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到文学怀抱

2015-04-02臧尔方

昭通文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笔会昭通作家

臧尔方

今天是周末,6月22日。上午,我陪着妻子芳和5岁的女儿畅去爬凤凰山锻炼身体。本想约市文联副主席沈洋一起去爬凤凰山的,他告诉我,市文联和市作协组织下午在渔洞水库开文学笔会,并问我能否一起参加文学笔会。我听到要开文学笔会这个消息,心里很高兴。因为在近几年时间里,我没有参加过文学笔会了,但心底一直没忘记文学,一直热爱文学,总是抽空读读昭通作家的部分文学作品,昭通文学群体也一直没有抛弃我。

我答应了参加文学笔会的事后,才与妻子商量:“下午,我就不能陪你娘俩逛街了,我要去渔洞水库参加文学笔会。”妻子和善地对我说:“好的,你下午去吧!”与妻子商量好后,我陪着妻子和女儿便开心地从凤凰山山脚开始往山上爬了。我们一家人高兴地向山顶攀登,一边欣赏着路两旁的风景,一边谈笑着。同时,我们让女儿多看看大自然的远方风景和绿色树木,这样对视力很有好处。女儿愉快地跑到前面,很自豪地说:“爸爸妈妈,我爬得最快,我得第一名了”。我和妻子便鼓励她说:“是的,宝贝,你是第一名。再加油,继续往上走。”女儿听到我们的充分肯定,信心十足地往前走。我们在谈笑中,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山顶。我们一家人在山上愉快地玩了两个小时左右,便返回到家。

我在家里吃完饭后,提前10分钟到了公务员小区。当作家们全部到齐后,我们便乘车前往渔洞水库。途中经过乐居一中时,我回忆起了20年前在这个母校读书的点点滴滴,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当时这个学校的校名是市九中;回忆起学校的良好学风,同学们专心学习,勤奋耕耘;回忆起挑灯夜战、题海战术的每个深夜;回忆起同学们捧着书本在田梗上朗诵、背读的情景;回忆起老师们苦口婆心的帮助和教诲;回忆起关心帮助我成长的每一位师生和亲人朋友;回忆起老师们在课堂上夸奖时的喜悦场景;回忆起同学们的真诚友谊;回忆起乐居甜甜的苹果味;回忆起单程徒步走40多公里回家的无数个周末;回忆起寒风刺骨的每个早晚;回忆起饥寒交迫的日日夜夜;回忆起……

我坐在车的第一排副驾驶位,双目微闭,沉醉在往事的回忆中,不知不觉,很快就到了渔洞水库会议中心大楼前面。

昭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共50余人,共聚在渔洞水库会议中心大楼后的绿荫树下,大家高兴地谈文学、谈工作、谈生活。我有幸能与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党的十八大代表、省作协副主席、市作协主席夏天敏老师,市文联主席吕亚平、副主席吕翼、沈洋,市作协副主席周翔、刘平勇等作家们,共同围着一张桌子,背依大树,临水而坐。我深深仰望了大树的高大、庄严和宽厚,用心感受了水的静与动、深与浅。各位作家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好听的笑话,一连串的诱人壳子,谈笑风生,风趣幽默。

大家坐累了,也笑累了,便站起来走走,活动活动筋骨,欣赏欣赏风景。我同作家沈洋、刘平勇、蒋仕平四人走在最前面,我们从山脚的公路往渔洞水库方向走去。一路走着一路讨论文学、讨论生活、讨论工作。作家沈洋提起了当年经过渔洞水库来到市九中读书的往事。这勾起了我对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三年在市九中读书的难忘经历,回忆起来,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我家住苏甲乡松树村,离市九中有40多公里,我到市九中读书,是通过先来学校读了两年多的臧庆虎引见,学校老师帮忙,插班到27班的。当年,还没有修建好如今总库容3.55亿立方米、坝高87米的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渔洞水库水利工程。当年,我们家庭贫困,读书是走着路来读的,没有自行车,更不能谈什么摩托、汽车之类的豪华奢侈品了,全靠自己的双脚。星期六放学后,我们便走路回家。一路上,我们一起探讨学习问题,一起艰难地往家的方向走。我在学校不懂的数学、语文、英语等,便借走路回家的时间询问臧庆虎,每一个问题,他都耐心细致地跟我讲解。有时,我们走累了,饿了,就坐在路边的地上休息,他便用树枝当笔,把大地当纸,帮我讲解数学、几何、英语等,为我分析,帮我进步,使我茅塞顿开,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奥秘和道理。

我边走边想,因为有了当年的勤奋和努力,打下了一点文字基础,培养了一点思考能力,才有今天对文学的喜悦和收获。我和作家沈洋、刘平勇一行走了50C多米,就往会议室返回。走到会议室,正是召开文学笔会的时间。作家和文学爱好者们,纷纷进入会议室,找到座位安静坐下,等待会议召开。我观察,大家的心似乎都很激动,大家的眼睛不停地四周看看,期待快点开会。同时,还有很多文学新朋友,相互不认识,相互的眼神好像都在询问,朋友,你是谁?我好想早点认识你、知道你、了解你。

六月的天气多爽,六月的绿色满眼,六月的花儿真美。会议正式召开前,主持人沈洋副主席让大家作了自我介绍,以便相互认识,相互了解。这一做法,正好满足了部分作家和作者想认识对方、了解对方的心愿。在大家的等待中,昭通文学笔会正式开始了。会议由沈洋主持。文学笔会共有四项议程:第一项是请市文联主席吕亚平同志讲话;第二项是作家夏天敏作专题辅导;第三项是作家吕翼、周翔、刘平勇作专题发言;第四项是参加文学笔会的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自由发言。

我认真聆听了各位作家的讲话和发言,他们的讲话站在全市文学创作与发展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昭通作家群、昭通文学现象的产生、发展、影响和今后创作中需要把握的精神,同时,他们就自身如何从基层体验生活、感受人生,一步步艰辛创作,摒弃浮躁,沉心静气,认真创作的多年亲身经历,毫不保留地给参加笔会的每一位作家或作者作了讲解,并就怎样学习、读书、工作、创作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他们每讲到一个关键环节、重要地方,我都认真作好笔记,用心领会,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在部分昭通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谈各自感受的时候,每一位作家都讲得很精彩,讲得很真挚。特别是在听了昭通作家杨昭、夏玲、王昭荣、周远清、张英、杨帆等同志的发言后,我原本不打算发言的,但受到眼前良好的文学氛围感染,再次点燃了我对文学的欲望和激情。于是,我主动申请作了发言,谈了“三个应该”:

第一,我应该及时回到文学怀抱。1999年9月,我当时在昭阳区守望乡政府办公室工作,时任乡党委书记的蒙东平同志邀请市区相关领导和同志策划,在守望乡创办了《守望民族报》,由沈洋担任主编。我有幸参与创办《守望民族报》,开始帮着沈主编一行校对文稿,并写了一些豆腐块文章在报纸上发表。我便与文学结下了深深的姻缘。自己所写的小文章,渐渐地在市区报纸和刊物都能发表一部分,心里十分快乐。沈主编因工作变动,被调到昭阳报社工作后,我和杨帆便承担起《守望民族报》的编辑工作。开始,我俩在编辑方面还没有掌握相关技术要领,很多个冬天的夜晚,我俩就到沈洋家,请他教我俩。有好多个深夜,我和杨帆都呼呼大睡了,我醒来后,看见沈洋还在书房里,一丝不苟地帮我们搞报纸的版面设计、文字校对等工作。虽然是寒冬,但我内心却燃起了一股烈火,感到很温暖。我们的报纸坚持编到20期,后来,我和杨帆也变动了工作,这份给我们练笔、伴我们成长、创办两年的报纸,也就没有继续办下去了。我在区政府办工作期间,也抽空写了一点文学方面的文章,但主要是撰写公文,客观上总以“忙”为借口,主观上还是自己很懒惰,所以,文章写得很少。特别是2006年1月离开政府办工作岗位,就没有好好地写写文学作品了,直到今天,转眼间已过了7年!7年来,昭通作家群大家庭没有忘记我,经常帮助我,安慰我工作忙没事的,好好工作,慢慢积累,慢慢再写。我也抽空读读昭通作家们的大作,用心领悟。今天,我参加了文学笔会,回到昭通作家群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来,回到文学怀抱,感到十分快乐。

第二,我应该认真加强学习。这些年,我虽然没有写文学作品,但是,经常与部分昭通作家谈心,互相了解情况,了解他们的新作他们的大作,也抽空读了部分文学作品。可是,没有认真阅读,有的只读了重点,有的只读读标题,这种学习心态是不对的。我在提醒自己,今后,自己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要认真加强学习,多学学各位作家、作者的新思想新观点,学习大家洞察社会和生活的敏锐性。正如笔会上一些作家所说的,把时间多花点在读书和学习上,沉心静气搞点创作,少去参与打麻将之类的活动,多为自身充充电,增长知识,对今后工作、生活都大有益处。

第三,我应该为文学创作提供一定的平台,积极做好一些协调服务工作。在这次笔会上,一些作家多次提到昭通作家走进火德红采风活动的事情。这使我感到很高兴。受组织的关心和安排,我有幸被选派到鲁甸县火德红镇工作,由于自己喜欢文学,与文学朋友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党委政府才有幸邀请到30多名昭通作家、摄影家于6月15日至16日走进火德红采风。这些作家有的是正处级领导,有的是副处级领导,有的是正科级领导,有的是副科级干部,有的是摄影、画画方面的专家,他们转作风求实效,深入基层,深入火德红接地气,去体验生活,与当地干部群众交心谈心,住在简陋的小旅社体验生活,贴近群众,搞创作。他们帮助当地人民群众挖掘文化潜在资源,共商发展话题。昭通作家们的工作作风使我深受鼓舞和启发,将为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注入学习的动力。鲁甸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文启聪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亲临座谈会与作家、作者们交心谈心,并对火德红的工作作指导、提希望和要求。个别作家在这次文学笔会上提到,没有机会到基层去体验,很想到基层去寻找创作的源泉。于是,我就向作家们表示,真诚邀请各位作家抽空到我工作的火德红镇去搞创作,我将陪大家一起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去了解和挖掘创作的资源,积极为大家体验生活、用心创作提供一定的平台。

当一些作家和作者发完言后,吃饭时间到了,沈洋副主席便用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总结完笔会,我们就到一楼餐厅共进晚餐。

大家欢聚一堂,相互敬酒,相互认识,相互加深印象,有说有笑,很开心,气氛十分活跃。吃完饭后,气氛更好,活动便逐渐升温,推向高潮。开始,部分作家讲些笑话、现场唱歌,逗得大家更开心、更轻松。渐渐地,大家便不约而同地将饭桌拉开,中间留一个简单的表演场地。领导们、大作家们都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把板凳拉来坐着,融入其中,观看一些作家作者的现场演唱、表演。一个节目表演完,掌声四起,紧接又出新节目。在表演者表演时,我们一部分人用碗和筷子当乐器,敲打出各种声音,充当伴奏。时而伴有跳舞,时而伴有小丑。一些人在表演,一些人在照相,一些人在录相。歌唱声,谈笑声,欢呼声,声声入耳。一个30平米的用餐地方,形成一个忘记烦恼的开心海洋。

不知不觉,已愉快地玩到了晚上10点多,在主持人的安排下,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各自返回温暖的家。我回到家,告诉妻子,自己回到了文学家庭这个大怀抱,文学圈里朋友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发,对自己今后工作和生活将会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吴明标】

猜你喜欢

笔会昭通作家
作家谈写作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如果画笔会说话?
我和我的“作家梦”
昨天
国际笔会与中国
精准脱贫奔小康 克难攻坚谋跨越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落成
昭通文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