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2015-04-01黄力平,刘畅格,徐冬青,曹龙军,李庆雯
黄力平,刘畅格,徐冬青,曹龙军,李庆雯
摘要:运动康复治疗是物理治疗学中的主要内容,也是临床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康复专业是与临床医学紧密结合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性极强的新兴专业。该专业的特点是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康复治疗实践技能的培养。为此,我们进行了运动康复治疗技术实验教学模拟临床实践模式的改革探索。经过两年的尝试,我们已经形成了量化的实验课教学、考核模式和临床案例康复治疗模拟模式。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以及实现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预期教学成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以及提升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将有帮助。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拟临床;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43-03
康复服务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大事项,最近国家领导人又在多个重要会议上都重申、强调康复服务在国家卫生事业、养老事业中的作用。因此,我们对接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定位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方向为面向临床医疗及社会康复服务。运动康复是物理治疗学中的主要内容,我院运动康复专业是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损伤、疾病、衰老和先天性残疾者进行康复治疗服务。该专业的重要特征是理论知识广泛,需要扎实的技能操作本领,并要求学生掌握与病伤者沟通交流的技巧,这样才能培养成为合格的康复治疗师。正因为这样,就对康复治疗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巩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重点,通过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精神[1]。实验教学改革要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创新”能力为着力点,整合实验教学内容,优化实验课程体系,开设设计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2]。运动康复治疗实验教学内容广泛,技术技能繁多,实验教学学时相对不足,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清晰、明确地教学,展示各种技术技能,使学生的动手操作有重点、易上手,并直接与临床康复实际相结合成为我们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教学内容是核心,教学方式是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好的内容要用好的形式去实现[3]。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构建运动康复虚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并逐渐应用于教学实践,观察教学效果。
一、教学模拟临床实践模式的构建
1.筛选确定并开展量化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专业课程。《针灸学》、《推拿》、《急救技术》、《物理因子治疗学》、《运动康复治疗技术》、《运动损伤康复》、《心肺疾病康复治疗》和《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等纳入其中。这些课程是在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注重理论指导的实践技能操作性很强的核心专业课程。
2.客观量化实验教学模拟临床实践模式。①模拟临床实践的量化方案。依据实验教学中各个实验技术的理论、方法、操作、临床需求和注意事项,建立各个技术分点的操作规范和量化方案。量化内容包括实验技术、理论背景、沟通能力三个主要部分,总分为100分。实验技术占50~60分,理论背景占20~30分,沟通能力20分。再将各个部分细分,如实验技术分为操作者(治疗师)体位(5分)、受试者(患者)体位(5分)、操作要点(30分)、治疗处方(FITT,20分)、功能(5分)等;理论背景包括解剖定位(5~10分)、操作的生理病理基础(5~10分)、结果评价解释(5~10分)等;沟通能力包括向受试者交代(5分)、操作引导(5分)、互动与反馈(10分)等。之后教师应用该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定。②模拟临床实践量化考核信度检验。在《神经系统疾病康复治疗》实验课的脊髓损伤康复功能评定(ASIA评分)中对此量化教学与评价进行了信度检验:两名教师根据事先确定的各个点及给分标准,背对背同时评价同一操作学生的成绩。以2010级和2011级学生为例对其实验成绩进行评估,结果误差在5%~10%之内,见表1。这说明这种量化评价方法比较客观,便于教学交流。
在《运动康复治疗技术》课程《徒手肌力评定》和《关节松动术》实验课结课单项技术考核中应用该量化考核方法,带教教师和一名学生分别对2010级每一位考生进行测评,所得结果极为相近,相差约1%~5%,见表2。这表明学生能够据此客观地了解每项考核内容反映出的实验实质内容,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实践。这种考核评价方法也便于同学们互评。
3.案例模拟临床康复治疗实践,强化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实践能力。增设临床病例分析与实践模拟,建立临床案例康复治疗模拟教学范式,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能力,推动其在学校学习期间逐步建立临床思维,学有所用,有的放矢,为学生走向临床做铺垫。几年来,我们收集整理了近30个临床康复治疗典型病例,以问题形式提问并操作。在教学设计时,特别注重病例的选择和讨论提纲的制定,把握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4]。案例涉及常见的各类康复病种,包括神经损伤与疾病、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代谢性疾病和心肺疾病等。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已在欧美国家的许多医学院校相继使用并显示出良好的效果[5]。每个病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模拟患者、治疗师,从疾病的诊断、功能评估、治疗方案的制订、实施以及与病患交流等临床环节反复练习,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服务患者的临床意识,促进其快速适应临床康复治疗的实践。
二、教学模拟临床实践模式的预期成果
1.解决单纯理论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点,这样的实验技术传授、演示和理论辅导,使学生能容易地学习、掌握技术关键,并能思考和巩固学习理论基础,易学易记,还可促进对该技术的掌握和加深理论学习;使实验教学评价更加客观真实、标准规范,可以多个教师同时进行,横向可比;将操作者与受试者沟通能力纳入考核量化内容,使各个实验技术学习直接面向临床,更容易移行到临床实际中,促进在实习实践阶段更容易适应。
2.培养康复治疗临床综合实践能力。目前国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病例设问—讲授点拨—讨论总结”三段式教学法已经形成趋势[6]。而我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系统地将运动康复专业课中主要课程的实验教学技术按照“实验技术、相关理论知识、临床沟通能力”三个主要部分细化为百分法评分,实现了实验教学量化、标准化、规范化和客观化,有利于深化课程教学、学术交流和应用性专门人才的培养。针对临床康复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以问题的形式将每个疾病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要点、关键点等一一列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复练习实践,形成临床案例康复治疗模拟形式。
3.在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促进康复治疗师或康复医师和教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和教学基地建设是搞好教学的基本条件。模拟临床康复治疗技术量化操作与评价方法,可促进教师仔细认真思考各个实验教学的理论点、方法点和技术点,促进教师加强学习和研究,使实验教学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动”,跟着专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而“变”。派出青年教师到临床专题进修学习,参加专题康复讲习班、研修班,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了解临床康复实际需求和发展动态。同时鼓励教师积极报考康复治疗师和康复医师职业资格考试,建设“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以适应专业建设发展的需求。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辅导学生进行研究立项和带领学生搞学术研究,在研究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该实验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两年,处在课程设计和实践的探索阶段,尚未对试验结果进行调研总结。我们预计在实施三年后,经过调查问卷和技能比赛等方式来观察实验教学改革的实施效果。
三、结语
康复治疗技术模拟临床实践实验教学模式的构建,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教学,有益于提升学生的临床综合实践应用能力和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现。预期教学成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很有帮助。
致谢:在此感谢王佩芸、刘洵、吕尤焱、傅涛老师参与本文创作。
参考文献:
[1]梁栋梁,李平法.CBL教学法在急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20):4284-4285.
[2]张伯礼,于越.实施教改工程 以质量立校[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05):50-51.
[3]杨立元.以科研促教改,积极创建优质精品课程[J].唐山学院学报,2011,24(2):97-99.
[4]张文玲,冯晓,刘艳林.PBL教学法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16.
[5]凌春华.CBL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科技教育创新,2012,(19):144
[6]李平法,张忠新,张婧婧.临床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25(6):644.
基金项目: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