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2015-04-02王寿鹏

机构与行政 2014年12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电子政务浅析

王寿鹏

一、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意识薄弱。个别单位和部门领导未能着眼于未来的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对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实名制的信息化管理、中文域名管理等工作认识程度不够,没有将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工作与当前工作有机结合并纳入到重要工作日程,主动性不高。

(二)机构编制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偏低。胶州市各机关事业单位现已全部开通应用了机构编制综合管理系统,但有些单位仍然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规定时间完成编制的使用、人员业务的办理,办事流程依然停留在简单的一张纸、一张表的管理方式上,对信息系统的维护不够及时,没有做到工作的常规性,内容更新的经常性、及时性。

(三)机构编制“政技型”复合人才不足。开展工作中业务人员信息化素质与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要求差距较大,“外行”人员多,信息化人才总量少,政技复合型人才少,制约了电子政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一是虽然网络已经覆盖到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但大部分单位依然是多个科室共用一台可以接入电子政务网络的电脑,严重地影响了机构编制的日常业务管理。二是辅助机构编制管理系统运行的硬件设备还需要配备完善,如高性能的电脑、一体机等设备。三是机构编制管理系统的技术开发力量薄弱,部分需求功能不能及时的根据业务需求开发出来,系统平台批量处理数据时,运行速度较慢,出现过卡机现象。

二、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是从认识程度分析来看。由于我国的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很不健全,关于电子政务管理的情况是政策指导较多,立法方面较少,尤其是机构编制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法规更是少之又少,导致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及负责机构编制的人员对电子政务的重视程度不高、理解也不够全面,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普遍。以及有些人认为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就是买几台电脑,应用综合管理系统,建机构编制网页,并没有深入地对机构编制业务与信息化建设进行深入的学习掌握。

二是从规划管理分析来看。由于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宏观的统一规划出台较晚,各部门单位对机构编制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了解不深。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标准滞后,统一标准的出台速度跟不上现阶段机构编制电子政务的建设步伐,往往前期系统咨询论证不够充分,实践中更关注某个单一管理功能的实现,注重单元技术、独立业务系统和短期效益,导致产生一个又一个新的“信息孤岛”,使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发展陷入“单打独斗”、“诸侯割据”的局面,既对财政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给各部门单位工作带来不必要的被动。

三是从资金投入分析来看。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资金主要来自财政拨款,财政状况从根本上决定了机构编制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水平。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到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对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或者配比不合理,不能及时对信息化应用的硬件设备进行购置、为支撑信息化的软件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支持,而不得不放慢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

四是从人员配备分析来看。缺乏“政技型”人员仍是制约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工作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以胶州市为例,胶州机构编制电子政务中心核定事业编制5名,实际工作人员2名,为计算机专业和法律专业,但结合目前机构编制的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党政机关网站审核、域名管理、各种报表统计等电子政务工作,2名工作人员明显不能满足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工作的发展与要求,且大多数部门单位也未能配备负责机构编制业务的工作人员,人员流动性极大。

三、创新思路提升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整合系统资源。结合目前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充分利用机构编制综合管理系统这个平台,整合相关资源,研究开发出的涵盖年报管理、台账管理、日常编制管理等业务的系统平台,使整合后的综合管理系统实施运行后够用、好用、实用,符合实际需要,确保各项功能全面,操作简便,流程合理。力争实现在日常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各种文档、表格文件的无纸化、传输网络化,避免人力、财力的浪费,实现真正的机构编制自动化办公。

(二)纳入年终考核。将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建设与信息化管理应用工作纳入到全市科学发展观绩效考核管理,进行综合评分。考核机构编制业务系统日常业务办理情况。网站信息发布要及时,内容要真实,实时更新,定期维护,确保网站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三)强化业务培训。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机构编制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将机构编制信息化人才培养纳入高级人才培训的体系,进行整体规划,定期开展专业技术集中培训,通过集中培训,提高领导和干部机构编制业务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水平,熟练掌握和使用机构编制业务系统,并对电子政务中心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专业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同时还要加强区市间的纵横联系,相互学习借鉴沟通。

(四)优化人才队伍。一是要科学统筹,理清信息化人才建设的总体思路。既要考虑当前急需的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又要考虑中、长期信息化人才培养问题,形成一支既满足当前急需又能适应未来发展的信息化人才队伍。二是从引进上统筹。创建吸引人才的良好机制,积极引进外部优秀人才,特别是精通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管理,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三要从配置上统筹。在引进高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基础上,盘活现有人才,通过有序流动、科学配置、优化组合,追求现有机构编制信息化人才效益的最大化。

(五)列入财政预算。设立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工作专项经费,保证信息化工作必要经费支出,并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统筹兼顾硬件、软件、维护、培训等方面的经费需要。对于基础性、公益性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由财政预算保障其经费,对于市场性、增值性信息化建设项目,应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引入私人投资,扩大信息服务市场,满足社会不同需要。资金投入不仅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建设,更要重视应用建设、软件开发和运行维护的经费保障,确保信息化建设项目长期切实发挥效益。□作者系中共胶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编办主任 E:ZZJ

关键词:机构编制 电子政务 浅析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电子政务浅析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浅析VLAN间灵活互访
浅析35kV隔离开关常见缺陷及处理
机构编制实名制与档案管理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浅析“谯”字“酷烈”义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
扶眉战役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