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王毅撰文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
2015-04-01
近日,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文章纪念中美建交35周年。他在文章里说:
35年来,在中美几代领导人和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走过了风风雨雨,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1979年,两国双边贸易额仅24.5亿美元;2013年,已突破5000亿美元。双向投资也从建交初期的微乎其微发展到目前超过1000亿美元。今天,中美两国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三大出口市场。35年的历史证明,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王毅部长在文中强调35年的中美关系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几点值得特别铭记:其一,把握正确方向是发展中美关系的关键所在。中美关系走向始终牵动世界。中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其二,积极寻求共同利益是推进中美关系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拥有广泛共同利益,肩负重要的共同责任。其三,相互尊重是管控好两国分歧的正确方法。中美政治制度、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与分歧是正常的。其四,人民之间的友谊永远是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基础。中美关系的发展离不开两国人民的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
中国驻多国大使谴责安倍
1月8日,常驻联合国代表刘结一大使发表谈话。他表示,安倍逆历史潮流而动,企图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举动不得人心,理所当然遭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严厉谴责。
1月7日,驻奥地利大使赵彬说所有热爱和平的人都应该维护战后和平秩序,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都不会被世界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所接受。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违背历史潮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1月6日,驻南非大使田学军在南主流媒体《新时代报》刊发题为署名文章,谴责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他认为,日本对其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总是以各种借口进行狡辩,但从安倍拒不承认历史罪责、拒不承担历史责任的实际表现看,日方的参拜行为就是对其侵略战争受害国的一种挑衅。
1月3日,驻美大使崔天凯表示,此举激起包括中国、韩国等在内的亚洲邻国的强烈愤慨,也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其他各方的高度关注。安倍参拜靖国神社不是个别、偶然的事件,而是一种带有明确政治意图的行为。这完全反映出他的历史观念、政治倾向和政策走向。
1月3日,驻英国大使刘晓明接受英国第二大公共电视台—独立电视台《十点新闻》专访说,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造成了3500多万人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多亿美元。我们希望弥合战争造成的伤痛,因此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中国政府决定放弃对日本战争索赔。
中国驻欧盟使团团长吴海龙大使在欧盟专业媒体《新欧洲》上发表文章,他表示,与德国领导人向犹太人死难者下跪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领导人却屡屡向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致敬”。过去数十年来,日本领导人或政府高级官员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肆意践踏人类良知,严重伤害了中国及其他亚洲战争受害国人民的感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