔猪腹泻的病因与防治措施探讨[J].Chinese Livestock and Poultry>Breeding,2009,(2):60-62.

[2]吴怀举,苏亚,安宁.仔猪腹泻病因与防治措施[J].当代畜牧,2013,(12):15-16.

猜你喜欢

初乳病因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犊牛初乳饲喂及管理指导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