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芍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

2015-04-03周芳芳李兆艾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基础体温肝郁汤加减

周芳芳,李兆艾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太原030013)

甘芍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36例疗效观察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liver depression blood stasis)with Ganshao decoction

周芳芳1,李兆艾2

(1.山西中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24; 2.山西省妇幼保健院,山西太原030013)

目的:观察甘芍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均采用甘芍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内分泌激素水平明显改善,月经基本恢复正常,总有效率为88.89%。结论:甘芍汤加减治疗肝郁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甘芍汤;多囊卵巢综合征;肝郁血瘀型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闭经、不孕、肥胖、多毛、卵巢多囊样改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在临床上以雄激素过高、持续无排卵、卵巢多囊改变为特征,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肥胖。近年来该病发病率逐渐升高,据统计PCOS在育龄期女性中患病率为5%~10%[1]。中医学无PCOS这一病名,按其临床症状特点属于“闭经”“月经后期”“不孕”等范畴。PCOS发病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较复杂,至今未明。现代研究表明可能与内分泌因素、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高胰岛素血症、高雄激素血症及高瘦素等有关,也可能与生活环境、遗传基因异常有关。PCOS患者出现糖耐量异常、代谢综合征及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女性增加[2]。PCOS临床表现多样、易反复且远期并发症多难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殖健康水平,已成为医学界一个棘手的难题。西医以激素类药物治疗为主,副作用多且停药后易反复,不易被年轻女性接受,而中医药辨证施治能够明显改善PCOS的临床症状,对调整月经周期、改善患者内分泌状态,预防其远期并发症,效果显著。20多年来导师应用名老中医经验方甘芍汤加减治疗PCOS,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病例来源于2013年3月-2014年9月山西省妇幼保健院门诊肝郁血瘀型PCOS患者,年龄18岁~35岁,平均(24.39±4.17)岁,病程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2.38个月。全部病例均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能按照要求接受系统观察,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3年鹿特丹国际会议制定的统一标准[3]:①月经稀发或闭经。②临床或实验室高雄激素依据。③卵巢多囊性改变:一侧或双侧卵巢直径2 mm~9 mm的卵泡≥12个,和(或)卵巢体积≥10 mL。上述3条中符合2条即可诊断。

1.2.2 中医诊断标准 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妇科临床研究》[4]PCOS肝郁血瘀型的中医辨证标准。主症:月经后期,经量多或少,经期淋漓不尽,色紫红,有血块,月经不畅或闭经,经行时有腹痛,婚后不孕。次症:乳房胀痛,小腹胀痛拒按,胸胁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毛发浓密。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以上主症必备,次症1~2项加舌脉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停用相关激素治疗3个月以上。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具有其他内分泌疾病者,如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高催乳激素血症、糖尿病等;近3个月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者;过敏体质或对中药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甘芍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赤芍30 g,白芍30 g,甘草30 g,香附15 g,茯苓15 g。采用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中药颗粒剂,水冲服,日1剂,分两次温服。经期不停药,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治疗前后在月经第3天或撤退性出血第3天上午9时至10时,空腹抽血查血清性激素系列,观察治疗前后月经情况、基础体温、中医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及盆腔彩超卵巢卵泡情况。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拟定。痊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基础体温恢复典型双相(正常育龄女性的基础体温呈周期性变化,在排卵前的基础体温较低,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及分泌较多的孕激素刺激了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致导致基础体温升高,并一直持续到下次月经来潮前才开始下降。这种月经前半期体温较低,月经后半期体温上升的体温曲线称为双相型体温曲线),性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内。有效:月经周期恢复正常,基础体温恢复双相,性激素水平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月经仍未来潮,性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基础体温未呈双相改变。

3.2 疗效观察

36例病例治疗后,痊愈21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89%。

4 典型病例

王某,女,29岁,小学教师。因月经周期延长2年,未避孕未孕2年,停经2月余为主诉就诊。14岁月经初潮,平素月经规律,周期28 d~30 d,行经平均4 d~5 d,经量中,色暗红。婚后近2年内月经周期延长,50 d~4个月不等。曾间断口服黄体酮胶囊治疗半年,停药后病情反复,月经停闭达4个月。行经时月经量少,色黯有小血块,少腹胀痛,伴乳房胀痛。患者面部痤疮明显,毛发浓密,喜叹息,易抑郁,夜寐差。舌黯红,苔薄,脉弦涩。查性激素系列示:尿促卵泡素(FSH)4.63 IU/L,黄体生成素(LH)10.8 IU/L,催乳素(PRL)25.2 μg/mL,雌二醇(E2)2.65 pmol/L,黄体酮(P)1.53 nmol/L,睾酮(T)6.32 nmol/L。盆腔彩超示:双侧卵巢多囊样改变,内膜0.6 cm。予甘芍汤加减,药物组成:赤芍30 g,白芍30 g,甘草30 g,香附15 g茯苓15 g。服用3个疗程后停药,面部痤疮明显改善,查性激素系列T、LH/FSH明显下降,月经周期恢复,下腹痛及乳房胀痛消失,停药3个月后发现早孕,保胎治疗,孕期顺利。

5 讨论

综合近代医家对PCOS病因病机的认识,认为基本病机与肝、肾、脾三脏功能失调,痰湿瘀血阻滞,冲任失调,肾-天癸-冲任-胞宫功能失常有关。肾肝脾三脏相互影响,兼虚、痰、瘀、热互结,虚实错杂,冲任失调,胞宫藏泄失职致月经后期、月经稀发、闭经、不孕等症状。经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许多PCOS的发生与肝郁、肝火关系密切。随现代生活和生存环境的变化,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与“郁”相关的疾病也越来越多,尤在妇科方面女子与肝的关系更为密切,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用,肝主藏血、司疏泄,可调理气血。《景岳全书·妇人规》曰:“妇人之病不易治也……此其情之使然也。”即妇科疾病多情志致病,因女子心理变化具复杂性,更内向易致抑郁,所以妇科之病,贵在调节情志,调理气机。肝郁气机失调则气滞血瘀,肝木旺乘脾土则脾运失健,水湿不化则停聚生痰;肝肾同源,肝郁日久化热,热灼伤阴则子病及母,肝肾同病。这与肝的生理功能特点密切相关。肝在五行中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具体表现为推动血液、水液代谢,调畅情志活动。若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调畅气机功能失调而致肝郁血瘀。而女子以血为本,血化生统摄于脾而藏受于肝,肝气郁结,血为之滞则月经不调。女子特殊的生理特点经、孕、胎产、乳,都以血为本,以气为用。气血冲和,阴平阳秘则体健经调而子嗣。

本方中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泻肝火,长于活血祛瘀止痛。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长于养血调经。香附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理气调中。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诸药合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祛湿,使肝脾同调、瘀湿互消、经调而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芍药中含芍药苷、羟基芍药苷、苯甲酰芍药苷等,可作用于卵巢的包膜,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进而影响其内分泌变化及排卵功能。甘草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主要改善垂体-肾上腺系统的调节作用,从而降低雄激素,改善内分泌。

本病以缓解月经失调的临床症状,满足生育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维护身体健康,预防远期并发症为治疗目标。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注意生活方式的改变,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中医药治疗PCOS副作用少,展示了中医治疗本病的优势,但亦存在不足之处。纯中医治疗本病疗程长,疗效缓慢,多数临床报道还处于经验介绍阶段。

[1]陈熤,王兴娟,金华良,等.中医消法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751-756.

[2]Carmina E,Chu M C,Longo R A,et al.Phenotypic variation in hyperandrogenic women influences the findings of abnormal metabolic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parameter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5,90(5):2 545-2 549.

[3]Rotterdam ESHRE/ASRM-Sponsored PCOS Consensus Workshop Group.Revised 2003 consensus on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long-term health risks related to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J].Fertil steril,2004,81(1):19-25.

[4]肖承悰.中医妇科临床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70-28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39-243.

(编辑:翟春涛)

R711.75;R271.9

A

1671-0258(2015)01-0054-03

周芳芳,在读硕士,E-mail:274099390@qq.com

李兆艾,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主任医师,E-mail:sxsfyli@163.com

猜你喜欢

基础体温肝郁汤加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从肝郁论治失眠
想要好“孕”,别忘测基础体温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如何从基础体温看出能否怀孕
如何从基础体温看出能否怀孕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