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闯关东》热播与主流意识形态书写

2015-04-01裴锦花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1期
关键词:闯关东主流意识形态

摘要:将《闯关东》剧作置于当代社会与全球化语境中,其文本所蕴含的当下重要冲突和斗争中的社会性话语就获得了一个阐释的视角,文本运用各种修辞形式所兜售的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同的中国人形象也获得了文化政治意义上的解读,试论主流意识形态的书写是《闯关东》热播的一个重要时政因素。

关键词:闯关东;主流意识形态;自觉体认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262-03

52集电视剧《闯关东》选取一段曾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版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移民现象作为创作原型。剧中借助朱开山家族的影像聚焦,形象地透视了三十年间由山东和东北地区具体辐射出来的中国社会的兴衰剧变,同时映射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沧桑巨变。这样一个朱家人“闯关东”的故事就被赋予了厚重、深邃的历史和时代气息。我们将《闯关东》剧置于当代社会与全球化语境中进行研究的时候,文本中所蕴含的当下重要冲突和斗争中的社会性话语就获得了一个阐释的视角,文本中运用各种修辞形式所兜售的主流意识形态所认同的中国人形象也获得了文化政治意义上的解读。《闯关东》作为一部主旋律文本,体现了当下政治背景和党的宣传战略,蕴含着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一、围绕现有资源的生存考量

文本依托一个久远的故事讲述了当下的生存困境,理想化地消解了“效率优先”的旧有改革体制衍生的社会情绪和阶级矛盾。借助假想式的矛盾消除方式,疏导改革中新的利益分配格局给农民带来的时代情绪。借助形象感人、具有普适性的主导形象获得普遍的情感认同,巧妙地把农民编入叙事,并自觉地融入维护安定团结的和谐发展命题。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可喜的成绩,中国日益成为全球经济贸易和政治的焦点和中心。但在这种急剧的转型中,也衍生了一些尖锐的矛盾、困境和冲突。如:地区发展失衡、贫富差距过大、生态环境恶化、国有资产流失、国民精神缺失等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的客观要求。和谐社会价值观的构建,将使中华民族在温饱—小康—现代化的民族崛起的前进道路上迈得更稳健。和谐社会建设中,三农问题依然是最大的发展难题。历史上,农民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生力军,曾做出突出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为了国家的发展曾做出三大贡献:贡献农副产品、农民工、农用地。如果没有这三大贡献,恐怕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会如此顺利。但目前城乡差距巨大、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在经济利益、居住环境、国民待遇等诸多方面还是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农民权益问题。但受中国经济因素制约和目前的世界格局制约,三农问题的解决仍需时日。考虑农民的社会情绪可能会在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2009年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特殊年月里升温。执政党除了在推行新农村建设、免农业税和发放农业补贴,新农合试点工作,农民工工资不可拖欠等政策方面作了比较实际的时代情绪疏导外,届时推出的迁徙题材《闯关东》剧和后期的《走西口》、《下南洋》分别作为2008、2009、2010年的开年大戏,在主体人物的选取、剧情的叙事中,都可洞悉在和平发展的时代命题中,有关农民出路问题、素质教育问题的考量和理想化叙事。下面仅就《闯关东》这部电视剧加以分析。清末至“九·一八事变”前三十年的历史风云——影射当下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沧桑巨变;数以万计的迫于生计的贫民闯关东——当下数亿剩余农民的空间平移;金沟淘金的艰险——当下农民原始财富积累的艰难;放牛沟垦荒种地的农耕生活——当下西部大开发的拓荒举措;举家迁往城市哈尔滨开菜馆、办煤矿的工商业生活——当下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农民出路导向;而主创的农民身份、质朴的情感和乡间俚语活脱一个走向荧屏的当下农民。《闯关东》借助历史的回眸透视今天的时代视域。朱开山一家在动乱年代的勤劳致富的影像,勾起多少当下和平时代贫民的发家梦,并成功书写了民族英雄身上凝聚的诚实守信、宽厚仁慈、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有勇有谋、和谐共处、爱国精神、从不怨天尤人的美好品质。构建安定团结、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要注意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剧作着重刻画和表现了两起人民内部矛盾冲突,一是韩老海与朱开山因儿女亲事风波引发的邻里矛盾冲突,演变为土著人群排斥挤压外来人口的排外行径;另一处是潘五爷与朱开山因商业竞争引发的经济利益冲突,是潘五爷代表的热河帮与朱开山代表的山东帮的群体利益冲突。在矛盾的化解上,朱开山均是本着“和为贵”的社会理想,先是忍辱负重,隐忍体恤,委曲求全;即便非得采用斗智斗勇的争斗方式来个了断时,朱开山也是摒弃不正当的竞争模式,本着诚实守信、公平正义的良性竞争方式尽可能降低双方的利益损耗。最终矛盾的化解是通过朱开山的宽容大度、不计前嫌、和谐共处、实现双方的互利共惠,实现了邻里街坊、各地区人民的和睦相处和安居乐业。

此外,剧中还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一段颇有现代意味的资本侵略。森田公司先是借助一郎之手投资入股,采用欺诈的行为占有股权;而后借助军事之力,实现对山河煤矿的控股。这种方式与当下许多发达国家侵占发展中国家的资源方式如出一辙。剧作采用通俗易懂、形象贴切的影像叙事给国人敲响了警惕资本侵略、国有资产流失的时代命题。同时,剧作谴责了违背国际和谐公约的侵略行径,中华民族践行的是建立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尊重民族利益基础上的和谐之道。这也是国际和谐公约。《闯关东》里借农民形象举起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旗,巧妙地将三农的尖锐问题编入和谐发展时代命题,为承继和弘扬中华民族所崇尚的和为贵、和为美的社会理想赢得广泛认同。

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闯关东”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剧作通过朱开山一家的奋斗史艺术地还原了这段民族发展史,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那种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抚危济困、宽容大度、和谐共处、乐观向上的人文精神,那种家国一体、荣辱与共、危难之时、舍小家保大家的爱国精神等,无一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闯关东》正是响应了这样的号召,借助文艺形式宣扬和担当起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时代重任,借民族精神的弘扬,提高全民思想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使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始终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endprint

1.自强不息的精神。闯关东的精神核心就在于一个“闯”字,闯出“等”、“靠”思想,不断求索,开拓创业。面对着莽莽雪原,天寒地冻、风沙飞扬等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来自国内各方势力的消耗和帝国主义的侵略盘剥,在种种压力面前,他们从不退缩,以坚强的毅力、吃苦耐劳、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去迎接艰难困苦的挑战。其中,自强不息成为闯关东移民自觉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力量,靠着这些,闯关东移民才能在东北大地上获得绵延不息的生存选择和物质财富。剧中,朱开山一家所从事的营生行当有为了积累原始财富而从事的淘金、挖参、伐木、放排等;也有稍有积蓄后从事的开垦、走马帮、开商铺等农耕和商业活动。他们的现身说法、成功实践,告诉人们在这块黑土地上,即便是险象丛生的大自然和人心叵测的社会环境也能赠予人们种种生存的选择,只要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勤劳、勇敢、坚毅地面对生活,去劳作,是能改变生存困境的,不断求索,自强不息,必将赢得无限发展的潜能。不论身处何种艰难困苦的境地,闯关东民众都自觉执着地选择了自强不息,虽历经磨难,玉汝于成终使然!诚然,任何一种精神的产生,它都不是真空的,它一定根植于产生它的文化土壤和时代背景。在以往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就是靠着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斗争,捍卫民族尊严抵御外辱,救亡图存,自力更生,顽强拼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赢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和不断发展壮大的今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五千年的社会发展历史告诉我们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应该也必须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宽厚仁爱和爱国精神。宽宏大量,无私相助,和睦共处等优秀的中华传统美德,在剧中借助鲜明的艺术形象得以诠释。即便是路途遥远,存粮不多的情况下,文她娘这位普通农妇还是毫不犹疑地教儿子传杰用半张煎饼救了夏元璋一命;顶着被同屯人驱逐的压力,还是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拼死救助这个遭到本国人遗弃的日本病孩。这些无私的救助,只源于一种朴素的情怀“仁者爱人,推己及人”。面对把自己当成“假想敌”,曾经商业挤兑,打击报复过自己的邻里街坊,朱开山始终坚持宽厚仁爱、和睦共处的原则。中华民族崇尚和谐共处,从未敌对和拒绝过建立在和平共处基础上的友好往来,基于此,中华民族才能在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后,始终保持一个多民族国家。

三、文化渗透和大国崛起的文化担当

从作为文化形态之一,从诞生之日就作为政治喉舌的主旋律电视剧来看,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建构,是传播中华文化,维护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文化传统和艺术品格,促进世界文化多元文化意识的一种努力。“家和万事兴”、“以和为贵”、“和而不同”中国的和平崛起正是需要这样的文化理念、核心价值。面对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我国的文化产业必须逆流而上,努力打造像《建国大业》、《复兴之路》、《闯关东》这样的具有中国元素的主旋律文艺作品,将中国文化精品推向国际文化市场,崛起的中国有责任也有能力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让中国走到世界面前言说自己,书写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语境下“和而不同”的文化理想和国家意志。

52集电视剧《闯关东》作为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荧屏献礼,其吸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积淀的民族智慧,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母体原形,能激起观众埋藏心底的集体无意识式地对民族生存发展的关怀和守望。“史传传统的借鉴”,“史实与传奇的嫁接”,以“家运书国运,家国同构”等民族文化元素的成功植入,是该剧热播的一大亮点。通过儒家“和为贵”思想的弘扬,“文以载道”地唤起观众强烈的道德认同和情感共鸣,以艺术的形象力量弘扬了中国人特有的民族精神,激起受众对民族文化传统的自觉体认,从国家利益出发,干预现实,引导公众视听,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宫世峰.《闯关东》:文化拓疆的写照[J].南方论刊,2008,(8).

[2]张锴.谈《闯关东》女性形象的塑造[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3]魏波.中国文化战略:寻找大国崛起的精神支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4]侯双平.电视剧产业的跨文化传播与文化渗透[J].消费导刊,2009,(1).

作者简介:裴锦花(1977-),海南海口人,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文艺学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闯关东主流意识形态
我与《闯关东》
——写在《闯关东》再版之际
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及价值支撑研究
“闯关东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动力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