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

2015-04-02山敏杰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学生

山敏杰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

山敏杰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社团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群众性组织。高校学生社团打破了学生之间的身份差别,不拘泥于相同的年级、专业以及学校的限制,它们通过组织兴趣爱好相似的同学,发挥各自的特长,开展一系列对学生自身发展有益的活动。美国是一个推崇组织社团的国家,其高校的学生社团较为发达。通过对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比较研究,为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

中美;高校社团;比较研究

一、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比较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社会团体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由于特定的社会历史时代的影响,随之表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对这些时代特点的分析和归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不同特征与演变规律。

(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04年由京师大学堂的丁开嶂、张榕等学生组织的“抗俄铁血会”是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大学生社团。针对当时日本、俄国在我国东北发动战争,青年学生通过集会、演讲、办报、发传单等方式来抗议他们的暴行。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生社团,这些社团的成立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爱国运动的影响。

学生社团在抗战时期又出现一次发展高潮。面对国家的巨大灾难,青年学生的爱国激情再一次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全国高校学生社团在这一时期发展迅猛,数量巨增。当时著名的学生社团有中国学生救国联合会、西北青年救国会、民族解放先锋队。这一时期的高校学生社团在“一二九学生运动”、“西安事变”、“宪政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抗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其后,高校学生社团发展受时局的影响,呈现出跌宕起伏的状态。

高等学校教育与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了灾难性打击。统计显示,1965年全国性社团将近有100个,地方性社团的数量有6000左右。在“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结社普遍存在恐怖心理,各社会团体几乎全部“瘫痪”。

1978年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心,高校学生社团开始复苏。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高校学生社团也迅速发展,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里活跃着数量繁多的学生社团,是高等院校完善人格培育体系的重要支撑点,在锻炼提高学生“团结意识、理想信念、个人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由上可见,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历经民国时期、抗战时期、建国初期等阶段,高校学生社团一直随着时代的变迁蓬勃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烙下了极强的时代印迹。

(二)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美国作为一个推崇组织社团的国家,发展至今,美国学生社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慈善团体,即为社会公益而活动的组织;另一类是非营利组织,是指为某一特定问题或为其团体成员利益进行服务和辩护的组织,如妇女组织、民众性组织、职业性组织。

伴随着美国高校学生工作指导思想的转变,其学生社团组织也经历了从产生到发展的历史过程。在18世纪后半期最早出现了学生社团,耶鲁大学是其发源地,这些社团大都是文学社团,而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纷纷效仿。早期文学社团的主要活动除了组织一些辩论外,它们也搜集许多政治、文学书籍。耶鲁大学当时最有名的两个社团是Lionian和Brothers,校方顾虑学生的纯正信仰会受到误导,不加鼓励反而给予警告。19世纪初,许多以希腊字为名的兄弟会在各个大学纷纷成立,社团成为学生课余社交的场所,但是这些社团因偏于生活享乐,学校强烈反对这些活动。1840年前后,许多大学试图清除学生社团,但收效甚微。19世纪60年代,美国各大学开始建立大学体育馆,学生社团活动不在仅限于讨论文学,还参与体育竞技、戏剧表演等,学生社团渐渐脱离了教师与校规的控制,成为自我保护的团体。从19世纪末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们逐步认识到大学教育除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外,学生社团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良好公民素质大有裨益。在此期间,美国大学里出现了基督教青年会,以推广民主政治与促进社会改革的学生社团在各个大学陆续出现。学生征服和荣誉制度也是在此时产生的。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大行其道,许多人认为学术研究与课外活动双管齐下才是完整的教育,大学生社团也由重视生活享乐与人际交往,转向研究社会问题,学生社团组织在这一时期的美国高校中开始迅速发展。二战结束后,美国大学生更多关注个人学业,在社团活动上表现的较为沉寂。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发生震惊世界的校园暴乱,学生社团在反对越战、反对种族歧视等运动中表现的异常活跃。

由于高校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美国校方和政府也更加重视对高校学生社团的领导,逐渐形成了管理有章可循、运作科学有序、内容丰富多彩、社团比比皆是的发展态势。当前,在美国的各个大学中,青年学生积极组织参与社团,学生社团在种类和数量上也急剧增加,规模各异,社团名称也是丰富多样。在众多的学生社团中,各个社团根据各自的娱乐活动宗旨开展各种服务和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一些与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同时具有志愿者服务性质,不仅能够培养博大的情怀和奉献社会的精神,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通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比较,可以看出,高校学生社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时代性。同时,高校学生社团代表了社会中坚力量——青年学生的心声,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具有明显的进步性。

二、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比较分析

(一)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共性分析

中美两国尽管地理环境、文化背景和社会历史时代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由于现当代高等教育模式的一致性和大学教育的目标相似性使得两国的学生社团管理上也具有一些相同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团在成立与审批方面都有严格的步骤。在我国,高校社团的成立必须通过共青团组织来批准。学生社团组织带头人需要向学校团委递交社团名称、规则、参与人员名单、社团活动经费来源等文件,经过学校团委同意后才能成立。美国高校学生社团成立时,要与学生社团活动辅导室联系,以便审查社团的宗旨是否和学校现有社团相抵触以及社团参与人员的数量是否达到应有的数目,之后需要拟定社团的规章制度,选举组织负责人和聘用指导教师。社团章程上要明确社团宗旨、会员资格和会费、负责人名称和产生方式、社团活动、章程修改步骤等。

2.社团在管理方面都有对应的规章制度。我国高校有较为健全的社团规章制度,每所高校都有自身的社团管理体系,严格按照管理规定执行学生社团的成立、审批、考核、资助等工作,以此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展开和目标实现。美国高校在对学生社团管理方面也比较规范,管理制度也比较健全。社团最初成立时要通过学校相关部门的审批,自觉服从管理,一般是通过校长授权给学生办公室主任来负责,主任与学校签订相关合同,学生办公室负责人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具体时间、步骤,学生办公室负责人提出的活动预算则由财务部门负责申报,并按照之前签订的合同提供经费给学生社团的各项活动。

3.中美高校学生社团都具有各自的价值目标。两国高校社团都希望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开拓精神。我国高校学生社团通过开展形式各异的社团活动,使来自祖国不同地域的学生互相了解、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合格的人才。美国高校也通过涉及面广、实践性强的社团活动,使学生成为具备奉献精神的合格的美国公民,培养出众多的政界、商界、科技界、文艺界的领军人物。

(二)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个性分析

由于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以及民族传统的影响,中美高校学生社团在具体的社团建设中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1.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指导思想存在差异。我国高校注重目标培养,但是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管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没有将管理和服务的思想结合起来,在学生社团管理中,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对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缺乏重视,没有切实落实服务学生需求这一理念。在上世纪60年代学生运动影响下产生的“学生发展理论”是当前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理论基础,政府和学校一致认为学生社团的主要任务在于创造条件激励学生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内外一切以教育为目的的活动中去。由此可见,美国高校在社团管理方面更多地是给学生提供平台,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来规范社团活动。

2.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存在不同。就覆盖领域而言,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涉及的领域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以学术研究为宗旨的学术性社团、以陶冶自身情操为目标的艺术性社团,以及以锻炼学生自身体能、提高学生体育技能的体能性社团。学生社团的活动有从校园向社会拓展的趋势,但基本还都只是局限在校园内展开。美国高校社团覆盖领域广泛,涉及到各个方面,社团活动覆盖着校园的各个角落,有些社团甚至成为所在高校的鲜明标志。由于学生社团活动范围广泛,不局限于校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美国高校社团已成为学生与社会联系的重要载体。

3.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来源不同。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有会费收入、学校拨款、社会赞助构成。其中,学生社团经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入会时所缴纳的费用,但是会费是一次性收费,而且会费低廉,根本无法支付庞大的社团活动开支。学校拨付的经费也很少,导致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普遍存在不足。与之相反,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相对比较宽裕。美国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主要有:一是靠学校拨给主要有学校相关部门和基金会的经费支持,这是主要来源。二是学生社团通过营利性服务项目获得经济收入以及举办活动而得到活动费。三是校友会和社会团体赞助以及社会公众服务机构为社区服务性学生社团提供经费与相应的物质支持。 四是成员每年缴纳的会费。此外,学校每年会另外安排较多的学生活动经费作为活动基金的补充。

三、对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

通过对中美两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历史发展、现实状况及社团组织建设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指导思想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认真借鉴美国高校在学生社团管理建设方面的一些有益的经验与做法。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学生社团行为。通过学习美国高校社团管理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我们认识到良好的管理秩序必须以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因此,在管理学生社团方面,强调灵活性的同时也应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使学生社团在活动时有章可循,规范化进行,促进学生社团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学生社团与社会的链接和沟通。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同样学生社团的生存发展也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支持。高校要善于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社团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引导学生社团活动提高社会化程度,增强学生社团适应社会的能力。不能把学生社团活动仅仅作为学生课外活动、常规教学活动的补充,还应发挥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只有开展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才能增强社团生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团的积极作用。对于社团自身而言,不仅要充分利用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打造社团标志性活动,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还要勇于走出校园,积极融入社会,拓展社团活动空间,为社团的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三,重视对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选拔工作。通过比较美国高校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情况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在指导教师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不仅数量少而且精力投入情况也存在差距,这就需要高校重视指导教师的作用,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给予指导教师适当的鼓励。在聘请指导教师时,要严格删选,不仅要求专业背景与社团工作一致,同时也要求指导教师的人选要对社团工作有热情,有激情,并且要有足够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学生社团工作上。

第四,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对学生的服务工作。在美国,社团类型众多,服务性团体比比皆是。反之,在我国,高校学生社团多为学术型、文艺型、体育型,不仅社团种类少,而且规模也有限。积极引导学生发展服务型社团具有重大意义,首先,服务型社团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服务意识;其次,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使学生能认识到奉献的价值。此外,通过服务型社团可以方便学生与社会交流,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总之,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大力支持与引导,迫切需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以促进社团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五,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经费支持。经费的充足与否是影响社团活动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没有充足的经费作保障,社团的生命力很难维持。通过中美两国高校社团的对比,我们能够明显的发现美国的高校社团更像企业,具有很大的自主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以此为借鉴,我国的社团也应该摒弃陈旧呆板的管理理念,将企业自主管理的思想融入社团管理,进行多方面的管理改革,积极筹措社团活动经费,真正解决好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遇到的经费困难,为社团活动的开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帮助学生社团拓宽经费来源;对学生社团筹集社会经费的行为加以规范,同时也要加强对社团经费的管理与监督。

党和政府始终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地位。通过传统课堂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与当前的现实状况不符,往往是浪费时间而不见成效。而学生社团作为学生自发组织的团体,有着自身独有优势和特点,同时在专业教师的理论指导下,学生社团能够充分利用自身具有的自发性、灵活性特点以及直观性和生动性的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兴趣所在的各种社团活动为载体,通过学生的自身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有效地避免了“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弊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于伟,韩丽颖.中美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10).

[2] 廖良辉.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比较—以美国哈佛大学为实例[J].青年研究,2005,(4).

[3] 任志宏,赵平.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工作比较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1.

[4] 欧阳大文.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5] 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6]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走进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7] 马晓琳.中美高校学生社团的差异性比较及对我国大学生社团建设的启示[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4).

[8] 文侃侃.基于中西文化差异下的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中美高校社团比较分析[J].教育时空.

2014-09-17

山敏杰(1988—)女,山东嘉祥人,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

G64

A

1008—3340(2015)02—0086—04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社团学生
缤纷社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赶不走的学生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学生写话
K-BOT拼插社团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