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着急

2015-04-02孙君飞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5年3期
关键词:泥人张蒋方舟张宇

孙君飞

看到一篇文章,方才知道“泥人张”制作作品的不易。

张宇是“泥人张”世家的第六代传人。张宇介绍说,他们均以地下三尺左右的优质红色黏土为初选泥料,然后化浆、过滤、晾干,加入纤维、棉花等辅料,再以手工反复捶打,使之熟制。门外的人会认为这就可以制作泥人了,其实不然,接下来竟然是令人吃惊的“搁置功夫”:先将熟制后的泥块用油纸包好,码进库中窖藏,以增加泥块的可塑性。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三年以后,方可取出泥块使用,进行塑形和彩绘。

可以说,没有这三年的漫长“搁置”,就没有正宗地道的“泥人张”作品。现在,很多人讲究出名要趁早、制作生产要赶快,赚钱也是越多越好,效率至上,骑着快马还要一路将鞭子甩得“啪啪”直响。用蒋方舟的话来讲,这种人是在精疲力竭地追逐眼花缭乱的富足,“如同追逐吊在自己眼前的香蕉的猴子”。话不好听,却一针见血。香蕉果然是很难长久搁置的东西,所以他们方才追逐得那般着急。如“泥人张”这般从容不迫,三年如一日,忘却了多少现实功利,该干嘛便干嘛,我耐心地等待“你”成熟至完美,“你”也耐心地等待我万事俱备,那颗人间烟火的心在创造的坚贞中竟也放得一尘不染,最终我们再次相遇、握手拥抱,直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完成一件惊世骇俗而朴厚至真的杰作。

张宇说,三年后,将窖藏的泥块取出来,仍然需要大约两三个月的时间,才能制作出一件作品。他每天用两三个小时来做泥人。这段时间的状态最饱满最纯粹最有劲儿,一过这段时间,连黄金也会褪色。所以,他会停下来,去琢磨其他事情。“总体上来说,他并不是一个着急的人”。

古人讲,“工夫在诗外”。说白了,生活并不耽误写诗,反而有助于写诗。“泥人张”的创作也是如此,他们不会走闭门造车的路,人间的酸甜苦辣都尝遍,水里浸过,火里烤过,油里滚过,磨难里挺过,活得跟其他老百姓没有多少区别,有区别也只不过是别人奉献粮食,他们奉献艺术,方才有这“比例之精确,骨骼之肯定与传神之微妙”(徐悲鸿)的民间艺术。先将自己活成“生活家”,再将自己修炼成“艺术家”,这里面怎么会有“急”字的位置呢?苦难时,不着急,幸福时,同样不着急,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家”。我认为好的“艺术家”,也是穷时不急着哭穷,富时也不忙着炫富,活得——还像蒋方舟所讲的那样:“有规矩”“有样子”“有尊严”“有品相”,不能“追逐香蕉”,追到需要谈论生活时,只能谈论焦虑、烦恼和不满。不着急的生活多么难得,不上火的艺术同样宝贵;创作还允许失败,而生活谁敢失败?

正因为对什么都不着急、不上火,所以“泥人张”对张宇来说,既不是负担,更不显得沉重,恬淡自信的气度反而使他同父辈一样也有一颗无惧无畏的心。我曾看到一篇文章这样评价张宇:“他更像是一个游走在艺术与烟火之间的人,可以光风霁月地谈钱、谈发展,却始终拒绝扩大经营规模,不想让‘泥人张失了本真。”这样不屈不挠、山高水长的不着急,在商业时代里的确已经罕见。

莫言有言:放松出精品。这应不是虚言。

(编辑 慕容吟)

猜你喜欢

泥人张蒋方舟张宇
有点“二”的女生也很可爱
娱乐圈神秘贵妇,拒绝刘德华后将丈夫捧成巨星
蒋方舟:天才的负重与前行
蒋方舟:心口一个“勇”字
从《泥人张》中学写“人之奇”
张宇背后的大女人——十一郎
梦想再可笑,也胜过没有
泥人张
少女作家与另类母爱
“泥人张”:官司与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