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评价
2015-04-01王爱军
王爱军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第二手术室,河南 郑州 450053)
·临床护理·
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不良情绪改善效果评价
王爱军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第二手术室,河南 郑州 450053)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不孕不育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不孕不育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特殊的心理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接受心理护理后,其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理护理对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明显效果,这种护理方式具有极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不孕不育;不良情绪;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由于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的增加,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负担,也使得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受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孕不育患者忍受着家庭与社会的歧视,致使其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1-2],长此以往,身心俱损。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改善不良情绪的重要意义,以促进患者受孕几率的增加,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5月~11月收治的不孕不育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30.05±1.25)岁;婚龄1~3年,平均婚龄2.2年;原发性不孕31例,继发性不孕54例,病因包括子宫内膜异位23例,输卵管病变35例,多囊卵巢综合征17例,男性因素11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婚龄、病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1.2.2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特殊的心理护理,具体的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实施有效沟通[3],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了解与评估,并提供简单的心理咨询服务[4]。医务工作者要热情接待每一位不孕不育患者,为其创造一个温馨、安全的就医环境,进而建立起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主动将自己的身体情况告知医生。同时,医生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询问与了解,不仅包括生理方面,也要对患者心理层面的问题进行了解与分析,并给予患者安慰,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最后,医生要提供简单的心理咨询服务,解决患者内心的困惑。
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心理辅导。医务工作者应开展个体化的心理辅导,减轻不良情绪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比如:有些患者因不孕不育症受到配偶及亲人的歧视,再加上过分的自我否定,往往会表现出自卑、失望的心理状态,这时,医务工作者心理辅导的重点是提升患者的自信心。
适当地进行团体辅导,通过患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最终实现团体成员的共情,提高治疗的信心和勇气[5]。团体辅导是医务工作者针对不孕不育患者群体开展的心理疏导活动。团体辅导的人员构成:医务工作者2名,不孕不育患者7~10例,通过开展相互认识、情感交流与倾诉以及相关的游戏活动等项目,一方面实现患者不良情绪的倾诉与发泄,一方面引导其端正心态,树立自信。
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支持系统,为不孕不育患者提供呵护与关怀。诸多因素导致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大,表现出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不仅如此,还有一些不孕不育患者遭遇来自配偶和父母的不理解,导致夫妻关系、婆媳关系紧张。因此,我们要为患者寻找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支持系统,给其更多的关怀与呵护。
为不孕不育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包括:首先是对相关生殖生理知识的普及,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不孕不育症的认识;其次是造成不孕不育的危险因子,使患者及家属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给予患者饮食及性生活的指导,一方面提高夫妻双方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掌握如何进行性生活以提高受孕几率的知识。健康教育指导的意义在于:提升夫妻双方对不孕不育的重视度,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普及来提高不孕不育的治疗效果。
1.3 评估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通过发放《不孕不育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了解患者在疾病期间的生活质量;通过发放《不孕不育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问卷》,了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采用SPSS 16.0 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数据采用“”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的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抑郁得分为7.25~8.69分,对照组患者的抑郁得分为13.22~14.96分,由此看出,实验组患者的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
我们从躯体状况、生理状况及生活功能3个角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体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对比分析(,分)
组别n躯体状况评价生理状况评价生活功能评价实验组4324.33±2.5622.41±2.0326.68±2.55对照组4318.24±2.4815.42±2.1720.02±2.12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9.5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50.45%,实验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3 讨 论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心理护理对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重要作用,接受心理护理的不孕不育患者抑郁程度明显低于未接受心理护理的同类型患者,这得益于个体化心理辅导与获得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作用,个体化心理辅导能够提供患者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重点疏导;与此同时,社会支持系统的获得,特别是来自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使得患者面对疾病的勇气增加,对疾病治疗充满信心。心理护理不仅提升了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同时医院获得患者的认可,利于医院的发展。
除此之外,对造成患者心理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解与分析,其中,配偶与父母的不理解是造成患者心理压力产生的重要原因,受传统生育观念的影响,配偶与父母认为生孩子是一个女人的责任与义务,也是家族得以延续的根本,而不孕不育患者在自身现实情况与家庭压力之间,往往会产生过分的内疚、自责、沮丧,这些心理想法又得不到家庭成员的理解,进而导致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加深,不仅不利于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使得受孕机会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呼吁家庭成员给予不孕不育女性理解和支持,减轻心理负担。
总之,心理护理对改善不孕不育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明显效果,这种护理方式具有极高的应用与推广价值。
[1] 陈 燕,尤昭玲,等.不孕症妇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4(10):119-122.
[2] 肖慧芳.护理干预对不孕不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1,12:139-141.
[3] 余丽娜.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状况的研究[J].2012,23(10):649-650.
[4] 冯红霞.探讨不孕不育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措施[J].中国伤残医学,2014,5(22):211-212.
[5] 王玉莲,肖婉芬,郑银芳,等.团体心理辅导对女性不孕症者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14-16.
R711.6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