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

2015-04-02韩雪琴雷春芳

右江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心率

韩雪琴++雷春芳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人性化护理模式运用于手术室护理的效果。

方法 将2013年1~12月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104例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将其分成对照组(52例)与研究组(5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接到手术通知单时的心率和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时,研究组心率比较平稳,血压略有增加,而对照组两者均波动较大,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接到手术时比较,术后研究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压有所下降,而对照组心率仍保持进入手术时的水平,血压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对手术配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士素质与护理质量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够较好地改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心率;血压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6.020

手术室是医院开展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如何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是近年来临床护理工作中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为进一步探讨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52例患者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实施人性化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护理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符合手术指征的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号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52例。其中对照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21~73岁,平均(31.6±57)岁;普外科25例、骨科15例、妇产科8例、其他科室4例;研究组男33 例,女19例,年龄20~72岁,平均(32.2±5.3)岁;普外科26例、骨科16例、妇产科7例、其他科室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具体的人性化护理措施如下:

1.2.1 术前准备

护理人员认真做好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1)术前探视:护理人员在患者实施手术前一天深入病房进行探视,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及各项血液常规的检测结果,观察患者临床用药是否存在过敏情况。密切关注患者术前的心理变化,发现患者存在焦虑、紧张不安等心理情绪应及时给予疏导,同时耐心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简明扼要地向患者介绍实施手术的体位以及临床麻醉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告知患者在术前应禁食 12 h,禁水 5 h。(2)手术室的准备:认真核对术前探视的有关情况以及手术通知单上的各个项目;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医疗器械、医疗药品及抢救物品准备好并妥善保管;调节手术室内合适的温度及湿度(一般温度控制在24℃、湿度控制在55%)[2]。

1.2.2 术前护理

手术前的护理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接送患者进入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核对患者相关信息后,及时将患者送进手术室。接送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积极主动跟患者交流,详细讲解手术室的环境,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以良好的心情接受手术治疗。(2)协助麻醉医生实施麻醉,负责开放患者静脉,在患者身旁讲解注意事项,转移患者的注意力,让患者处于最佳的状态完成术前麻醉。

1.2.3 术中护理

(1)护理人员在安放手术体位时,应该确保患者手术床单的平整性,在安放体位时动作要轻柔,并检查体位摆放的正确性。要妥善固定好患者每一个部位,既要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又要让医生方便实施手术。(2)尽量降低术中电刀、监护仪等医疗设备在手术过程中发出的噪音,避免噪音诱发患者产生激动及焦虑等情绪,以免影响手术的顺利实施。

1.2.4 术后护理

手术完毕后,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将患者的伤口包扎好,并将切口周围的血迹清理干净,帮助患者盖好衣被以防止着凉。小心将患者护送回病房,移动患者时动作轻柔,不要碰到患者的伤口,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术后的注意事项[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包含护理质量、安全的各项内容,每个项目分为满意、不满意,由被调查人任选,标准满分为100分[4]。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心率、血压变化

两组患者接到手术通知单时的心率与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时,研究组患者心率比较平稳,血压略有增加,而对照组两者均波动较大,与研究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接到手术时比较,术后研究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压有所下降,而对照组的心率仍保持进入手术时的水平,血压有所下降,但仍高于研究组(P<001)。说明研究组在手术过程中心率、血压波动较对照组小。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手术的配合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手术配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士素质与护理质量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3 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模式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手术室中实施人性化护理是当前护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5]。在整个人性化护理过程中,有关护理人员要注意患者的不同感受,给患者多些温暖及支持,深入了解不同患者的内心需求,通过换位思考、悉心照料,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有效地融入手术室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中,从而给患者一个温馨的住院、手术环境,帮助患者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与决心。人性化护理一般是通过手术前的探视、心理疏导、术中护理与术后监护等工作模式对手术患者给予人性化的护理[6,7]。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手术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把责任心及耐心融入护理工作中,尽量给患者提供更多的优质、人性化服务,全面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接到手术通知单时的心率与血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入手术室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压与接到手术通知单时比较,存在显著变化,并且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患者术后的血压及心率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研究组及对照组的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对手术配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手术室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护士素质与护理质量总分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的心率。

猜你喜欢

手术室护理人性化护理心率
离心率
在最佳心率区锻炼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求解圆锥曲线离心率“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