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的趋美气派
2015-03-18温小勇
□温小勇
梦想有虚幻与科学之分。虚幻的梦想可能是善的、美的,但由于缺乏求真属性为依托,只能陷于空想;科学的梦想既展示着真、传递着善,又散发着美,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体。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告别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特质,正是由于其综合了革命性之真、人民性之善、真理性之美的属性。世界各民族都有着向往真、趋于善、追求美的梦想。习近平指出,“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中华文明也必将顺应时代发展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1]其中,就包含着中国梦展现趋美气派的历史逻辑,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实践方向。
一、中国梦趋美气派的历史逻辑
当前,十三亿中华儿女最伟大的梦想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其中,“复兴”一词便蕴含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既然是“复兴”,便意味着在饱受欺凌、侮辱的近代中国之前,中华民族有着骄傲的、兴盛辉煌的历史时期。其实,翻开世界经济千年史,我们可以看到,从19 世纪向前看,中国历代王朝所创造的生产力水平及其政治影响力都是任何一个亚洲或欧洲国家不可比拟的。就文明的发展程度而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遥遥领先于世界其他各民族;中华文化典籍汗牛充栋,其影响波及四邻,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中华文化圈;历代王朝代代相袭,形成了中国古代社会良好的教育模式和人才选拔机制,使中国社会的内聚力不断增强,也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曾中断。13 世纪后半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在元朝任职并居留中国达17 年之久。回到意大利之后,完成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马可·波罗游记》是第一部向西方人展示中华器物文明和道统文明的著作。在书中,马可·波罗不吝溢美之词,高度赞扬了中国的地大物博和礼仪昌明,从而激发了西方人对中国的向往和崇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蕴含着潜在的历史逻辑——对历史荣耀的崇敬、向往和回归。走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也正是一次向历史荣耀致敬的回归之旅。中国梦所彰显的中国气派中,必然蕴含着中华民族对历史荣耀的崇敬之美和回归之美。
共筑中国梦,彰显中国气派,让历史荣耀走向现实回归的必要途径,就是要在价值倡导和观念培育双重路径上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的价值追求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导向,倡导全体社会成员以此为核心价值追求,实现每个人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同时也把个人发展同国家、民族命运连接在一起。从传统价值观的视角来考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仅包含了传统伦理价值当中关于“修身为本”的要求,也为当代人的自身发展和人际和谐的构建提供了指引和方向。在社会整体价值引导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引导整个社会趋向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我们社会整体进步的过程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缺失或者欠缺,不仅会损害我们追求社会全面进步的成果,而且也与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背道而驰。从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的视角来看,社会层面的价值导向自然而然包含着传统价值观念当中关于“齐家”的要求。因为在传统伦理价值观念系统当中,只有个人在修身之外,有余力者可向外彰显,即将自己的才能、品德、良性行为贡献于社会,让社会中的他人来感受个体品德修养的成就,从而造就一个其乐融融的社会场景。在当前意义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便是造就这种其乐融融的现代社会场景的必要价值要求。国家方面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设定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如果从传统伦理价值的视角来看,实现了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就实现了传统意义上的“天下大治”。以修身为起点,到天下平为终点,传统价值观念系统当中的层级分布同样以现代的方式映射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和培育当中。可见,中国梦的实现旅程,自然而然地蕴含着中华民族在前行路程中对传统价值观念精华的追寻和回归。这同样也是对于历史荣耀的崇敬和追索。
二、中国梦趋美气派的实践价值
在历史荣耀的启迪之下,走向现实回归之路的中国梦愈发显得美妙和让人充满期待。2008 年之后,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开始平稳减速,进入了新常态状态。在此情形下,我们积极谋求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令世界其他经济体羡慕的中高速增长速度。而且,由于中国已经跻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总量很大的基础上,保持中高速平稳增长,其增量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现在许多国内外学者和国际机构的研究认为,中国经济很有可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到2030 年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其他不同文化体系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也将充满活力,共同引领全球经济增长,二十一世纪将会是全球经济多极增长的世纪。”[2]
历史荣耀彰显出来的中国气派是美的;中国梦带给我们的向往和期待是美的。但是,我们愈发需要明确的是,历史之美是由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未来之美也需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聚无比强大的现实力量才能造就。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带着审慎的态度来迎接未来的风险和挑战。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风险。改革相当于是一场革命。在此过程中,既有的利益格局的变动势必带来一定程度的动荡和不安定,如果这种动荡和不安定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同样会损害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将全面深化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之路。二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当中要面对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只有我们党有决心向自身躯体的腐败部分开刀,才有能力带领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只有相信群众,相信团结的力量,相信智慧的合力,摆脱封建帝王式的集权、特权和专制思维,才有能力和信心摆脱党的建设当中的“四种危险”。彰显中国气派之美的中国梦必将在实践中凝聚中国力量,集聚中国精神,在坚定地行进在中国道路上圆梦。习近平指出,“中国梦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3]梦想从来都是美好的,中国梦汇集着亿万中华儿女的热切期盼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所向,寄托着整个中华民族对自身历史荣耀的崇敬和回归,因而散发着历史荣耀与现实回归和谐统一之美。
[1]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3-3-28(3)
[2]林毅夫.中国经济发展和文化复兴[N].光明日报,2011-11-14(15)
[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N].人民日报,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