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地震波”一个空间
2015-04-02段奇清
段奇清
不被逼到走投无路,人们一般是不会铤而走险孤注一掷去伤害他人的。只要尚有一处能栖身的空间,人们就能与这个世界和平相处。其实,自然界也莫不如此。
比如说地震,它从来都是令人恐惧生畏的自然现象。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旧时代,地震就如同一个暴君,人类只能任它鱼肉宰割。如今,科技发展一日千里,但对地震似乎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鉴于地震造成的巨大灾难大多是建筑物倒塌而导致的,所以人类不断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虽说加大建筑物的牢固度能起到作用,但无疑增加了成本和费用。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正在尝试换一种思路——用比较少的成本、简单易行的办法,减少或消除地震对人类的危害。
我们知道,地震就是地震波造成的地面震动。而地震波则是由于地球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使地壳快速释放出的一种巨大能量。地震波又分为横波和纵波,当横波与纵波在地表混合形成混合波即“面波”时,它们的破坏性最强。
法国马赛菲涅尔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想,地震波之所以能成为面波,是因为地震波形成之后,在地下找不到一个安身之处,便横冲直撞到了地面,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成批倒塌,人员大量伤亡。鉴于此,他们提出了“给地震波一个空间”的想法。
其方法是在地面打井,即钻孔。不过,这种“孔洞”不是在地面随便打上一些就能行的。科学家们通过预测出地震波的波长范围,经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最后得出结论,这些孔洞的直径应为0.3米,孔洞与孔洞之间的距离应为1.73米;也由于面波只在地表传播,所以孔洞的最大深度只需5米。
在地面打孔洞是受到“隐身衣”的启发。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阻挡了光波通过,被阻挡的光波反射到了人的眼睛里就会成像。物体能“隐身”,是人们为物体穿上某种衣服,即给物体表面涂上一种特殊材料,此时光波会绕物体而行,如同没被阻挡一般,人们也就看不见物体了。
在地面钻孔,孔洞就如同在“视觉隐形”时给物体穿上的特殊隐形衣,地震波的“眼睛”也就“看”不到地面的物体了,不能再对其形成破坏。不,此时的地震波并不需要“看”地面的物体,因为孔洞已经让它们在里面很舒适了。
法国科研团队选择了在法国阿尔卑斯山的某一处山脚下诱发人工地震。他们先后进行了两次监测,发现孔洞让80%以上的面波消失于无形。
不过,地质结构的复杂性以及天气状况等不确定因素,决定了孔洞这种“超材料”的高精度性。但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超大功能计算机等,完全能够精确定位钻孔位置,从而对地震波传播介质造成突变,改变其折射方向,折射后的地震波相互接触后产生共融现象,最终使本来可以造成天塌地陷的能量化为乌有。
目前,这种技术已被开始运用于对海啸的控制中了。不同的是,不是在海岸线上钻孔,而是将一根根圆木在海面排列起来,就像是给大海的波涛建起了一幢幢房子,让汹涌澎湃的海波有了一处归宿,适得其所的冲击波也就与人类和平共处了。
给“地震波”一个空间,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对待地震,既不是与之为敌,也不是害怕恐惧被动地逃避,而是将其当作客人,主动地为其准备一处歇脚的地方,让地震波与人类“共融”。如此,地震波也就会对我们“以礼相待”。
世上任何事情,给他人一个空间,往往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好的效果。
(编辑 花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