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临床及并发症分析

2015-04-01林蓓佑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玉林537000

吉林医学 2015年15期
关键词:高龄冠脉血流

林蓓佑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广西 玉林 537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以及饮食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尤其是高龄人群中,冠心病所占比例日益增加[1](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高龄冠心病者已经占到64%~87%[2]);目前介入作为处理该病的主要手段,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对于高龄患者来说,由于其生理机能减退,介入风险随之升高,笔者本次试图对210例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0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随机选取高龄冠心病接收介入治疗者共计210例,所有患者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210例患者中男100例,女110例,年龄75~84岁,平均(78.50±2.00)岁,病程4个月~1年,冠心病分类:不稳定型心绞痛150例、心肌梗死60例,血管病变分类:单支病变109例,双支病变72例,三支病变29例,合并疾病分类:糖尿病52例,高血压82例。

1.2 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认知障碍、意识障碍和语言障碍;②合并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等严重并发症;③对造影剂等过敏或难以配合本次研究。

1.3 介入方法:术前3天,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介入采取Seldinger法(常规经皮动脉穿刺),建立血管通路后,给予冠状动脉造影(CAG),根据病变情况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放置冠状动脉支架(支架大小与血管直径比例1~1.1∶1),单纯给予冠状动脉造影者在术后1 h将体内动脉鞘拔除,给予支架者则应在术后4 h将体内动脉鞘予以拔除,同时在拔除前给予低分子肝素100 U/kg且持续给予1 000 U/h,拔除动脉鞘后1次/12 h给予4 100 U低分子肝素,连续3 d;术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和氯吡格雷75 mg/d。

1.4 观察方法:回顾性观察和分析210例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者病历资料等,同时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制作《210例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者临床观察表》且由专人负责对表中内容加以观察、记录和数据的统计、分析;表中主要内容包括210例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冠心病类型、介入方法和效果及并发症等。

1.5 介入成功标准:术后病变血管残余狭窄率<20%,经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后血流达到3级[3]。

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参考QTd、HRV,其中QTd=QTmax-QTmin,QTmax和QTmin分别是指以QRS波群的起始为Q波的起点、以T波降支或其切线与等电位交界为QT间期终点,U波明显时以T波与U波间的切钱为终点,各导联连续测评三个QT间期,取平均值测定QT间期最大值和最小值;HRV,包括: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每5 min正常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NN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总功率、频段不超过0.4 Hz(TP);高频、频段0.15~0.4 Hz(HF)。

1.6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处理分析,其中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利用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多个构成比比较的χ2检验,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10例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者成功率统计:成功198例,成功率94.29%,失败12例,失败率5.71%,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7.059)。

2.2 198例介入成功者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对比:见表1。

表1 介入成功者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比较(±s)

表1 介入成功者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情况比较(±s)

注:与介入前相比,①P<0.01,②P<0.05

时间 QTd(ms) SDNN(ms) SDANN(ms) SDNNIdex(ms) TP(ms2) HF(ms2)介入前 59.00±10.00 92.30±22.00 82.00±15.00 45.50±14.00 826.00±400.00 30.10±10.00介入后15 d 45.50±9.00① 94.80±18.00 83.00±9.00 46.00±13.00 826.50±380.00 30.85±12.00介入后30 d 42.00±8.50① 104.40±20.00② 95.00±24.00② 56.00±10.00② 1065.00±450.00② 38.00±10.50②

2.3 21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并发症统计:血管迷走神经反射1例(占0.48%),心室颤动1例(占0.48%),心包填塞或冠脉穿孔0例,低血压0例,假性动脉血管瘤0例,静脉栓塞1例(占0.48%),穿刺部位出血或皮下血肿5例(占2.38%),尿潴留4例(占1.90%),过敏(造影剂、麻醉剂)0例。

3 讨论

介入作为治疗冠心病的理想手段,是利用经心导管技术对狭窄或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加以疏导,从而能够达到改善冠脉血流、增加心肌供血的目的;以往对于介入手术处理的对象主要以中青年人群为主,而高龄患者报道较少,因为高龄冠心病者往往由于生理机能减退、抵抗力和耐受力下降以及基础疾病较多等原因[4],使得手术风险明显增加,导致手术并发症升高,进而对手术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对于高龄患者往往给予保守治疗等方案进行处理。

鉴于此种情况,笔者本次对210例高龄冠心病者给予介入手术治疗且对并发症加以分析、总结经验,以期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提高手术成功率。从上述结果可知本次介入治疗效果满意,成功率达94.29%;且表1患者指标的改善对比显示介入手术后,患者冠脉通畅、心肌灌注得以恢复或改善(QTd缩短),心脏交感-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控得以平衡和稳定(HRV的改善);另外从对本次介入手术并发症统计来看,本次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包括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心室颤动、静脉栓塞和穿刺部位出血或皮下血肿以及尿潴留,而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心包填塞、冠脉穿孔等);出现上述并发症,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例如,对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常会造成患者血压下降、心率减慢等,究其原因,或是与患者紧张、焦虑等负性心理有关,或是与疼痛、血容量较低有关,对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对症处理,血压下降时可给予多巴胺静推且采取快速补液等措施、心率减慢时则可给予阿托品推注;对于心室颤动,多与冠脉缺血-再灌注有关,另外也可能是因为导管阻塞、造影剂排出不净所致,对于此种并发症,应及时将导管拔除且给予电除颤处理[5];静脉栓塞的发生,或与患者长时间的卧床有关,或与高龄患者自身血液循环功能减退有关,或是穿刺部位长时间的压迫有关,对于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治疗,可以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处理;对于皮下血肿的形成或是穿刺部位的出血,笔者认为多与术中的不当操作有关或是低分子肝素的不当使用以及高龄患者自身凝血功能下降有关;本次出现的4例尿潴留患者均为男性且存在前列腺增生,由此,笔者认为对于此类人群应重视其潜在的风险,必要时给予导尿。

总而言之,术前全部评估手术风险,不断提高手术技巧,术后加强预防并发症等相关措施,能有效提高介入手术治疗高龄患者冠心病的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保证手术质量、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

[1] 罗 煜.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6(28):27.

[2] 彭晓燕,何奇檀,黎志革.108例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44.

[3] 托波尔.介入心脏病学[M].第5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316-582.

[4] 赵玉阳,贺玉泉.50例高龄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治疗[J].吉林医学,2013,34(8):1511.

[5] 陈 林,严华,黄军章.冠脉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22):60.

猜你喜欢

高龄冠脉血流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研究进展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破裂性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