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法测定市售鱼油产品中的EPA和DHA 含量
2015-04-01张郢峰赵月然
张郢峰,赵月然
(1.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化学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2;2.大连市药品检验所,辽宁 大连 116021)
鱼油中富含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其主要功能性成分是被人们誉为“脑黄金”的ω-3 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rid,简称ED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简称DHA)[1]。
80 年代的实验和临床研究[2]表明,EPA 和DHA 能有效地降低血脂和血压水平[3],抑制血小板聚集[4-5],增加血浆纤溶活性,改变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的前列腺素代谢途径,对防治心肌梗塞有一定的效果[6],另外它们能降低人红细胞丙二醛水平,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调节体内抗氧化能力,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衰老作用[7]。
鱼油保健品中的EPA 和DHA 一般都以乙酯形式存在,近年来,鱼油制品已作为保健营养食品出现,因此建立一种便捷、可靠的方法来监控鱼油保健品的质量十分必要。目前,EPA 和DHA 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气相色谱法(GC)[8]。HPLC 检测脂肪酸类化合物一般采用正相色谱,溶剂耗费大,且灵敏度不高。GC 检测脂肪酸类化合物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速度快、溶剂耗费少等优点,是脂肪酸类化合物定量分析的首选方法。本实验建立了GC 定量法快速测定鱼油产品中EPA 和DHA 的检测方法,并进行方法学考察。为目前鱼油保健品的质量监控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正己烷,色谱纯;二十碳五烯酸甲酯标准品(含量>99%,U-99M-J10-V)、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标准品(含量>99%,U-84M-A11-W)均来自美国NUChek Prep 公司;市售鱼油11 种。
7890A 气相色谱仪;BP211D 型、BP221S 型电子分析天平。
1.2 色谱条件
色谱柱DB-5MS(0.32 mm×30 m),载气为N2,氢气流速为30 mL/min,空气流速300 mL/min。
程序升温初始210 ℃,1 ℃/min 升至240 ℃,10 ℃/min 升至300 ℃,分流比10 ∶1。
1.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供试品10 粒,取出内容物混匀,精密称取0.20 ~0.30 g,置25 mL 量瓶中,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称取2 mL,置于10 mL 具塞试管中,加入2 mol/L 氢氧化钠-甲醇溶液1 mL,充分振荡10 min,于60 ℃的水浴中加热2 min,进行皂化反应,冷却至室温,加入2 mol/L 盐酸-甲醇溶液2 mL,充分振荡10 min,并于50 ℃的水浴中加热2 min,进行甲酯化,后弃去下层溶液,再加2 mL 纯化水洗净,并弃去水层,移出正己烷层,至另一装有无水硫酸钠的漏斗中脱水后,即得。
1.4 标准储备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标准品二十碳五烯酸甲酯(以下简称EPA 甲酯),置量瓶中,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EPA 甲酯储备液。浓度为1.000 8 mg/mL。EPA 结果换算系数为0.955 7。
精密称取标准品二十二碳六烯酸甲酯(以下简称DHA 甲酯),置量瓶中,加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DHA 甲酯储备液。浓度为1.001 2 mg/mL。DHA 结果换算系数为0.959 0。
1.5 标准曲线
分别吸取EPA 甲酯标准品溶液及DHA 甲酯储备液各0.5,1.0,2.0,4.0,6.0 mL 于10 mL 容量瓶中,用正己烷定容,作为标准曲线的标准品溶液。
2 结果与讨论
2.1 色谱分析
色谱分析见图1。
图1 色谱分析图Fig.1 Chromatogram analysis chart
由图1 可知,图1A 为对照品EPA 甲酯色谱图,图1B 为对照品DHA 甲酯色谱图,样品中EPA 甲酯和DHA 甲酯色谱峰与对照品一致,并与其他色谱峰与分离度>3,说明该气相色谱条件较为合适。
2.2 线性关系的考察
分别精密量取1.4 节下混合对照品溶液1 μ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以进样量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得到EPA 的回归方程为y=924.79x +20.687,R2=0.999;同法得DHA 的回归方程为y=1 025x+2.791 5,R2=0.999。线性范围分别为0.05 ~1.00 mg/mL 和0.05 ~1.00 mg/mL。
2.3 精密度实验
取鱼油(样品6)约0.20 g,精密称定。按1.3节下供试品溶液制备的方法操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连续进样6 次,测得EPA 甲酯、DHA 甲酯的RSD值分别为1.6%,0.9%。结果表明,仪器精密度较好。
2.4 重复性实验
取鱼油(样品6)6 份,每份约0.20 g,精密称定。按1.3 节下供试品溶液制备的方法操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样,测得EPA 甲酯RSD 值分别为1.1%,DHA 甲酯RSD 值1.5%,结果表明,仪器重复性较好。
2.5 稳定性实验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样品6),在室温下放置,分别在0,2,4,6,8,12,24 h 进样分析,测定峰面积。EPA、DHA 甲 酯 峰 面 积 的RSD 分 别 为1.6%,1.9%。结果表明,2 种化合物在24 h 内稳定。
2.6 加样回收率实验
称取已知含有量的鱼油(样品6)6 份,每份约0.20 g,精密称定。分别准确加入EPA、DHA 甲酯对照品贮备液各5 mL。按1.3 节下供试品溶液制备的方法操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为98.9%,97.8%。
2.7 含量测定
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鱼油胶囊中的EPA 及DHA 含量,共测定11 种市售鱼油产品,结果见表1。
表1 市售鱼油产品DHA 及EPA 含量Table 1 Content of EPA and DHA in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ish oil
由表1 可知,测得鱼油中的EPA 及DHA 市售11 种产品中的含量与标示量相比,均小于标示含量,尤其是样品4 和样品7,几乎不含有EPA 及DHA。
3 结论
通常的甲酯化方法有酸法甲酯化、碱法甲酯化和三甲基硅重氮甲烷甲酯化等[9-10]。碱法甲酯化存在酯化不完全的缺点;三甲基硅重氮甲烷甲酯化法对于游离脂肪酸甲酯化程度较好;本方法参考GB/T 5009.168—2003 酸法甲酯化法,具有甲酯化程度高的优点。
本方法采用的GB/T 5009.168—2003 酸法甲酯化法进行测定[11-12],但是由于市售商品均为乙酯化产品,因此还需要建立测定乙酯化鱼油产品的方法使测定结果更为准确。需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鱼油含量的测定方法,保证市售鱼油产品的质量可控,产品的质量的稳定,以及规范保健食品的标示含量以免误导消费者。
[1] Dyerhery J,Bang H.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prevention of thrombosis and atherosclerosis[J].Lancet,1979,2:117-119.
[2] 刘兆平,吴葆杰.二十碳五烯酸的代谢和生理作用[J].海洋药物,1984,4(12):9-14.
[3] Mclntosh G H,Melennan P L.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fats on plasma lipids,blood pressure and coagulation indices in the rat[J].Atherosclerosis,1985,55:125-134.
[4] 王建中,朱瑞龙,张国桢,等.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抗血栓的研究[J].医药工业,1988,19(3):109-111.
[5] Goodnight SHLY,Williom.The effects of dietary ω-3 fatty acids on platelets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in man.A prospective,controlled study[J].Blood,1981,58:880-885.
[6] Saynor R,Verel D.The long-term effect of dietary supplementation with fish lipid concentrate on serum lipids.Bleeding time,platelets and angina[J].Atherosclerosis,1984,50:3-10.
[7] 王建中,朱瑞龙,邱仁芳,等.鱼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血小板红细胞必需脂肪酸的组成以及过氧化-抗氧化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2,23(2):74-77.
[8] 王娟娟,许晨,许建中,等.乙酯型鱼油中二十碳五烯酸乙醋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醋的定量检测[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49-53.
[9] 范亚苇,邓泽元,余永红.不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对共轭亚油酸分析的影响[J].中国油脂,2007,32(1):52-55.
[10] 李庆民,陈桂范,高实.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鱼油中EPA 和DHA 的含量[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6,13(4):259-261.
[11]朱亚尔,李士敏.鱼油微丸中EPA-E 和DHA-E 的含量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1,32(1):24-25.
[12] Niessen WMA.Advances in instrumentation in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d related liquid-introduction techniques[J].J Chromatogr A,1998,794(1/2):40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