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房之乐

2015-04-02马未都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5年9期
关键词:科举制度书架状元

马未都

中国封建社会高速有效运转的2000年,很重要的原因是社会以文人为中心转动。“学而优则仕”成为层层统治者的必由之路,科举制度让每一位梦想成功的文人看到了前途,让文人看到光明从客观上保证了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强大而坚固。这也就是中国的封建社会长了欧洲封建社会整整1000年的根本所在。

文人要好好读书,古代科举制度的严酷从数字即可看出。隋朝确立科举制到光绪末年废除,一千三百余年的时间内,中國只出了六百多个状元,五万余个举人。中国平均两年出一个状元,一年仅出四十个举人。这个数字让今天的状元们、莘莘学子们不寒而栗。

文人读书的经典故事有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等,发奋图强可见一斑。文人的梦想除去学富五车,更多的恐怕是四壁图书的书房了。

这对历朝历代的文人都是一种奢侈。

书籍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包括今天都是一个昂贵的商品。封建社会的印刷术较之今天十分落后,尽管历史上有毕昇,但仍难解天下文人之渴。藏书,以便随时可用,为其建房,就成了书房。

写书的书房与读书的书房有些不同。写书的书房工具书多,专业书多,闲杂书少。读书的书房则反之,注重怡情。早年我当编辑的时候,书房与客厅、餐厅、卧室共处一室,环顾四周,最乐的事就是看书。此看书非彼看书,是欣赏书的陈设,不是阅读。欣赏满壁图书之乐,我以为仅是文人之乐。后来才发现,随着商业大潮,许多商人也有此乐,而且有些颇具创意。满壁世界名著,古典名著,整齐划一,气势恢宏;更有甚者满墙都是只有书脊的假书,如同砖头整齐码放,其优点是节省空间、节省时间(不用去读),比摆真书还多一层质朴。

我坦白地说,我书房的书有些也是摆设,后来虽然淘汰过数次,依旧有滥竽充数者久久混迹于书架之上,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小时候,读书乐趣最为高涨的时候,正是最没有书的时候,每抓到一本可读之书真的是废寝忘食。后来有了房子,赶忙亲手打造了一个书架,放上心爱的图书,其情其景其乐至今历历在目。再后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书房。

用金属玻璃做书架违背了我的初衷。我向往的书房黄花梨架格,紫檀书案,樟木书箱遇阴雨天一定要散发着香味。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差距,按古法炮制书房得几百平方米,才能游刃有余地欣赏。而目前的二三十平方米只能这样绞尽脑汁开发空间,八组七层,上下两层用时十分不便。书之重,常超乎人的想象,所以叠压的书柜一定要用有强度的材料方能胜任,金属支撑就缘于此种考虑。

人生会有许许多多遗憾,比如说没有书房时想书房,有了书房时想奢侈;但这些遗憾比起精力下降、视力减退来说,已不算什么。现在每当我戴上老花镜,秉烛夜读时,最苦恼的是扛不住疲倦的诱惑,完全没有年轻时夜读的兴奋劲。四十岁以前,读书或写书到东方既白是家常便饭,而今天此时已思绪混乱,字迹歪斜,心灰意懒了。

我模模糊糊记得康有为曾撰写过一副龙门对:读万卷书,赋万首诗,算称名士;供一瓶花,留一窗月,如对美人。我在想,哪一天我如能够建造这样一间书屋,再重金购得此对,则余愿足矣。

(摘自《茶当酒集》)

猜你喜欢

科举制度书架状元
整理小书架
科举制度的起始与结束
质疑是打开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书架就要美美哒
状元商品
白发状元
状元何时出现
会展书架
谁害了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