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赴德国职业教育学习考察的体会

2015-04-02张晓武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职业培训学徒德国

□张晓武

作为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安徽省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教师赴德国师资培训团成员,笔者于2014 年11月2 日至11 月22 日前往德国学习考察职业教育模式和数控加工专业教学方法。通过专家讲座、授课、实地考察等方式系统了解德国职业教育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现状,较为全面地了解职业教育在德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其作为成熟和成功的西方职业培训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指导作用。

一、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概述

图1

在德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公共部分。初中学生在七年级时进行分流,一部分确定上文理中学、文理高中,然后上综合大学,准备接受高等教育,从事研究性职业;一部分成绩较好,有志成为工程师,个体企业主等,通过上实科中学读应用技术学院实现理想;再有一部分文化水平不高,愿意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的学生,通过普通中学上职业学校,接受双元职业体系培训,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劳动力基础。后两种教育模式都是职业培训模式,而最后一种双元职业体系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职业培训模式,是批量培训技能型产业工人的有效手段,为德国工业和经济保持活力和繁荣贡献巨大。

德国的幼儿园和小学主要学习基础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科学常识。升入初中后开始职业认知,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岗位,了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寻找最适合自己,最喜欢的职业,为三年后的职业定位打下基础。在职业选择时,学员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有了自己的职业规划,确定了职业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为顺利实施职业教育做好准备。“双元制”模式是德国职业培训的主要形式,由企业和职业学校这两元共同实施培训,企业是主体。企业根据生产和岗位需求,发布三年或三年半后的岗位招聘计划,并设立相应学徒位置。未能或不愿继续升学的初中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申请相应企业的学徒位置,由企业根据申请人的学业成绩和面试成绩确定满足企业需要要素的相应数量的学员给予学徒位置,并签订学徒培训合同,学徒毕业(满师)后将入职该企业的相应岗位。其培训过程将由职业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的培训中心共同承担,职业学校教授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国家投入);企业和培训中心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企业投入),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标准,从而保证培训质量的一致性。企业招聘即为学校招生,充分体现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职业学校为企业服务的地位。

图2

“双元制”强调学徒的动手操作能力。其教学大纲规定学徒在企业或培训中心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与在职业学校接受理论知识教育的时间一般为3:1 或4:1。职业技能的教授者在德国称为师傅,是一线工作岗位工人通过师傅证考试获得带徒资格,其自身职业技能水平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学徒毕业获得相应职业资格称为满师,因此“双元制”教育对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核心。政府投入成立公办职业学校承担与之相匹配的由教学大纲规定的理论教学内容,只占整个培训投入的小部分,投入主体仍然是企业,职业学校是配套和服务。双元体系的前提是职业培训合同,培训主体是企业,由企业与学徒(初中毕业生)双向选择,签订学徒合同。企业是选择、培训和使用主体,职业学校只是理论知识的教授主体,在整体培训中的内容和时间上所占比为25% ~30%。政府听取意见,制定规范,整合资源,搭建桥梁,政府不包办企业用工和学员就业,优胜劣汰贯穿整个职业教育过程。初中毕业生在申请学徒位置时便已开始竞争。企业择优录取学徒,初中毕业生也会挑选自己心仪的企业申请学徒位置,双向选择,产生良性互动。企业通过不断提高竞争力和员工待遇吸引优秀初中毕业生申请本企业学徒位置;学生努力学习,以期得到优秀企业的学徒位置,为个人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二、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问题

我国企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生产和经营中,而对生产要素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力,前期没有规划,没有培育,没有投入,而当生产需要时,就从劳动力市场中直接购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主要为外企配套服务,或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型企业,生产力水平低,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并且一直以来我国有较高人口红利,企业比较容易直接购买廉价劳动力,企业缺乏长远发展的规划和人才培养的动力。

我国家庭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就在为高考做准备,通过不断提高考试难度使学生淹没于繁重的课业之中。家长希望孩子学习优异,考上好大学,找到高收入、体面、而体力劳动少的工作,很少考虑可能从事社会上一般职业的可能性。很多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下被淘汰,在中考没有出路的情况下无奈地选择了职业教育,以期获得一个可以在社会立足的工作岗位。因而职业学校学生质量低劣,社会地位低下,缺少职业准备和职业规划,没有奋斗目标,就此带来的学生素质差、学习能力差、缺少主动性和能动性,让职业教育无从下手而疲于管理。

我国的职业学校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和功能。职业学校希望将无法接受高等教育的初、高中毕业生招入学校,在缺少企业发展规划和用人计划、行业发展预期、岗位技能标准、技能型师资和有志投身产业建设的高素质学员的条件下培养出高技能、高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的产业工人,其实根本没有达到目的的可能性。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产业发展的瓶颈——高素质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凸现出来。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是通过职业教育实现的,而现阶段的职业培训模式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企业对岗位和员工技能内容的要求无法传达给培训主体——职业学校,更没有参与到职业培训的过程中。中国职业教育环境的最突出的问题是产业工人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太低,中国职业教育最严重的问题是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严重脱节。

三、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从安徽省职业教育长远发展来看,政府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逐步改善产业工人的地位和待遇,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青少年以劳动为荣,以技能立身为奋斗目标,以创造财富、服务企业、贡献社会为崇高理想,为职业教育打下良好社会基础和学生基础。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参与培训,逐步成为培训主体。引导企业从用工计划、员工初录用、培训标准、培训内容、培训过程、考核标准、就业待遇等与职业学校全面合作,实现招工即招生,体现企业生产对职业教育的指导作用和职业教育为企业服务的功能,实现职业教育的初衷,达成职业教育的目的。

现阶段在职业学校层面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实现与企业尽可能的深度合作,在教学计划和培训目标、在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法、在培训场地和任务承担、在考核评定和岗位录用等方面开展合作尝试,引导企业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职业教育过程中,让企业领悟到提前介入职业培训所带来的学生入学素质提高、培训目标符合企业期望、培训内容针对企业需要、培训质量企业实时可控、充分调动培训对象为企业服务愿望等优势,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职业培训学徒德国
山西农谷农民职业培训学校
魔术师的学徒
九成白领认为职业培训重要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请参加天津万里路职业培训学校的培训!
德国弃煤的烦恼
河南:推动职业培训步入法治轨道
“梦梦”“娇庆”德国行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