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本教研助推教师专业发展

2015-04-02庞非

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1期
关键词:备课组教研组校本

庞非

中小学校本教研是指在教育新形势和新理念的指引下,不断从学校实际出发,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切入点,以学校教师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以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载体,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的教学研究方式。也即是说,“以校为本,重在实践”是其显著特征或本质。

我校在推进校本教研过程中,有两点认识:其一,教研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校本实践的基础性平台。因为开展扎实有效的教学管理活动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正是这条生命线中的主动脉。教研组的核心任务就是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开展业务研究,确保学科教学质量。其二,校本教研的运作方式可初步概括为教学、培训、研修一体化。教学是实践层,培训是方法层,研修是认识层;教学是核心,培训是保证,研修是引导,三位一体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我校以教研组建设为基点,以同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堂达标为载体,以丰富活动为抓手——“四四三三二二一”,即:四个例会(教研组长周例会、备课组长月例会、校内名师月例会、青年教师月例会)、四种研讨(教研组工作研讨会、备课组工作研讨会、年级组工作研讨会、班组工作研讨会)、四类课型(校内名师示范课、骨干教师观摩课、成熟教师研究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四项培训(班主任技能培训、教师教育理念培训、解析教材培训、基于课标的课堂教学培训);三个讲坛(教改讲坛、名师讲坛、教师论坛)、三项比赛(公开课比赛、教学设计比赛、教学反思比赛)、三本刊物(《教海拾贝》、《脚步》、《争鸣》);两级平台(教研组、备课组)、双向交流(外出取经、请进送宝);一道流程(优化设计、实践反思、单元过关、质量分析、跟踪推进、分层达标)。积极深化校本教研,概括出了六种教研模式:愿景引领教研模式、课堂攻艰教研模式、专题研究教研模式、校本培训教研模式、专业对话教研模式、资源积累教研模式。

一、愿景引领教研模式

此模式是指教研组在教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通过开展组织学习、合作研究和群体实践等活动,形成教师群体的共同愿景,并以实现这一共同愿景为发展方向,主动并创造性地研究、制定和落实教研组发展目标、规划和具体措施,从而谋求教师个人与组室共同提高的教研模式。

二、课堂攻艰教研模式

聚集课堂的教研涵盖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与实践,对教材教法的分析与探索,对学生学法的了解和指导,对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反馈。它不仅关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关注课前的准备与预设及课后的评价与反思。

在实践中,我们严化前期——通过备课组活动,解读课标,研究教材,探讨教法,指导学法;优化中期——通过相互听课,完善教案,重视生成,高效教学;深化后期:通过议课活动,切磋评价,取长补短,深刻反思。

在操作中,我们首先构建备课模块。一是教研重心下移,要求每周备课组活动“四定三统一”,由教务处检查。另外每月召开备课组长会议,布置工作,交流做法,巩固认识。二是坚持说课形式,提升备课质量。要求说课重在学情分析及框架设计。在说课活动中,把“说”与“评”紧紧结合在一起,让说课教师静态的个人备课转化为一定范围内动态的集体讨论,形成一种教学研讨的气氛,促进以“虚”带“实”。

在上课环节中,我们以“实”、“精”、“活”、“新”为总纲,高度关注学生的参与度、思维的活跃度、训练的延伸度、目标的达成度,努力使课堂从低效向有效、高效、优质发展。

评课和反思是聚焦课堂教研的重要部分,它是前两个模块运行的深入阶段,是整个模式运行阶段性的终结,又是进入下一阶段模块运行的起端。它承上启下,使下一阶段的模块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

在这几年的探索中,我们总结出了一个有序有效的教学流程:初步设计—组内说课—个人修正—课堂实践—评议研讨—反思总结。

对于聚焦课堂的教研活动,我们经历了优化设计、同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堂达标的过程。

在活动方式上,我们采取了多种样式,如名师送课、录像观课、现场评课、大赛听课、异校上课、同课异构、单人磨课、四课联动等。

三、专题研究教研模式

此模式分为两块。其一,课型研究。它是指对某一学科按照学科知识分块或课堂结构分类或不同学科相同教材处理类型的研究,主要是归纳提炼出可操作的范式或流程。一般地讲,接触到的课型主要有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等。按学科分,又有概念课、专题课、实验课等。

其二,在教师的“教”与指导学生的“学”方面进行流程研究。在课堂教学管理上,我们推动一个发展性流程:优化设计—实践反思—单元过关—质量分析—跟踪推进—分层达标。在“单元过关”阶段我们从“二次作业”入手,要求学生人人有纠错本,不会做的或做错的习题、练习,教师归纳后要么在课堂上作为练习解决,要么布置作业二次纠正。“质量分析”分为六步,即学生分析、教师分析、学科分析、班级分析、年级分析、学校分析。从教学到管理,从学生到教师,从班级到年级,从出题到效果,覆盖了教学的各方面。“跟踪推进”指细化措施,加强补习。我们制订了《学生学科学习分层次分阶段达标细则》,以补测为手段,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学习、巩固、检测、复习、补测、达标已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步骤。

另外,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贯彻六个环节,即学法指导—课堂诱导—分类辅导—梯队引导—心理疏导—成功教导。

四、校本培训教研模式

我们在实施校本培训时,除了与一般的校本培训具有共性以外,还把教研组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平台,把教学、培训、研修有机结合起来,称之为“校本培训教研”,又经过规划和摸索,这种形式的教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标准形态,所以称之为“校本培训教研模式”。

我们的基本思路有四。第一,一个目标,两级培训。一个目标指通过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两级培训即学校和教研组、年级组的两级平台培训。学校每期集中培训4~5次,原则上每月1次,暑假集中。教研组基本做到每半月一次,年级组暑假两天。第二,校内为主,依托专家。校本培训的师资以校内名师和优秀教师为主,同时依托专家、名家。如我校开设三类讲坛:教改讲坛,定期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澄清误区,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名师讲坛指校内外名师交流教学经验,传递最新信息,展望学科发展。教师论坛是校内教师交流的舞台。教师们讲述育人体会,分享读书心得,交流反思感悟。第三,研训一体,分层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使每类教师都能发展。第四,方式多样,途径不一。培训方式不拘一格,包括教育讲座、观看录像、示范教学、外出进修、参观考察、讨论交流、师徒结对、课题研究、网上教育等。校本培训的途径有校本研修、自我进修、专家引领、读书学习等。

校本培训的内容分五大块:师德师风与礼仪修养,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及科研常识与基本方法,国家课程校本化及校本课程开发的路径,学科教学实践、现代教育技术。

五、专业对话教研模式

专业对话指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进行读书、讨论和反思,这三方面又可称之为“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和“与自己对话”。三项对话都以行动改进为根本目的,是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经验、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把三种对话和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与教学、培训、研修结合起来,就是“专业对话教研模式”的主要内涵。

以“与同伴对话”为例,我们坚持集体备课;坚持教师帮带制度。学校每期表彰优秀师徒,与指导教师及青年教师签订协议书,规定双方责任及义务。每月召开青年教师例会,谈体会,说课例,讲收获;坚持“请进走出”。学校安排教师参加研讨会、大奖赛、观摩优质课、参加各类培训等。同时学校还经常邀请专家领导、优秀教师、教研人员来学校对教师指导。就其形式而言,主要有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教学现场指导及教学专业咨询等。

六、资源积累教研模式

资源积累教研模式是指教研组要把资源不断积累,达到资源共享,专业共生。这里有三层含义:一是积累的资源必须是来源于组内所有教师的教学实践,对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有借鉴作用;二是教研组要对这些资源进行不断补充,不断完善;三是资源的积累要服务于提高组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我们逐步明确了资源积累的范围。

一是教师个人成长记录。分为六部分,即基本情况、计划总结、教学札记、感悟随笔、论文成果、资料精汇。

二是教研组资料。如:教研组工作计划和总结;教研组会议记录;备课组活动记录;组内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的材料;组内开展专题研讨活动教师交流发言的稿件;组内教师学法指导、学科讲座的讲义及编写的校本教材;校内考试的试卷;教研组内按教学专题或年级层次编写的习题库、试题库;优秀教案及学案;各类课件、有关素材等。

(责任编辑 王永丽)

猜你喜欢

备课组教研组校本
备课组长的定位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延安市高中学科备课组建设与提升实践研究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以教育规律指导备课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