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不异:MOOCs、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2015-04-02舒子琪王智
舒子琪,王智
(江西师范大学 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引言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率先推出了免费线上课程,掀起了在线课程的学习浪潮,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学习方式,即Moocs。当前,以Moocs、网络公开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为热词的教育领域,正在掀起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教育教学革新浪潮。这些学习方式方便快捷、更新速度快,吸引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纷纷把改革的热情和希冀诉诸于上述热词,希望新的理念、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能够给沉闷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新鲜的活力。然而,有部分学者及媒体人表示,这场教育教学改革会对学校教育造成冲击,造成部分学生对传统教育产生质疑,这对传统教育的继续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恐将造成传统教育的消失。究竟这场借助于网络传播的大规模在线教育,相较于传统的面授教学是取而代之,抑或是彼此共存,还有待商榷。本文将会对Moocs、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堂这三者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
一、MOOCs、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堂
(一)Moocs
所谓Moocs(慕课),即Massive Open On line Course,是“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的缩写。它起源于发展多年的网络远程教育和视频课程。慕课出现于2008年,真正的风行始于2011年秋。世界著名的大学,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纷纷投身于慕课市场,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加上之后Coursera、edX、Udacity三大课程平台的兴起,使“慕课”的持续升温成为2012年席卷全球的热点事件,其中Coursera的中国注册学生人数,仅次于美国、巴西和印度[1]。慕课旨在为人们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的网上在线学习,无论人们身在何处、教育背景如何、家庭背景如何,都可以自由的参与其中,数以千计乃至数以万计的学习者参加到同一门课程的学习中,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风格进行学习,一起在论坛讨论问题,互教互学,共同进步。慕课改变了人们头脑中对网络学习的既有认识,它的教育模式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是中国书院制教学模式的回归,是普世式的教育情怀的体现。
(二)网络公开课
网络公开课是将课程教学录像和教学材料公布于网络上,供全世界想学习的人免费观看学习。
网络公开课最早起源于英国,可追溯至1969年英国成立的开放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将部分课程视频公布于网络上,从而拉开了网络公开课的序幕。继麻省理工之后,耶鲁、哈佛、剑桥、牛津等世界名校陆续开始践行网络公开课行动。20 11年,哈佛大学的公开课“公正课”和“幸福课”如同从天而降的知识盛宴,通过网易视频、人人网、微博等网络平台,悄然红遍网络,日均浏览人数一度达到130万人,掀起了“国外公开课热潮”[2]。在高校中,从前的“逃课”变成了现在的网上“淘课”,由此催生了以大学生为主的“淘课族”[3][4]。网络公开课的风靡为网络环境下的传统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传统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解,学生听记,这是学校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备课提前演练教学过程,并按新课标的要求,把指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主体包括两个阶段:教师对知识的讲授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学校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一定人数的班级体;按各门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班级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班级上课制”,学生就在这个班级中统一接受教育。
(四)课程形式的连续统一体
如今,“慕课”浪潮席卷而来,引发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与讨论。其中,不少学者关注的焦点在于“以慕课为首在线教育会不会取代传统教育的地位”[5][6][7];还有学者表示“以慕课为首的在线教育将会推进传统教育的发展”[8][9]。这些讨论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大波澜,让教育者不得不去思考飞速发展的“在线教育”是好还是不好。嘉祥吉藏《中论》偈颂云:“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一或异只是在某种比较标准或前提之下的认知,而非绝对或一成不变,而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正如慕课、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堂,三者实则是一个“连续统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二、不异:三种教育模式的共性比较
(一)慕课与网络公开课
相比网络公开课,慕课虽然在很多方面突显了新的学习功能,但是慕课几乎是随着网络公开课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仍然保持了与网络公开课的很多共性。
1.便捷学习、自由选择。因为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直接观看或下载视频资料学习。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知识,大大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2.师生异地教与学,互相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师生处于不同的时空使教师无法顾及到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及情感,学习者在课程学习中产生的疑惑也无法及时有效的与教师进行沟通。
3.优秀的教师团队及教学资源富媒体化。网络上的课程视频几乎都是顶尖名师的授课视频,汇聚了大师们多年的授课经验及思想精华,改进学习者自我学习的技巧,改善个人学习和对知识点的吸收过程。同时以知识点为核心将多种媒体形式整合一体,包括PPT、Flash动画、视频等等。
4.教学实践环节受到忽视。教学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一般是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慕课和网络公开课都是教师与学生通过网络终端进行教与学,实践活动不言而喻就相对缺少,即使有也收效甚微。
5.缺乏激励机制。目前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学习,最主要的激励手段有两个:自我需要以及结业证书的诱惑。根据数据统计,慕课和网络公开课这两个网络学习平台日均浏览人数高达上百万,但有意完成整个课程的人很少,大多数只是想浏览课程中的某一小节,真正能把一系列课程全部学完的只有将近10%,中途弃课率高达90%[10],而且也不能保证这10%的学生是自己独立修学完整个课程。
(二)慕课与传统课堂
从一定程度上说,慕课几乎完全颠覆了传统课堂,但二者依旧有某些共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重视自学能力。传统课堂上,预习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提前了解本堂课的知识内容将帮助学生的更好的进行知识内化。在慕课平台上就更不用说了,教师彻底隐藏在课程之外,在哪个平台哪个学校学习哪门课程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整个的学习过程教师无权干涉,充分考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授形式大同小异。传统课堂上以教师“一言堂”为主流,教师是唯一的授课者。而慕课,可以采用录屏软件、录像机+白板、智能手机等录制方式,教师依旧是屏幕上出现的不二人选,其他多媒体仅做辅助之用。
3.自由的讨论交流。传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可以就某个话题自由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慕课本身没有太多的时间限制,学生可随时在线学习,随时与指导老师或其他学习者交流。
三、不一:三种教育模式的差异比较
(一)慕课与网络公开课
由上述可以看出,相较于上文慕课与传统课的比较,慕课与网络公开课在总体特性上相差无几,他们都是利用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免费学习课程,区别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资源 (teaching resource)、 教 学 管 理 (teaching manage)、教学模块(teaching module)。简称“3T”。
1.教学资源。
表1
从上述表格可以发现,网络公开课与慕课在课程呈现时间、课程视频制作两个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网络公开课的课程涉及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将深奥的原理还原到理论出发点,切入到生活的横截面,使得原本一个个晦涩难懂的哲理演变为一个个浅显易懂的生活情景,引发受众的思考[11]。该平台上的课程可以说是传统课堂的录制和“搬家”,拍摄角度以课堂为基点,直接把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授课画面拍摄记录下来,课程时间随教师在课堂上的上课时间而定,每门课程由几个分课时组成,一个课时一般在1—2个小时左右。一整套课程学下来需要将近6—10个小时,对学习者来说学习强度过大,容易疲倦走神。
慕课视频有专门的制作程序,教师在一个单独的空间专门为课程进行录制,通过后期的剪辑,将其他多媒体元素,如PPT、视频、音频等嵌入其中。慕课平台的课程融入了微课元素,将知识点碎片化,一个知识点的时长基本保持在10分钟左右。每门课程分为几个不同章节,每章由一个个小的知识碎片构成,一门课程大概要持续4—10周的时间,每周上传一个章节,一个星期的上课时间总共只有2—3个小时,保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能够集中。
2.教学管理
表2
网络公开课完全是学生自学与互学的过程,没有教师提供指导与答疑。课程平台提供讨论区,学习者可以在这里提出自己的疑问,但只有其它学习者会在这里给予解答,不具备权威性;慕课在学习过程中有主讲教师以及助教的指导,课程中有专门的讨论区,学习者课后可以在讨论区提问,会有学习者与教师、助教对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而得出最后答案,而且讨论区会适时更新,及时删去里面的非学习内容。
网络公开课没有提供课后作业这个环节,即使有也没有教师及时批改与解答,学习者有不理解的地方依然不理解,在无形中降低了许多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慕课有专门的作业系统,包括课堂作业及课后作业,作业布置规范,有详细解答和批阅。课堂作业一般为单选题,只有做对了才能继续学习,课后作业客观题是基于慕课平台的机器自动评分,主观题是参与学习者互相评分,学习者可能还有作业互评环节,该环节还参加绩效考核,最后出错较多的题目主讲教师会在上课过程中详细解释或是在讨论区留言以便学生理解。
网络公开课没有期末考试这个程序;慕课考试形式比较规范,有规定的考试时间。在考试前,学习团队的助教会发邮件到个人的邮箱,提醒学生即将开始期末考试,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参加考试,并且根据考试成绩以及平时作业的情况颁发相应的结业证书,对学生是个很大的激励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网络公开课没有结业证书这个概念;慕课只要学生所修课程在指定时间内修完,达到课程所期的目标水平,就可以拿到该课程的相应结业证书,这也是对参与课程的学习者的一种激励。
3.教学模块
网络公开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学习者拓展知识的一个渠道,学不学,怎么学完全在于学习者自己、这个网络学习平台的基本教学模块包括个人学习课程、学习笔记、课程讨论。
慕课是一个规范的网络平台,其基本教学模块包括基本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课程录像、课程讲义、课外辅导材料、讨论区,另外还有作业提交系统、答疑系统、考试系统等。
(二)慕课与传统课堂
对于二者的不同之处,将从以下5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评价。
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12]。传统课堂很多时候是为了配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能顺利通过今后将面临的各种考验。而慕课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接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学习更多的思维方式,正所谓“汇天下名师,慧天下人”。
2.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3]。传统的课堂,一般事先由课堂教授组织者做好备课工作,然后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授课。但往往在实施的过程中,会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课时和课程的变化。慕课预先是由教授者或其团队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安排,一旦敲定了教学计划。这个计划和步骤被修改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安排在学习过程上给与的各类信息。
3.教学资源。AECT’77定义曾经把教学资源分为两大类:设计的资源和利用的资源。AECT’94定义对教学资源的界定有所修改,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支持系统[14]。教学资源,通俗的说,是指一切可以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物化了的显性的或隐性的、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学组成要素。
传统课堂与慕课的教学资源比较,如下表所示:
表3
从教学资源上来看,传统课堂倾向于就教师课堂上能即时使用的一切物化资源;而慕课则更多采用的是网络上公布的资源,可供学生随意学习,及时查阅相关知识点,相对来说,慕课的资源构成更便捷,更具现代化,使得优秀教育资源实现了便捷共享。
4.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一定的管理手段,使教学活动达到学校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过程。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课程安排等都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直接管理和监控,以保障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而慕课主要是由技术支持平台对网站进行维护与管理,大部分情况下,由助教代表课程讲师管理课程的进展。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两个核心环节:对教师教学工作(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的评价——教师教学评估(课堂、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即考试与测验。传统课堂,会有专门的机构和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和检查。这种教师教学评估包过课堂与课外。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考试和测验。对考试测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判学生学习效果。慕课也是用考试和作业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慕课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则是由学生来打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表达认可还是反对。
四、结语:走向混合学习
经过对MOOCs、网络公开课与传统课堂三者的“一”与“异”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慕课的教学理念更人性化。在资源匮乏和分配不均的今天,为了让高等、高质量的教育遍布全球每个角落,慕课在慢慢实现这个愿望,虽任重道远,但意义非凡。我们要建设一道教育学习的生态圈,让大众在教学的蓝天下自由奔跑。
2.传统课堂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留下的不仅仅是岁月的沧桑,还有一代一代教育人的智慧和血汗。可以说传统课堂系统性的教学制度日臻极致。传统课堂也不可能被取代,相当长的时间内依旧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这种团队协作、学习者之间的感情交流、社团活动文化是公开课、慕课等所缺乏的。
3.相比之下,网络公开课教学流程上不够完善,致使不少淘课者中出现大量的“辍课”现象。从最初的课程制作到课后的评价与互动,都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4.慕课中,老师的工作时间比例可能不再是不断重复知识内容。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让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儒学《中庸》开宗明义指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意即要公平、公正之心看待世间万物。每样新事物诞生初期必会招至很多质疑,而慕课等在线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受到质疑也是难免。但是随着越来越多在线教育优势的出现,教育者应以“中庸之心”面对在线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碰撞,取长补短,教学生学会混合学习,能听,能自学,能主动获取信息,开掘有价值的资源,从而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成为成熟的独立学习者,实现终身学习。
[1]于忠宁.“慕课”来袭,传统大学安否[N].工人日报, 2013-09-27(5).
[2]吴海婷,陈志刚.大学生网络公开课的使用现状和影响[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4).
[3]吴浩.逃课?淘课?蹭课:网络公开课风靡现象的反思与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9):85-88.
[4]李益,范雅琳.对中国视频公开课的几点建议——基于淘课族的视角[J].教育技术,2012,3(2).
[5]方陵生.一位慕课老师回应“慕课恐惧”—— 网络教学不会取代传统教育地位[N].科技文摘,2014-02-12(10).
[6]张爱平.“慕课狂热”的警示[N].社会科学报,2014-02-20(8).
[7]刘戟锋.“慕课”挑战传统教学[N].人民日报,2013-11-05(21).
[8]顾俊.借力“慕课”,推动中国教育更快前行[N].中国教育报,2013-07-19(3).
[9]白晓晶,李胜波译.对于“慕课”的质疑——在线学习变革引发的社会反响[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
[10]张爱平.“慕课狂热”的警示[N].社会科学报,2014-02-20(8).
[11]吴海婷,陈志刚.大学生网络公开课的使用现状和影响[J].纺织服装教育,2012,27(4).
[12]孙亚玲,傅淳.教学理念辨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4,36(4).
[13]赵学谦,教学模式辩[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3): 72-75.
[14]金晓民.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组织与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