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护理效果的研究
2015-04-01许祖存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
许祖存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 300192)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指腹部手术后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胃排空障碍等为主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10%,多由胆囊切除术、妇产科手术、胃切除术等引起[1]。胃瘫综合征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使其恢复时间增长,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有诱发其他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另外,因长期放置胃管、各种检查带来的痛苦等给患者带来严重心理负担,患者往往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心理问题效果不佳。为了进一步探讨心理干预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效果,我院对100例患者进行分组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胃引流量超过800 ml/d,且术后持续10 d以上;胃肠蠕动消失或减弱;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为出现明显酸碱平衡或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现象。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精神障碍或沟通障碍、不愿合作的患者;在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自身存在焦虑或抑郁的患者;正在参加其他研究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0~65岁,平均(36.5±2.7)岁;SAS评分平均为(68.6±3.5)分,SDS评分平均为(48.5±2.6)分。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1~64岁,平均(36.4±2.8)岁;SAS评分平均为(68.5±3.7)分,SDS评分平均为(48.4±2.8)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包括三腔胃管、肠内营养+胃肠外营养、禁食等常规治疗,并给予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1.3 观察指标:采用SAS及SDS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程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类,总满意=满意+一般满意。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胃排空率、胃液量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胃肠道功能恢复天数进行记录和观察[2]。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统计推断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收集到的计量资料数据采用秩和检验,两组间比较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对比:经护理,试验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经护理,实验组患者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液恢复正常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较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及满意度对比(±s)
组别 SAS评分(分) SDS评分(分) 总满意率[例(%)]观察组 21.4±1.2 18.6±1.1 48(96.00)对照组 35.2±1.9 31.4±1.5 36(72.00)χ2值 43.422 9 48.658 3 10.714 3 P值0.000 0 0.000 0 0.001 1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d)胃液恢复时间(d)胃排空率[例(%)]观察组 4.3±1.1 7.6±1.3 42(96.00)对照组 6.2±1.5 11.5±1.6 23(72.00)χ2值 7.222 7 13.376 9 15.868 1 P值0.000 0 0.000 0 0.000 1
3 讨论
胃瘫综合征是腹部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精神及神经抑素是造成腹部手术患者出现胃瘫的重要因素。胃瘫患者常出现频繁恶心、呕吐及腹胀等症状,加上长期卧床、留置鼻胃管造成不适,极易出现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本组研究中,入选患者在治疗及护理之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3]。相关研究表明,不良情绪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中枢系统的生理变化,交感神经兴奋限制了患者的胃肠蠕动,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胃肠道的排空;另外,紧张的心理状态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对痛觉的感受,患者可能将正常生理运动感知为异常的疾病症状,不利于平滑肌的收缩,使胃排空延迟[4]。
本组研究中,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试验组患者给予心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3.1 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由一名护士作为患者的责任人,使患者建立相对稳固的心理,减轻患者不了解自身病情产生的心理负担[5]。在与患者接触前,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手术史、检查结果等进行详细了解,同时对患者家庭、社会关系及经济状况、职业等一般资料进行必要的了解,以利于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选择合适的交流方式,使护理干预顺利进行[6]。
3.2 支持性心理咨询:术后每周对患者进行心理咨询,由获得心理咨询证书资格的本科室特殊培训的主管护师进行,避免在心理咨询中出现偏差。心理咨询需选择在环境安静的房间进行,时间可选择在患者完成上午治疗或午睡后精神较好的时段,在咨询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喜好播放音乐,调节紧张气氛。
3.3 症状性心理干预:心理联络护士需陪伴在患者身旁,在患者发生恶心、呕吐、腹胀等不良反应时需进行及时的护理及心理干预,通过生理-心理联动,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轻应激反应对患者生理及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7]。
3.4 对患者家属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嘱陪伴患者的家属与患者一起进行专题讲座,向其讲解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发展及预后的原因,使其了解正面情绪对疾病转归的促进作用。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告知其治疗痊愈病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8]。
本组研究中,经心理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患者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患者总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实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医护人员的信任感。试验组患者胃排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液恢复正常及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显著较短,提示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胃瘫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证实了心理干预对胃瘫患者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心理干预证实了现代生物-心理医学护理模式在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意义,可有效缓解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及身心健康的恢复,值得广大护理人员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探索。
[1] 刘玉芬,王文跃,周 雷,等.综合性心理干预应用于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13.
[2] 朱美玲,乔 杉,苏靖涵.胰腺癌125I粒子植入术后并发功能性胃瘫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4,30(2):40.
[3] 杨素玲,黄嘉琳.1例内镜下胃造瘘置管空肠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致胃瘫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0):48.
[4] 岳新霞,何江渝,常 琦,等.健康教育对不同民族胃大部切除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及多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12):1416.
[5] 王丽芹,孟宪颖.125I粒子植入并发胃瘫患者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5):3019.
[6] 陈 浩.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292.
[7] 段凤艳.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2,33(14):3051.
[8] 南日玉,苏晓丽.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J].吉林医学,2010,31(6):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