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的影响
2015-04-02付立东隋鑫
付立东+隋鑫
摘要: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研究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取样量或增大穴距减少移栽基本苗数可促进水稻植株个体生长发育,增加单穴茎蘖数、收获穗数及每穗成粒数,提高成穗率及齐穗期高效叶面积率,增加个体干物质积累量与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及收获指数,但仍无法弥补因群体生长量与叶面积指数小、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颖花量不足所造成的减产。行穴距30 cm×8 cm、取秧量40株/穴,移栽基本苗93万/hm2的B3处理群个体矛盾协调较好,获得单产0 7280 kg/hm2。
关键词:机插水稻;取秧量;穴距;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产量;精确定量栽培
中图分类号: S504文献标志码: A
随着水稻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日益提高,研究与机插水稻相配套的高产农艺栽培技术已成迫切之势,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6]。在以往的机插水稻生产中,也常出现产量较高的田块,但总体上表现产量不稳、不平衡,影响了机插稻的推广。对此有的专家认为机插水稻移栽基本苗过多、成穗率低、每穗粒数少、以穗取胜的类型容易造成中期猛发、群体过大而影响最终产量[7-9]。为完善辽宁省盘锦滨海稻区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203年开展了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为确定机插水稻最适移栽密度及其配置、实现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奠定基础。
材料与方法
材料
试验在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西安试验基地进行。供试土壤为滨海盐渍型水稻土,耕层土壤(0~5 cm)含有机质2859 g/kg、全氮22 g/kg、碱解氮725 mg/kg、速效磷96 mg/kg、速效钾8498 mg/kg、全盐30 g/kg、pH值749。供试水稻品种为当地主推的超高产水稻品种盐丰47,全生育期56~60 d,55~60张叶,5个伸长节间。
2方法
203年4月6日播种(播量00 g/盘),5月6日移栽(叶龄30~32)。各处理的氮肥(N:2700 kg/hm2)、磷肥(2O5:050 kg/hm2)、钾肥(K2O:525 kg/hm2)施入量相同,氮肥分为底肥20%、蘖肥(一、二次蘖肥比例6 ∶[KG-3]4)50%、穗肥(促花肥、保花肥比例7 ∶[KG-3]3)30%;磷肥分为底肥50%、二次蘖肥50%。钾肥分为二次蘖肥67%、促花肥33%。其他管理措施按高产水稻栽培实施。试验设B、B2、B3、B4、B5等5个处理,采用久保田 SW-68C 插秧机移栽,随机排列,2次重复,小区面积 080 m2,去掉取样调查点及边行,小区实际收获面积 720 m2。各处理行距30 cm,B、B2、B3处理穴距80 cm,取样量约为30、40、50株/穴,单位面积移栽基本苗数B 为57万/hm2、B2为75万/hm2、B3为93万/hm2;B4、B2、B5处理取样量约为40株/穴,穴距40、80、250 cm,单位面积移栽基本苗数B4为93万/hm2、B2为 75万/hm2、B5为57万/hm2。
3调查内容与方法
()干物质量: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每小区取3穴有代表性植株测定植株干物质量。成熟期测定籽粒和茎叶干物质量。首先将茎叶、穗(成熟期)分开,分别装入样品袋,用 05 ℃ 杀青30 min,然后在85 ℃下烘干至恒质量。
(2)叶面积指数:利用调查干物质量的植物样首先测定每穴植株拔节期、齐穗期的叶面积。齐穗期分株测定有效叶面积与无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低效叶面积。叶面积值等于叶片长宽之积乘以系数075。
(3)收获指数:利用调查干物质量的植物样测定收获指数。收获指数为成熟期的籽粒干质量除以籽粒与茎秆干质量(包括植株地上的穗轴、茎、叶及叶鞘)之和。
(4)产量构成与实产:成熟期每个处理取具有代表性的植株5穴,进行室内考种,调查每穴平均穗数、株高、穗长,调查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饱粒质量),收获脱谷记实产。
2结果与分析
2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群体茎蘖的影响
由表可知,穴距一定时,B、B2、B3三处理N-n期(N:主茎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拔节期、齐穗期的茎蘖数及成熟期收获穗数随着取样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B [FK(W8][HT6H][Z]表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群体茎蘖的影响[HTSS][STBZ] [H5][BG(!][BHDFG3,WK2,WK8,WK52,WK32W]处理[ZB(][BHDWG2,WK8W]茎蘖数(万/hm2)[BHDWG2,WK42。4W][XXZSX2-ZSX72]移栽期N-n期拔节期齐穗期[ZB)W]成熟期穗数(万/hm2)成穗率(%) [BHDG2,WK2,WK42。4DW,WK52DW,WK32DWW]B570 3344 4802 3873 3579 745 [BHDW]B2750 3693 5048 3894 3684 730 [BH]B3930 3987 5433 4088 3894 77 [BH]B4930 48 5330 403 3777 709
[BH]B5570 3275 4833 3884 368 749[H][BG)F][FK)]
22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由表2可知,穴距一定时,B、B2、B3等3个处理拔节期、齐穗期水稻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及齐穗期有效叶面积率随着取样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B 23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穴距一定时,B、B2、B3等3个处理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着取样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B [FK(W8][HT6H][Z]表2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HTSS][STBZ] [H5][BG(!][BHDFG3,WK4,WK7。2,WK42W]处理移栽期LAI拔节期LAI[ZB(][BHDWG2,WK42W]齐穗期 高效LAI低效LAI无效LAILAI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ZB)W] [BHDG2,WK4,WK7。2DW,WK6。4DW,WK9。2DWW]B0022 3927 429 55 0228 5962 708 962 [BHDW]B20029 454 4476 766 022 6454 694 967 [BH]B30035 490 4495 97 0202 664 680 969 [BH]B40035 556 4466 2052 093 67 665 97 [BH]B50022 3866 4509 587 0252 6348 70 960 [H][BG)F][FK)] [FK(W8][HT6H][Z]表3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HTSS][STBZ] [H5][BG(!][BHDFG3,WK6,WK36,WK9。2W]处理[ZB(][BHDWG2,WK36W]干物质积累量(kg/hm2)[BHDWG2,WK9。4W][XXZSX2-ZSX352]移栽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ZB)W]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收获指数 [BHDG2,WK6,WK9。6DWW]B653 69592905 69757470560 [BHDW]B2204 02009 65706 3257370554 [BH]B32704 900 03806 75207260552 [BH]B42704 37700 06806 535690545 [BH]B5653 7258 73905 23557570563[H][BG)F][FK)] [FL(2K2]24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 表4结果表明,各处理单位面积收获穗数以B3处理最高,表现为B3>B4>B2>B5>B;各处理颖花量仍以处理B3最高,为4899×06/hm2,比处理B2、B、B5、B4分别增加了48%、63%、87%、7%;各处理每穗成粒数以处理B最多,表现为B>B2>B5>B3>B4;各处理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差异较小。处理B3单产0 7280 kg/hm2,居首位,比处理B2、B、B5、B4分别增产8%、35%、5%、88%。 [FK(W7][HT6H][Z]表4不同取秧量与穴距对机插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HTSS][STBZ] [H5][BG(!][BHDFG3,WK2,WK42,WK52,WK4。2,WK42。2W]处理[3]穗数(万/hm2)颖花量(×06/hm2)成粒数(粒/穗)结实率(%)千粒质量(g)单产(kg/hm2) [BHDG3,WK2,WK42DW,WK52DW,WK4。2DW,WK42。2DWW]B35794607 79962520 3335 [BHDW]B236844676 459022550 5375 [BH]B338944899 38992540 7280 [BH]B43777484 998902569 8625 [BH]B53684506 37932520 2045[H][BG)F][FK)] 3结论与讨论 降低机插水稻取样量与加大穴距可减少单位面积移栽基本苗数,由于植株个体所占空间的增加,通风、透光及养分供给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水稻植株个体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单穴茎蘖数与收获穗数及每穗成粒数的增加,有利于茎蘖成穗率与齐穗期高效叶面率的提高,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与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及收获指数的提高[4,0-4],但仍无法弥补因群体生长量小,单位面积收获穗数及颖花量不足所造成的减产[5-6]。穴距过小,移栽基本苗数过多则易造成无效分蘖增加、前中期群体过大,虽然可增加单位面积茎蘖数及收获穗数,但因茎蘖成穗率降低、每穗成粒数的减少却无法增加单位面积颖花量数[6],同时由于中期群体生长量过大,不仅降低了植株抗倒、抗病能力,而且加重了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因此不利于水稻的增产。[2]
与手插秧相比,机插水稻秧苗具有秧龄较短、秧苗素质较差、植伤较重等特点。因此只有适当增加移栽基本苗才能促进机插水稻增产。在本试验高等土壤肥力前提下,在氮(N)、磷(2O5:)、钾(K2O)施入量2700、050、[2]525 kg/hm2,穴距30 cm×8 cm、取秧量40株/穴,移栽基本苗93万/hm2的条件下,B3处理获得单产0 7280 kg/hm2,比处理B2、B、B5、
[FL)]
[KH4D]
B4分别增产8%、35%、5%、88%。单位面积颖花量的增加是其获得高产的主要原因[6,9,6]。
[HS22/3][HT85H]参考文献:[HT8SS]
[ZK(#]陆江林,张文毅,吴崇友 我国机插水稻群体研究进展 甘肃科学学报,203,25():2-25
[2]彭长青,李世峰,卞新民,等 机插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适宜值 应用生态学报,2006,7(9):69-623
[3]张建国,周有炎,张永江,等 机插水稻高产示范及其配套技术试验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2009(7):5-52
[4]邱枫,孙菊英,陈昱,等 机插杂交粳稻超高产形成及其群体质量指标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32(4):45-50
[5]葛红芳,魏亚明,陈俊,等 机插水稻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简报 上海农业科技,2008():36-37
[6]彭长青,李世峰,钱宗华,等 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2):2275-2276,2297
[7]黄辉,蒋雪霞 水稻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装备技术,2009,35(3):4-43
[8]王夕娥,顾海伟,於永杰 不同播量与机插密度对机插秧苗大田生长发育的影响 上海农业科技,2004(4):28-29
[9]钱银飞,张洪程,吴文革,等 机插穴苗数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物学报,2009,7(9):698-707[ZK)]
[0][ZK(#]袁奇,于林惠,石世杰,等 机插秧每穴栽插苗数对水稻分蘖与成穗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0):2-25
张琳,吴华聪,张数标,等 基本苗数对机插双晚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200(3):30-3
[2]詹贵生,付立东 不同基本苗对水稻新品种桥科95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203(2):7-8
[3]李琼,付立东 不同穴距对水稻生育及产量影响 北方水稻,20,4(2):7-20
[4]李金峰 肥密因素对寒地水稻产量、米质及群体结构的影响[D] 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05:7-30
[5]乔晶,王强盛,王绍华,等 机插杂交粳稻基本苗数对分蘖发生与成穗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3():6-0
[6]付立东,王宇,李旭,等 移栽基本苗对水稻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203,4():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