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2015-04-03臧澄澄
臧澄澄 庞 颖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哈尔滨 150040)
竹子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
臧澄澄庞颖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哈尔滨 150040)
竹子以其独有的材质魅力和高贵品格吸引着历代帝王和文人墨客的喜爱,成为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的重要组成。我国西周时期就有记载竹子在园林中的应用,到了元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并且取得了较高的世界地位。梳理、学习中国古代造园中竹景观的应用对于打造现代竹景观尤为重要。
古典园林;造景;竹子;应用
竹有1 200余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中国是竹子的故乡,是世界上竹类品种最多的国家,共有40余属、500多种,分布地域广泛,南自海南岛,北至辽东半岛,东自台湾,西起西藏的错那和雅鲁藏布江下游。竹子具有秆型挺拔、形态多样、四季常青等特点,其形态、意境等美学方面对于中国古典园林造景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园林植物中不可缺少的造景元素。中国古典园林总体特点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诗画的情趣;意境的涵蕴。其中,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则是说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1]。竹子因其独有的美感和自然物性,常运用在园林中,竹景也是园林造景中主要意境景观之一。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以植物之绿为主体,而竹子更是常以寄托园主品格志向之物点缀在园林之中,可以说竹子造景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倍受喜爱的植物景致之一[2]。竹子在我国古代园林中的应用,从西周时期开始已经有所记载,其运用情况大体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元明清时期,最终在元明时期就已经取得了世界独有而又崇高的地位。
1 先秦时期
竹子造园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中国最早的园林形式是“囿”,古典园林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造“上林苑”,将竹子从山西引种到咸阳,在《拾遗记》中有载:“始皇起虚明台,穷四方之珍,得云冈素竹”,这是我国古人将竹子运用于帝王园林中的最早记录[3]。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受到长期的割据战争严重影响,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勃兴及波斯、希腊文化的羼入。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转折期,园林形式逐步从雄伟规整、皇权至上的皇家园林向自然山水园发展,这一时期描写赞扬自然之物、田园风光的诗文以及处于萌芽期的山水画都对中国古典园林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作用,竹景也随之融入其中。《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贵族私家园林和洛阳60 余所寺观园林大量运用竹景的实例,如永明寺“庭列修竹”、景明寺“竹松兰芷”等[4]。
3 唐宋时期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盛唐之世人们普遍追求园林享受,这一时期追求富有趣味性园林的文人们直接参与到园林设计中,凭借对大自然无限风光的独到见解和对自然之美独特且具有高度的鉴赏力,形成了掺入文人构思的写意山水园,文人园林由此出现,竹子造景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最常见的竹子造景形式是多数量的同种竹子群植或多种竹子混植。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定居洛阳履道里,购置私家宅院,园内就种植竹树千竿。柳宗元调任柳州刺史,在城南柳江边修筑堂亭,四周种植大量竹树[4]。诗圣杜甫虽一生贫穷潦倒,财力不及建造大型私家园林,但诗圣对竹子却深深喜爱,杜甫住处种植竹子讲求“竹景”、“竹声”、“竹色”和“竹影”,这些都在他的诗句中有明显的体现。杜甫同其他文人一样,利用竹子造园讲求竹子与水的结合,竹声水声相互呼应,竹影在月下缓缓摇摆。
宋代写意山水园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文人画家经营的园林艺术达到了虽有人造、宛自天开的意境,深受竹文化的熏陶,竹子造景也进入了全盛时期。以“艮岳”为代表,“艮岳”由宋徽宗亲自主持建造,内容上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园林。宋徽宗所著《艮岳记》中记录了以竹造景的典型,北岸种植万竹,大片竹林苍翠郁郁葱葱,仰不见天。叶梦得所造的叶氏园和盘洲园林在运用竹子造景方面有很多相同点,都是运用多种竹子大面积的种植,营造大规模自然式竹景,使园主人及来访者切身领略自然竹景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巧用松竹梅“岁寒三友”和梅兰竹菊“四君子”,将这几种带有赞美君子品格含义的植物种植在一起,形成特具诗情画意的意境私家园林景观,使整个宅院更有韵味[3]。
唐宋时期文人园林的盛行,竹景的大量应用,都充分体现了文人们借竹抒发自己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品格,以及遇风不折、清幽静默、与世无争、遇雨不浊、经霜雪不凋的精神,同时也把他们对人生哲理的体验、宦海浮沉的感怀融注于造园艺术当中。
4 元明清时期
狮子林为苏州 4 大名园之一,是元代园林的代表。因园内“林有竹万,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而出名。狮子林内的竹景是作为配景存在的,狮子林以落叶树种为主要观赏树,竹子、芭蕉以及一些藤蔓类植物作为辅助景观点缀,园内“修竹阁”,竹林茂密[5]。竹林在私家园林中多被应用,私家园林面积虽远小于皇家园林,但是万竿竹林造景亦使精练的私家宅院多了一份气魄。
明清时期的园林继承了唐宋园林遗韵,但亦有所不同。明代皇权高度统一,明代的理学推崇三纲五常,封建礼制等级森严,这种政治体质和社会思想严重影响皇家宫苑的建造形式,宫苑规模宏大,突出皇家气派,但同时开始逐渐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形式,其中以苏州的私家园林为突出代表。竹子因其生长地域,深刻的寓意以及良好的景观效果,自然成为苏州私家园林植物种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州名园网师园,取自苏轼名句“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的“竹外一枝轩”。葱翠的竹子于松梅构成“岁寒三友图”与“小山丛桂轩”一水相隔,一靠水一离岸,与四处之景相互组合,又特色分明,使宅院具有多变的艺术效果[6]。
誉有“天下园林之典范”的名园拙政园,其布局以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为趣。以竹命名的“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方亭外侧为廊,粉墙黛瓦,面对水池,有梧桐树遮阴,翠竹掩映。
江南私家园林最具特色的竹子造景手法当属“画题式”。粉墙竹影是常见的艺术手法,粉墙为“纸”,丛植的竹子、湖石石笋等为“画”,给人以清新、宁静、雅致的效果。漏窗竹景,运用借景、框景、漏景和远景等艺术手法,使竹子的竹影透过漏窗、门洞,生动真实的画面为私家园林增添了一份和谐美好的景致。
清朝时期,官僚贵族富商等多集中在物资丰富、文化发达的城市,在园林艺术特色上形成了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3 大园林体系[6]。
清初康熙至乾隆时期,江南私家园林多集中在交通发达、经济繁盛的扬州地区。江南园林中名字源于“竹”字当属扬州“个园”,园主人黄至筠性爱竹。“个园”因四季假山而著名,而竹更为“个园”的灵魂。个园内竹石兰桂之景令人不禁感叹个园竹景算得上是最佳。初入个园,万竿竹林便拔地而起迎接访客,园林道路的设定讲求“曲径通幽”,方可使游览路线更具趣味性,也更有诗意蕴含其中[7]。个园的竹林中通曲折小径,小径倏忽可见,竹影横斜,阵阵竹香,小径尽头的匾额“竹西佳处”将园主人对竹子喜爱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沧浪亭,苏州最古老的园林。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清同治十二年重建,遂成今天之貌,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主景区以山林为主,四周环列建筑,山林中乔木比例较小,仅存几株百年老树,主要种植地被植物造景,山间多种植竹树表现起伏的地势。竹子是沧浪亭植物造景中的传统植物,共有各类竹子20余种。竹柏交翠,前后配以芭蕉,宽窄枝叶的变化,植物高低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起风时,万竹迎风摇曳,“翠玲珑”馆在这样的自然屏障中时隐时现。沧浪亭虽是人为造景,但也因竹景所致,另有一番文人的淡雅神韵,沁人心脾。
5 小结
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世界园林之母。传统的中国园林不仅仅是一种满足视觉的艺术,更是贯穿了整个民族的历史,传承了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民族真实写照。竹子,作为中华民族自古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资源,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竹景也被广泛运用到中国古典园林之中,可以观赏,可以明志。中国古典园林中竹景的应用方法存在异同,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不可否认,中国古典园林竹子造景的手法对中国现代园林中竹子的应用产生巨大的影响。吸收我国传统园林中竹景精华,传统美与现代美相结合,并不断推陈出新,将竹景有机的传承在中国园林艺术之中,对于现代的园林设计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李德君,孙巍巍.中国明清竹家具艺术分析[J]. 世界竹藤通讯, 2013, 11(3): 42-45.
[3]李世东,段华.中国竹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4]关传友.中华竹文化[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0.
[5]邵忠.苏州古典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6]刘管平.岭南园林[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7]张培新.竹子园林[M].杭州:西冷印社出版社, 2006.
Application of Bamboos in Classical Chinese Garden
Zang ChengchengPang Ying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
Bamboo, winning favorites of emperors and literati with its unique texture charms and noble characters, is an important constituting part of China’s classical garden landscaping. According to historical records, bamboo was used in garden landscaping as early as in Zhou Dynasty. In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use of bamboo in garden landscaping had become quite mature and reached a high level in the global scale. Collating and learning bamboo landscaping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amboo landscaping in modern landscapes, 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using bamboos in modern garden design in China.
classical gardens, landscape, bamboo, application
10.13640/j.cnki.wbr.2015.02.010
臧澄澄(1993-),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专业2012级本科生。
庞颖(1973-),女,河北易县人,副教授,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