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读原著与吃原粮
2015-04-02董新胜
□董新胜
漫谈读原著与吃原粮
□董新胜
当腰围大于裤长的时候,当“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恐怖全民的时候,“健康”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长寿”成为中老年人的期盼。其实,困扰人们健康、长寿的问题,成因很简单,除了遗传因素外,无非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两个方面。精神方面杨绛、周有光两位老人用现身说法给出了诗一样的回答。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说:“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又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110岁的周有光先生,在前不久发表的《长寿之道》中再次和大家分享了他从苏东坡那里汲取的关于长寿的智慧:“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多么精深的感悟!物质方面,其影响因子则主要是个“吃”了。先人有言:病从口入。当代人说:管住嘴,迈开腿。于是,许许多多的城里人循着长寿的踪迹找到了远离喧嚣和雾霾的农村,见到了荷锄南山的老翁,浣洗于清流的老妪。躬身请教秘诀,回答质朴无华:吃坡上的粮、炖门前的菜、喝山涧的水。
这些年我时常想,整个社会一个“快”字让人说不尽的爱和恨。一连串的提速、赶超,超常规、跨越式等等等等,几乎是一个时代的最强音。毫无疑问,火车提速、收入增加、生活提升,挺好。可是相伴而来的环境污染、雾霾锁城、人心浮躁,挺不好。就说那些洋快餐、土快餐们吧,人们统称它们为“垃圾食品”,吃出了多少个大胖子、小胖子,还有如我这等中老年,也许是饿怕了的缘故,刚有点儿条件,就暴食暴饮,大快朵颐,犹如几十天育肥一群鸭子,几年就催肥了一群人。短短几十年,愣是把一个原本吃不饱的国度,超常规跨越式地发展到世界胖子大国之列了,不可谓不快。但体重上去了,体质下来了。还有那些各行各业、各种各样的“GDP”们只是仅仅糟蹋了青山绿水吗?恐怕不是,但愿仅仅是。历史反复证明,事物发展有规律,做事还须讲章法,不能一味地快。痛定思痛:这个可恶的“浮躁”。
咱还说吃原粮吧。朋友们,为了身体健康多吃原粮吧。不要拿着点心当原粮,点心只用作点心点心,不是主食;零食只是零食,零零碎碎的吃点儿,不是主食;不要拿着鱼翅燕窝当主食,那玩意儿假的多,往里边添加的东西多,还挺奢侈;红烧肉、五花肉、猪蹄猪脸猪下货,十天半月来一次解解馋足矣,即便吃得起也不能天天吃;精米白面和粗粮掺着吃。还是多吃点儿原粮、吃点儿五谷杂粮吧,吃原味、不掺假、保安全,瘦身保健营养全。
该说读原著了。我以为,读原著与吃原粮有一比,因为读原著也是品的原汁原味,图的是“不掺假”、“营养全”。时下,进入了微阅读时代,电脑、手机轻轻一点,各类信息扑面而来,新闻、时讯、花边、八卦、段子、笑话,花花绿绿,目不暇接。这些能代替读原著吗?不能。我以为,微阅读好比是“点心”和“零食”,可以吃但吃不饱;强吃饱,也只能吃出些个营养不良。如同吃快餐吃出营养不良的虚胖子那样,“快餐”式阅读也最怕读出些个“博学多才”的虚胖子。真正的精神食粮应该来源于原著,来源于经典原著。任何一个强大的民族都需要有先进的文化作支撑,需要从先进的文化中淬炼精神升华信仰,这种先进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经典原著。犹如“二人转”也是一种文化,微阅读也是一种学习,但他们的定位应该是点缀舞台、休闲学习。微阅读确实担当不起对一个人修身养性、为一个民族铸造精神的大任。每当想到那些“不厚道”的外国人,当面笑容可掬地数着从中国大陆观光客口袋里掏出的钱,背后又憎恶的指点着我们随地吐痰、乱刻乱画的时候;每当看到又有爷爷奶奶辈的老人佯卧马路、碰瓷行骗的报道的时候;每当听到有些个人拿着套话装点成熟、拿着低俗当成通俗、拿着浅薄冒充博学的时候,总是不由地心生悲情。悲我们的五千年文明滑坡,叹我们的精神家园荒芜,恐我们的民族信仰迷失。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读原著、读经典原著,用读书为我们扫盲治愚,提振精神,锻造灵魂。
我赞成当代学者朱永新先生关于“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等观点。差不多前年的这个时节,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东曲阜孔子研究院,翻阅《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之后说:“这两本书我要好好看看。”看到这则报道,我的心头暖暖的,总书记是个读书人。总书记那些深刻的、深入浅出的治党治国理念和那些温暖人心、恰到好处的“习大大”语言是有源头的。无独有偶,前不久有媒体报道:2014年11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携两个女儿购书17本,去年的这个时间购书21本,由此可见,奥巴马先生也是个读书人。说到读书,朋友们自然会想到开国领袖毛泽东,想到老人家博览群书、书伴终生的许多故事,老人家单是一部《资治通鉴》,厚厚294卷、皇皇300万字,从湖南读到北京,从翩翩少年读到病榻斜卧,一生读了17遍,真乃读书人。我们这个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的、优良的读书传承的民族,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因为我读书也不多,所以感觉三日不读书虽不至于“面目可憎”,但若久不读书也真说不上面目可爱。因为自古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之说。再把镜头回到习总书记,看一看总书记和读书的事:2013年3月19日,他履新国家主席不久,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谈到,“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2013年青年节,他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说,“我到农村插队后,给自己定了一个座右铭,先从修身开始。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圈在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2014年2月10日在索契接受专访时,他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总书记论读书还有很多,段段精辟,不再赘述。在这里再接上一段朱永新先生的论述:“没有阅读永远不可能有个人心灵的成长,永远不会有精神的发育。阅读不能改变我们人生的长度,但是可以改变我们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阅读不能改变我们的长相,但是可以改变我们的品位和气相。所以阅读尤其是阅读那些最伟大的著作,往往才有可能让我们精神有真正的高度。”滋养浩然之气,提振精神高度,便是读书的真正意义了。
这里有一组有关读书的数据说出来供大家品味。据调查,2011年国民人均阅读图书的数量:以色列为60本、日本40本、法国30本、韩国11本、中国4、35本;每年人均购书,以色列64本、俄罗斯55本、美国50本、中国不足5本。您看看?!尽管仅供参考吧,差距是不是也确实大了点。设想一下,如果我们人均读书也达到了60本、40本,我们的人均购书也达到了64本、55本,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如若我们看到的是,鸟鸣翠柳,人读树下;一卷在手,忘情湖畔;室雅书香,茶淡墨浓;牧羊白云下,书读天地间;熙熙攘攘无白丁,满眼尽是读书人,那该是一种怎样的风景啊!
2015-01-11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271018
董新胜(1957- ),男,山东淄博人,山东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主要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