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结合治疗腹部颤症1例分析

2015-04-03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116105于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风邪外感学说

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第二人民医院(116105)于岩

中医理论,通常称为中医基础理论,简称“中基”。我国传统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以天人合一的三个哲学观的整体理念为指导,并同时结合辨证论治、相似观(分形观)的循证观点。中医基础理论的学说主要包括分形阴阳五行学说,藏象五系统学说(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五运六气学说,气血精津液神学说,体质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及养生学说,分形经络说等,其中以藏象学说为核心,信息-能量-物质学说为基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并用于指导临床诊疗活动。颤症或称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以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以及不自主运动增多为主要临床表现。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夏日在廊下打扑克一下午,傍晚时分出现腹部肌肉皮肤颤抖不止,头、手足如常,无摇摆、震颤。临床常规检查:血压120/80mmHg,头部CT未见明显病理改变。遂求针灸治疗解其痛苦。刻诊:神清,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细弱,腹部脐以上剑突以下肌肉震颤不止。治法:温阳益气,温中散寒。针灸穴取百会、足三里、公孙、内关、气海留针30分钟,其间每10分钟行针一次。治疗一次而颤抖减轻。起针后嘱其口服理中丸。经三次针刺后基本痊愈,后以理中丸调理收功。

按语:颤震又称“振掉”,《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中的“掉”即为颤震。清•《张氏医通•颤振》中写道“振乃阴气争胜,故为战,慄则阳气不复故为颤”“颤振瘛疭相类,瘛疭则手足牵引,而或伸或屈,颤振则振动而不屈也”。

本案患者平素无此症状,且本次病来时,头、手足均无颤抖摇动症状,只是腹部皮肤肌肉出现颤抖不止的情况。笔者认为该患年龄偏大,原本体虚,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加之夏日腠理开泄,廊下风邪(大邪)直入脏腑,中焦感寒而发病。

2 讨论

涂学修在《推拿抉微》中说“肝风所以抽掣者,则多由血虚不能养筋也。”百会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之会,用本穴可以升提阳气,安神定志。气海补气理气,配百会回阳固脱。内关公孙疏调三焦气机,理气宽中。《标幽赋》中有“脾冷胃疼泻公孙而立愈”之说。足三里主治胃中寒,脏气虚惫,腹有逆气上攻,痃癖……(《针灸大成》)。口服理中丸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中虚有寒,风邪乘虚而入,理中丸中干姜温中焦脾胃而祛里寒,人参大补元气助运化而升降。所以中气虚欠,暴受风寒的本症患者用此调理而其病可解。

中医认为病因有外感六淫和疠气;内伤七情太过;病理产物如瘀血、水湿痰饮、结石;此外,过劳、过逸、饮食失宜、外伤、用药不当等病邪使身体机能受损容易而诱发疾病。发病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阴阳失去平衡协调。发病的两要素是正气和邪气。外界环境、体质和情志等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发病途径主要是外感和内伤。发病类型则包括新感即发、伏而后发、徐发、继发、复发等。具体到本例腹部颤症上,本质上是阴阳失调,气血不足,卫外不固,外感风邪,新感即发和伏而后发兼而有之。所以在治疗上务求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调理气血、调理脏腑。在具体治法上用针灸温阳益气,温中散寒,辅以药丸调理脏腑,便可去除此病。

猜你喜欢

风邪外感学说
关于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新思考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