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论文编辑加工中的引文分析

2015-04-02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引文分析编辑加工学术论文

李 艳

(沈阳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 110041)



学术论文编辑加工中的引文分析

李艳

(沈阳大学学报编辑部,辽宁沈阳110041)

摘要:提出加工整理文稿时,对引文主要分析两点:一是分析“对不对”,防止以讹传讹;二是分析“全不全”,避免断章取义。指出引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张冠李戴,出处错误,没有出处,不准确,遗漏,时间年代错误,计量单位不明确,抄录有误。用实例说明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学术论文; 编辑加工; 引文分析

不论什么人写文章,都要站在前人或他人的“肩膀上”,借鉴前人或他人的一些研究成果,不可能一切从头做起。这就涉及到引用他人文献的问题。在加工整理文稿时,对引文进行分析主要是从两个地方下手:一是分析“对不对”,防止以讹传讹;二是分析“全不全”,避免断章取义。

一、引文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从笔者的编辑实践看,引文存在的问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张冠李戴,出处错误,没有出处,不准确,遗漏,时间年代错误,计量单位不明确,抄录有误。

1. 张冠李戴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的一篇文章原稿中写道:

向领袖人物学习,把政治性的文件语言向日常性的大众语言转换,从抽象向具体转化。如毛泽东的“纸老虎”“放下包袱”和邓小平的“摸着石头过河”等贴近大众的亲近性文本,不但说出听众可以理解和信赖的语言,而且让大众听懂和信服,实现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的统一。

“摸着石头过河”是陈云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所作《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的讲话中最先提出的[1],可是这里却安到了邓小平身上。编辑发现后,予以纠正。

2. 出处错误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中有篇文章引用毛泽东关于“延安青年运动”的论述,原稿给出的参考文献名是《中日人民抗日先锋布告》,经核对,毛泽东的论述出自《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布告》,这是何等严重的差错!

3. 没有出处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一篇文章原稿引用了下面一段话:

文化对比可以促进对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恩格斯说过:“只有将母语同其他语言对比时,你才能真正懂得所学的语言。

这句引文没有注明出处,在网上一查,引用的频次很高,可是没有一个说明出自哪篇文献,作者也没能给出引文的出处,无法核对,只好删去。

4. 不准确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6期一篇题为《高兹劳动观》的文章原稿中有这样一句话:

马克思指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接着便以这句话为依据加以阐述。经查,此语出自马克思《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但是,它不是马克思的观点,而是马克思列举出来,并对它加以批判的《德国工人党纲领》中的话。在列出该观点之后,马克思说:“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2]

作者误把马克思要批判的话,当作马克思本人的话,并作为立论依据,这是极其严重的错误。编辑与作者沟通后,删掉这句话及相关的论述。

5. 遗漏

《沈阳大学学报》2006年增刊的一篇文章,引用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的内容,原稿如下:

目前,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调整居民收入差距,减少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这一问题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明确指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地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的秩序,注重社会公平。”

经核对,中共中央文件原文是:“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注重社会公平,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原稿引用的这段话,漏掉了“特别要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强化对分配结果的监管。”这是个十分重要的内容[3]。

6. 时间、年代错误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有篇文章原稿写道:

闵斗基教授1951年考入汉城大学历史系……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他将研究的重点从清末改革运动转向中华民国史。

文中说闵斗基1951年考入大学,当然是20世纪50年代,可接着说19世纪80年代如何如何,显然不对,那时应该他还没出生呢!所以,文中的“19世纪”当为“20世纪”,时间错了1个世纪,整整100年。

7. 计量单位不明确

(1)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的一篇文章原稿中有这样一段话:

道光二十五年(1845)的收茶账簿记载,当年收茶17523.4公斤,收购成本5435.38元,平均每公斤毛茶0.31元。

编辑询问作者:“当时的称量单位还没用公斤,‘公斤’是怎么来的?总成本5435.38元和每公斤毛茶0.31元,指的是什么货币?”作者说他也不清楚,是从别人文章中抄来的。没办法,只能删掉这段话。

(2) 该刊同期的另一篇文章原稿中写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宋子文通过中国银行建立中国棉业公司,资本初为50万元,民国二十六年(1937)五月扩充到1000万元。

该文的另一段写道:

五金、钢铁、玻璃等商店在民国三年(1914)至民国七年(1918)的5年间就开办了110余家,营业额平均每年达到5000万元左右。

上述两段,文中只写了钱的数目,但没有货币种类。经询问作者,前边宋子文的投资“50万元”“1000万元”为“法币”,后边的营业额“5000万元”是“银元”。

8. 引文抄录有误

(1)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5期上有一篇题为《从夫妻古今称呼语的变化看中西文化的异同》的文章,原稿中有这样一段话:

妻子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易·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但是,在古代,妻子并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礼记·典礼》曾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和现在不同的是,妻在当时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

这段引文不长,但有4处错误:

① “人于其官”应为“入于其宫”。“宫”的字义为“家”,“入于其宫”就是回到家中,而“人于其官”则不知何意。

② 这句话是《周易·困卦》中的,不是《系辞》中的。《周易》为周文王姬昌所作,而《系辞》相传为孔子所作,内容是阐释《周易》。

③ 引用《礼记》中的篇目是《曲礼》而不是《典礼》。

④ 《曲礼》中的那句话,漏掉了“士曰妇人”。

改正后应该是:妻子这一称谓,最早见于《周易·困卦》:“入于其宫,不见其妻。”但是,在古代,妻子并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礼记·曲礼下》曾记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妇人,庶人曰妻。”和现在不同的是,妻在当时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和地位的。

(2) 《沈阳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论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一文原稿中有如下一段引文: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观念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本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3]。

参考文献其是这样著录的: 正确的著录应为:[3]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4.

[3]恩格斯.反杜林论[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

经核对,原文是:恩格斯说:“宗教是在最原始的时代从人们关于他们本身和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错误的、最原始的观念中产生的”[3]。

可以看出,原稿的引文、所给文献的篇名,所在的卷次、页码都是错误的。如果在加工时不予改正,照原样刊登出去,后果会怎么样呢?

从以上举例可以看出,引文分析十分必要,否则就容易出错,如果别人再引用,就是以讹传讹了,后果十分严重。

二、引文分析的重点

引文分析的关键在于核对,编辑时所有引文都要与原文核对。做这件事情很麻烦,编辑必须要有耐心,不厌其烦,一丝不苟,逐条核对,务求准确。“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是引文分析的大敌,应予警惕。

核对折射出编辑的责任心,是对读者负责,对作者负责,对刊物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核对又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是最基本的职业修养,是一种文化自觉,是出版物质量的重要保证。

核对要抓住三个重点:

1. 经典文献的核对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和我国领导人的文章,要求作者必须亲自阅读、直接引用,不得从别人的文章中转引。因为转引最容易出错。引用时不能只写书名和页码,必须给出具体引用文章的篇名,即“析出文献”名。其著录格式如下[4]:

[1]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M]∥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156.

[2]邓小平.我国方针政策的两个基本点[M]∥邓小平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8.

2. 古诗文及重要历史事件的核对

应尽量采用优秀出版社或专业出版社,如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等出版的文献。

3. 法律条文的核对

法律用语十分严谨,要按最新版本核对,错一个字都不行。在加工稿件遇到引文时,如果自己能查到当然更好,如果找不到,就请作者把引用文献的原件,包括封面、版权页、引用内容所在页扫描后发来电子版,或者将复印件寄过来。这样,不但核对方便,而且能确保准确无误。

三、结语

分析引文使用得是否恰当,核对引文内容是否准确,是编辑的庄严职责,也是编辑的基本功,对保证引文准确无误,防止以讹传讹,保证刊物质量至关重要。所以,每位编辑都应以对读者负责,对作者负责,对刊物负责的精神,自觉地、认真地作好引文分析工作,绝不可掉以轻心,绝不能以“文责自负”为借口推卸自己的责任!

[1] 陈云. 经济形势与经验教训[M]∥陈云文选: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79.

[2] 马克思. 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M]∥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3:15.

[3]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M]∥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6:108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5:9.

【责任编辑刘晓鸥】

Quotations Analysis in Editing of Academic Paper

LiYan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Abstract:The two aspects of quotations analysis in the process of editing are proposed: First, the analysis of “right or not” to avoid spreading false information; Second, the analysis of “complete or not” to avoid out of context. The main problems in quotations are as follows: mistaken identity; wrong source; no source; inaccurate; incomplete; wrong era; uncertain units of measurement; and transcribed incorrectly. Method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are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Key words:quotations; analysis; edit; check

文章编号:2095-5464(2015)03-0425-03

作者简介:李艳(1977-),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沈阳大学编辑。

收稿日期:2015-02-06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猜你喜欢

引文分析编辑加工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基于WOS数据库的近十年教育游戏文献分析
基于引文分析与内容分析的专利计量与评价的理论探索
《图书馆》2000—2011高被引论文统计与分析
中小学读本编辑加工中易忽视的几个问题
基于引文分析的科研人员文献需求研究
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常见问题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