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各地积极稳妥推进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2015-04-02

机构与行政 2014年11期
关键词:机构改革职能转变

编者按: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县政府在整个政府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是推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关键。今年以来,山东省各地结合实际,统筹谋划,扎实推进改革。现将有关改革进展情况及相关做法予以刊发,供各级借鉴。

济南市:推进注重“两个同步”。为统筹推进市县两级改革,积极借鉴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经验,实行“两个同步”的做法。一是市和县(市)区两级改革同步推进,一并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一并指导开展“三定”工作,一并汇报改革意见,为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改革任务争取了时间。二是行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调整同步推进。在研究市级政府工作部门机构编制事项的同时,对改革涉及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相应一并调整规范,主要包括农业执法机构整合、基层妇幼保健与卫生服务机构整合、市县两级公共资源交易机构实质性整合、城区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理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强化基层环境监管执法力量等多个方面,真正做到政府机构改革与技术力量支撑统筹考虑、有序衔接。

青岛市:目前,新组建的市城市管理局、市金融办、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办公室的“三定”规定已经基本审核完成。青岛各区市的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已完成调研论证,进入制定方案阶段。青岛市机构改革方案主要有三个特色:一是在改革自选动作上因地制宜,体现青岛特色。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对于职责弱化部门进行调整整合。二是在转变政府职能上率先突破,大力简政放权。制定了青岛市行政审批目录管理办法和行政审批批后监督管理办法。向西海岸新区下放了77项市级审批权限,激发了新区发展活力。在全省率先清理完成了工商登记前置审批项目目录。深入推进权力清单和服务清单制度建设。三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加大力度,推进综合执法。整合组建了新的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涉农镇街配备不少于4名编制专职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在前湾保税港区设立了市场监管局,探索建立统一行政审批、统一市场监管和集中综合执法新模式。

淄博市:在三个领域积极推行大部门制改革。一是城市管理领域。按“建管分离”的原则,将市政、园林等单位的建设和管理职责分离,分别由建设部门和城市管理部门承担,同时,调整了有关单位的设置,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职责。二是农业领域。将畜牧兽医、农机管理等部门调整为农业部门领导,同时整合农业、畜牧兽医、农机管理领域执法队伍,实行农业综合执法。三是文化领域,明确文化市场执法机构由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

东营市:一是扎实做好改革规定动作。实行了大城管、大文化体制,重点把大农业体制改革做好、做到位。二是调整政府部门职责。开展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工作,整合后该项工作由人社部门牵头负责。建立完善了市县乡三级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组织开展市区、市与开发区事权划分工作,将涉及市直28个部门200余项具体事权下放给市属区和开发区。三是加强部门职责分工协商协调。拟定了《东营市部门间职责分工协商协调办法》,对部门间职责分工存在争议的,通过协商和协调的办法加以解决,进一步理顺了部门间职责关系。四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渠道。开展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涉及的各类热线服务资源整合,建立民生热线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整合市属农业、林业、畜牧、渔业相关检验检测资源,组建农产品综合检验检测中心。

潍坊市:结合实际搞好三个“自选动作”,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一是调整理顺市区环保管理体制。确定将中心城区环保分局由市级垂直管理改为区级管理,列入区政府工作部门,业务上接受市环保主管部门指导。同时,创新生态环保基层监管模式,在县域范围内跨镇街、跨区域设置派驻监管执法机构。二是在县级组建统一的市场监督管理机构。确定将县市区工商、质监、食药三个政府工作部门整合为一个市场监督管理局。三是探索建立综合执法体制。探索在镇街建立综合执法平台,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实行镇域综合执法,逐步建立指挥统一、运转协调的综合执法新机制。

泰安市:制定《关于泰安市人民政府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考虑泰安旅游业发达,市政府工作部门保留设置市旅游局;针对泰安是全省民族宗教工作重点市,少数民族群众占全省第二位的实际,保留设置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为加强泰安市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管理,保留设置市规划局。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执法、服务“四位一体”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市区两级责任,优化工作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威海市:在省内率先研究出台了国家级开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定”规定,优化完善监管运行机制。一是综合设置监管机构。撤销开发区原有的工商、质监部门,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管委会内设机构,承担工商、质监、食品药品日常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二是科学界定市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主要职责。三是强化基层监管力量。撤销了辖区内原有基层工商所,按照“一镇一所”的原则,重新设置市场监督管理所,组建市场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进一步加强基层市场监管力度。

莱芜市:紧紧把握本轮政府机构改革契机,积极探索综合执法的实现模式。一是大部制下的综合执法。城市管理领域的大部制,将进一步推进城管执法走向成熟。农业领域实行大部制后,将现有的农业、畜牧兽医、农机管理执法机构和职能进行整合,组建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农业领域综合执法也将水到渠成。二是减少行政执法层级。将现有市文化市场稽查支队的职责由市区扩大至全市,承担全市文化领域综合执法,实行市、区只保留市级一个行政执法层级,切实解决多头执法、多层执法、执法扰民问题。

临沂市:一是积极探索大城管体制。将市住建委环境卫生管理职责划入市城市管理局,在实行大城管体制方面作了初步探索。二是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力量。由市政府专门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市、县区设立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机构。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组建后,市编办又为其调剂增加了部分编制,有效加强了农业领域执法力量。

德州市:德州市在改革过程中坚持做到“四个统筹”。一是把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统筹谋划,衔接推进。二是统筹推进督查落实。将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范围,提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将市委、市政府督查与市编办督查相结合,采取现场督查、电话调度等方式,加大督办力度。三是统筹推进改革进程。从方案拟定到推进大部门体制、规范政府部门设置,以及调整交通管理体制、不动产登记等到改革的组织实施,都拟订了严密的工作方案,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进程。四是统筹推进部门机构改革和清理规范所属事业单位改革。

滨州市:把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推进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等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停止受理机构编制申请事项,并按照管理权限对涉及改革的部分事业单位的职责、编制和管理方式进行理顺,为改革顺利、平稳推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根据县区实际,调整理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管理体制和部分县区公证机构管理体制。对县域范围内按区域派驻的环保监管执法机构明确了不少于3名编制的配备原则,充实加强基层的执法监管力量。

即墨市:在大部门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一是扩大农业领域整合范围。将海洋与渔业、林业、畜牧、农机等涉农机构一并整合,真正实现“大农业”管理体制。二是建立统一市场监管机构。积极创新市场监管模式,探索构建集中统一的市场监管体制,整合工商管理、质监部门职能机构,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实现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统一监管,加快形成了“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市场监管体制。三是加快科技和产业融合。组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使政府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实现精准用力,同时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淄博市周村区:一是以区农业局为主体,整合区林业局、区农机局、区畜牧兽医局、区蔬菜局、区农业开发办,组建大农业部门。区农业局仍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其他由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调整为隶属区农业局领导,将相关职能做统一整合。同时,加强农业领域综合执法,将农业、林业、畜牧兽医、农机管理等部门原所属执法机构、职责等予以整合,组建新的农业综合执法机构,名称为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隶属区农业局领导。将林业部门一并整合并入大农业部门。二是机构重组构建大城管体制。将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更名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列政府工作部门,原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调整为隶属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领导,突出其城市执法职能。将分散在市政、环卫、园林部门的城市管理服务职能整合为一体,由一个机构来承担,统一隶属于区城市管理和行政执法局领导。

垦利县:出台《城区道路交通秩序管理暂行办法》,成立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办公室,探索推行“三队合一”执法模式。该办公室由县政府统一领导,组成单位主要有公安交警、交通运输、城市管理以及工商、住建、教育、文体广电等部门。把担负城区道路交通综合整治相关职责的公安交警中队、交通稽查中队、城管执法中队整合成为一个综合执法机构,做到“统一管理、统一办公、统一行动、统一执法”,形成“1+1+1>3”的综合执法效应。推行“一盘棋整治、一岗式执勤、一站式受理、一体化考核”的“四个一”捆绑工作法,公安交警中队、交通稽查中队、城管执法中队,围绕整治工作目标,集中优势力量共同执法,提高整治效能。

莱芜市钢城区:钢城区作为莱芜市较小的区,在市级压缩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努力为打造成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城市提供保障。将“钢城区行政服务中心”更名为“钢城区政务服务中心”,切实做好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前置条件、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等具体工作,确保“两集中、两到位”。同时,依托现有政务服务平台,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集中管理,相关职能划归区政务服务中心。

平邑县:加强政务服务体制建设。平邑县于2006年成立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与县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一个机构,两块牌子,下设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依托现有政务服务平台,平邑县健全完善了县乡两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统一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了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高效运行。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本次改革将成立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为县政府派出机构,进一步健全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德州市德城区:一是在简政放权方面,集中力量对全区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编制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积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抓好清权、减权、优权、制权四项任务,2015年一季度向社会公布权力清单。二是适应行政审批新要求,切实把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在工商、质监、食药监部门的体制改革中,积极承接市级下放执法权限,组建区、镇两级食品药品执法队伍,把监管重心放到事中事后和基层监管上来。三是规范整合全区执法队伍,推进综合执法。在区级范围内,规范整合6大综合执法队伍:即农业综合执法、文化综合执法、安全生产执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市场监管执法、劳动保障执法;在镇域范围内,探索镇街与派驻机构的综合执法。四是继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区、镇街层级关系,对6个镇街运转不畅、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内设机构、事业单位,因地制宜设置机构,不搞“一刀切”,不要求与区级部门一一对应设置,打破了传统的管理理念和体制机制束缚。

鄄城县:一是规范机构设置。整合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职责,组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挂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牌子)。整合市场监管领域执法队伍,实行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整合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所、工商所的职责,组建基层市场监管所,为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派出机构。二是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县畜牧兽医局、农机局、水产局统一归口县农业局管理。整合农业、畜牧兽医、农机、水产等涉农领域执法队伍,组建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整合城市管理领域市容环卫、园林、市政管理等相关机构职责,理顺城市管理与城市综合执法机构关系,健全城市管理、执法、服务“三位一体”大城管模式。将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有关城市管理的执法职责,交给城市管理部门,实行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三是理顺县乡层级关系。调整优化乡镇机构设置,明确岗位设置,确保涉及社会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就业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工作在乡镇有机构承担、有专人负责。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设立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为县政府正科级规格派出机构,要求全县46个重点部门窗口服务单位全部入驻,积极推动行政审批事项“两集中、两到位”,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运行模式。

关键词:职能转变 机构改革 市县政府

猜你喜欢

机构改革职能转变
对事业背景转换下企业办公室职能转变的一些思考
反腐支出单列是一招好棋
高青县坚持“转创增”深化审改助力经济发展
德州市机构编制工作创新的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的基层政府机构改革研究
关于我国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相关探析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趋势探究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管理机构结构改革探讨
调整优化组织结构 推进政府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