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价1)
2015-04-03马威董希斌毛波
马威 董希斌 毛波
(森林持续经营与环境微生物工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150040)
天然林是森林生物和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演化产物,结构复杂,功能完善[1-2]。然而,以往过度的采伐导致我国天然林中的原始林已近乎不复存在,留下了大面积的过伐林和次生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3-5]。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为“天保工程”)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经营[6-7]。科学、客观地评价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有利于实时监测天保工程的成果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8-9]。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个方面对天保工程的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10-15],结果表明:保护天然林资源有利于森林综合效益的提高。但是,我国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评价,尚未建立统一、完善的指标体系和权威的综合评价体系。本文从实际出发,以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确定了影响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主要指标,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性的提出天保工程需要改进的建议和意见,旨在为不断完善天保工程的有关政策、为天保工程后续的实施提供参考。
1 研究区概况
呼伦贝尔市的地方林业,1998 年开始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位于大兴安岭山脉中段,分布于山脉的东西两侧,北邻俄罗斯,东濒嫩江,南端与兴安盟相邻,西端与呼伦贝尔草原毗邻。天保工程区从北部的额尔古纳市延伸到南端的柴河林业局,总面积208.01 万hm2。天保工程区内河谷地区的海拔高度300 ~900 m,区内山脉的海拔高度1 300 ~1 750 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且干燥,夏季湿热多雨但短暂,秋季迅速降温,而冬季严寒且漫长;昼夜温差大,年均气温-2 ℃,≥10 ℃年积温1 300~1 700 ℃;年植物的生长周期85 ~110 d;年均降水量350 ~510 mm;年均风速约3.8 m/s。土壤包括黑钙土、暗棕壤、棕色针叶林土以及灰色森林土等土壤类型,而区内隐域性土壤包含有粗骨土、沼泽土和草甸土等土壤类型;区内不同坡向和坡位的土层厚度不同,一般山体坡下的土层厚度较厚(30~70 cm),而阳坡及山体坡上的土层厚度较薄。天保工程区位于森林向草原过渡的地带,植物种类丰富。天保工程区经过大量的人为采伐干扰以及林火等自然灾害的破坏后,区内原始森林大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次生林,主要乔木树种有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柞树(Quercus mongolica)、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和黑桦(Betula dahurica)等,区内交通不便的地方保留有小面积的兴安落叶松纯林,而区内西北部的沙带上分布有樟子松纯林,其余大部分地区是以柞树、山杨和白桦等树种组成的次生阔叶混交林以及针阔混交林。工程区内灌木层植被主要有杜鹃(Rhododendron dauricum)、榛子(Corylus chinensis)、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刺梅(Rosa acicularis)、山丁子(Malus baccata)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等。草本层植物主要有禾本科(Po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莎草科(Cyperaceae)、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和菌类植物等,其中国家级重要保护植物有手掌参(Gymnadenia conopsea)、草苁蓉(Orobanche coerulescens)和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根据所掌握的数据资料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实施天保工程的实际情况,在构建工程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至少满足5 项基本原则:①指标具有精炼性。对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时,选取的评价指标不能为了追求完备性而不断的增加评价指标数量,并不能说指标越多,评价的越准确,评价指标应少而精。②指标具有独立性。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的每一个指标须有清楚的含义,又要求指标之间相互独立。由于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指标具有较强的层次性,须确保每一个指标同一个层次中没有因果关系,更不能相互重叠。综合评价的每一个指标须有明确的逻辑关系,分明的层次结构。③指标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尽量选取稳定的数据,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每一个评价指标有对应唯一的明确含义,每一个指标的数据真实、可靠、稳定,并且较易收集和整理。④一定的量化。在选择评价指标时,首先选择既容易使研究的问题量化,又能在研究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时起到规范作用的指标,才能更好更直观的反映所研究内容的结果,便于被大众所接受。⑤一定的科学性。在对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必须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所在研究区域天保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指标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同时注意名称和测算方法的规范性。
2.2 评价指标筛选的方法
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筛选方法有很多,包括理论分析、专家查询、频度研究以及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16-18]。结合本文研究区域的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的实际现状和今后发展的要求,本文研究采用上述三种方法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各个方法的优点筛选出最适合的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2.3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根据国内外关于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经验,以及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区的具体情况,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指标体系的权重进行确定。为了避免本研究中主观赋权带来的不利因素,使其最后综合评价各个指标的权重更科学和具有代表性,在对各个指标进行赋权时,除了尽可能增加样本的数量,还邀请了相关部门专家、东北林业大学专家及呼伦贝尔市科技人员等多方进行专家意见征询,最后综合各方面专家的综合意见,建立各个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进而确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各层次下因子的权重。
结合层次分析法的思想,整理出层次分析法的计算方法和步骤如下: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②构造综合评价体系因子间的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③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④应用每一层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Cr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例,当Cr<0.1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Cr≥0.1 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计算出的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各因子的权重见表1。
2.4 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
用加权平均法,对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评价值进行加权平均。加权平均的方法有几何加权平均法和线性加权平均法,综合国内外多数研究者关于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的研究,本文采用几何加权平均法对各个指标的评价值进行综合计算。函数表达式:
式中:A 为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指数;m 为综合评价体系系统层指标数;n 为综合评价体系某一系统层中的标准层指标数;l 为综合评价体系某一标准层中的指标层指标数;Dk为综合评价体系指标层中指标的评价值;Wk为综合评价体系某一指标层的权重;Rj为综合评价体系某一标准层指标的权重;Hi为综合评价体系某一系统层指标的权重。
2.5 指标层中各指标评价值的计算
由各计算公式及原始数据计算得出指标数值;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参照值;为将各指标数值转化为指标的评价值,利用指数法对其进行转化。用D表示指标的评价值,P 表示指标的实际值,S 表示指标的参照值。根据各指标是否有利于系统评价结果的提高,将其分为正指标和逆指标,计算公式:正指标的评价值Dk=Pk/Sk,逆指标的评价值Dk=Sk/Pk,当Dk≥1 时,该指标已达到最佳值,认为达到理想状态,取1.000,求出各指标的评价值见表2。
表2 各指标的评价值
对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层次的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最终计算出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数(见表3)。
3 结果与分析
根据国内外在天保工程实施研究中的“区间”估计方法,以全国天保工程各指标的实施效果作为判断依据,确定出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评价区间;同时,依据确定的评价区间对算出的综合评价值进行结果判断,分析计算出的综合评价值是否处于允许的范围内[15]。
表3 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
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及天保工程实施情况界定5种级别:[0,0.4],认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差;[0.4,0.6],认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一般;[0.6,0.8],认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较好;[0.8,0.9],认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好;[0.9,1.0],认为天保工程实施效果非常好。从三大子系统的实施效果看,社会经济效益指数(1.000)最高,其次是社会指数(0.999),实施效果均为非常好;生态效益指数略低(0.896),实施效果为好,还需加强。从综合评价结果看,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950,位于区间[0.9,1.0]中,说明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2008年的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总体上非常好。
从生态子系统看,各指标层的评价指数从低到高依次为:森林健康指数(C3=0.834)、水土保持指数(C4=0.834)、森林生产力指数(C2=0.924)、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数(C1=0.989)、森林碳贡献指数(C5=1.000)。森林健康指数(C3)之所以最低,主要是因为经过60 余年的高强度开发,广袤原始森林中的参天大树基本被采光,导致幼、中龄林所占比例过大,而近、成、过熟林所占比例过小,呼伦贝尔市地方林区的森林结构极不合理,致使龄级结构(D8)的评价指数非常低,仅为0.340,进而拉低了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的森林健康指数(C3)。
从社会子系统看,社会公平指数(C8)高达1.000,这是因为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开展森林管护,发展接续产业,促进了富余人员的妥善安置。离退休职工全部纳入了基本养老保障体系,在职职工参加了“五险”,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民生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维护了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4 讨论
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数为0.950,位于区间[0.9,1.0]中,说明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2008 年的天保工程实施效果非常好。
在对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可以清楚的发现,目前影响呼伦贝尔市天保工程实施效果最主要的问题包括:森林植被物种多样性较低,树种的组成比较单一,尤其是人工林中大部分是人工存林;森林龄级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是幼中龄林,成过熟林面积蓄积都偏少;森林质量低,林地生产力退化;旅游收入偏低,与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丰富的旅游资源不对称;经济发展模式单一,经济发展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具体表现在:龄级结构、树种结构、水土保持增长率、三次产业比例等评价指标的数值偏低。研究得到的评价结果与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建立的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利用建立的指标体系对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科学性;评价结果可为呼伦贝尔市天保工程二期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在研究过程中,受到客观资源的局限,使得评价存在一些不足和局限。受时间以及获取渠道的影响,评价指标调查因子的数据收集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收集到的统计数据不够完整,很多有价值的指标没有采集分析到。比如:森林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森林林地中的碳排放、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木质和非木质林产品数量和价值、以游憩和旅游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地面积及其占森林面积的比例等指标,都没有纳入指标体系,从而一定程度影响了评价体系的完整性和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随着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的深入,应进一步优化数据采集,完善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综合评价体系。本文在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而且选取的各评价指标的参照值也会影响评价的结果,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加强对指标体系的分析与实践,不断调整和完善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评价方法,从而更加准确全面的对呼伦贝尔市地方林业天保工程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1] 梁军,孙志强,乔杰,等.天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与病虫害干扰:调控与被调控[J].生态学报,2010,30(9):2454-2464.
[2] 何东进,吴景贤,谢益林,等.中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问题与对策[J].福建林学院学报,2007,27(2):186-192.
[3] 董希斌,朱玉杰,韩玉华,等.森林采伐与局部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7,25(6):30-33.
[4] 唐守正,刘世荣.我国天然林保护与可持续经营[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0,2(1):42-46.
[5] 席青虎,铁牛,淑梅,等.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天然更新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9(1):44-48.
[6] 王华章,马文学.阿木尔林业局天保工程可持续发展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0):94-98.
[7] 国洪飞.国有林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效果和后续政策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1.
[8] 何尤刚,孔凡斌.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现状、问题与研究展望[J].生态经济,2008(2):147-150.
[9] 缪光平,周少舟.从社会经济影响看天保政策的调整完善:关于国有重点森工企业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抽样调查[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3):61-66.
[10] John Sinclair A,Smith D L. Policy review the model forest program in Canada:building consensus on sustainable forest management[J]. Society&Natural Resources:An International Journal,1999,12(2):121-138.
[11] 钟晓玉,董希斌.我国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探讨[J].森林工程,2008,24(1):18-21.
[12] Beschta R L,Rhodes J J,Kauffman J B,et al. Postfire management on forested public lands of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J].Conservation Biology,2004,18(4):957-967.
[13] Rieman B E,Hessburg P F,Luce C,et al. Wildfire and management of forests and native fishes:conflict or opportunity for convergent solutions[J]. BioScience,2010,60(6):460-468.
[14] 邓林,冯彬.四川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J].四川林勘设计,2010(1):84-86.
[15] 李秀民,薛伟.延边林区天保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效益评价体系的建立[J].吉林林业科技,2008,37(3):30-33,47.
[16] 曾建权.层次分析法在确定企业家评价指标权重中的应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28(1):99-104.
[17] 王应明.基于加权法和线性分配法的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新方法[J].控制与决策,1992,7(4):259-264,270.
[18] 程红旺,鲍玉芬,赵开颜.呼伦贝尔市生态经济林业建设模式初探[J].林业资源管理,2002(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