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的分析
2015-04-02刘洪茹
刘洪茹
摘 要:各大高校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是人才建设的基地、安国兴邦的重要环节。在人文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教学很大程度上成了我国教育改革最关键的对象。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 人文素质教育 途径
一、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让人们通过学习不同方面的人文知识了解自己内心独特的想法,重视人文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学生应通过学习先人留下的人文精髓提升自身的人格和修养。通过一定的教学方法把人文知识和精神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思想,这是人文素质教育取得成功最大的动力和目标。人文素质教育不同于学年制教育,它是终身制教育,对提高学生的素质终身有益。
人文素质教育用以人为本的态度和科学观把人文知识转变为人内心美好的修养和对自己生命价值的肯定,人们已认识到在专业教学中渗透具有时代特点并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情感支持,从而培养出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高尚人格的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1.有助于完善学生智力发展过程,提高审美能力
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有很大的感染性和导向性,对教学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自身素质得到了提升,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对事物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2.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良好的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善人格,塑造人格魅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贡献、有担当的优秀实用型人才。与此同时,通过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面对挫折和困难的正确态度,在人际交往中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3.有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从社会化的角度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分析,它是社会发展和生活的一种形象化模拟。教学也要注重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培养,逐渐引导学生的社会化转变,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责任担当。
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1.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需要不断改进课程体系的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等方面来实现人文学科的发展,从而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可以开设高校人文学科选修课和必修课,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指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师要通过改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加强高校人文景观建设
校园人文环境由校园文化、校园面貌和人文景观几部分组成。校园人文环境在人文教育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要通过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和文化制度建设完善人文教育,开展积极向上的人文活动,并把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融入到人文景观建设中。比如,通过雕塑营造校园人文景观,使学生树立起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校园绿化活动,使校园内的各种景物不但协调美观,而且还能进行功能的使用,陶冶学生的情操。
3.完善人文教育目标
高校教育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无形中培养一种精神,不能抱着功利目的进行人文教育,高校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修养身心,提高社会风气和人们的品位。学生只有通过人文素质教育提升自身的素质和品位,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人文教育目标,就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反作用。所以,高校在建立人文教育目标时,要把握好目标的方向和重要性,重新认识我国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做到传统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和现代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目标的统一。
4.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引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所以,高校需要壮大师资队伍,这直接关系到人文素质教育的质量。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校必须严把教师的任教资格关,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学校还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的专业教师,让这些教师边任教边培训师资较弱的教师,为师资队伍增加新的血液,保证人文素质教育的师资力量。
参考文献:
[1]易后余,李文英.加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1).
[2]乔晓艳,黄正泉.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回顾与展望[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2009.
(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