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成分分析在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实证研究
2015-04-01梁秋,黄海午
梁秋,黄海午
摘要:本文以桂林理工大学为例,旨在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估《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将传统的12个评价指标以78.75%的贡献度概括为5个主成分,对传统多指标评估复杂性进行改进,简化评价指标。依据各主成分的贡献度进行加权得到综合得分,由综合得分反映任课教师之间的差异,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定量评估,极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估;主成分分析;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15-03
一、引言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他们决定着教育教学的开展方式,主导着课程的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成果。近年来,随着各高校不断扩招,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由于各专业的课程评价标准不一,因此只选择以多数专业必修课程《高等数学》为例进行分析。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桂林理工大学20个专业的《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分析。根据学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可列为12个评估指标: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遵纪守时(X1);备课充分,课堂内容充实(X2);认真批改作业和辅导,答疑(X3);深入学生,听取建议,改进教学(X4);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X5);语言精练,板书工整(X6);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X7);对教材认真钻研,熟练掌握(X8);讲课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X9);不断充实教学内容(X10);课后收获大,成绩有进步(X11);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难(X12)。通过抽取全校20个专业开展问卷调查,共调查了1500名学生,授课教师13名。由学生依据上述12个评估指标分别对自己的《高等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质量打分。
二、实证分析
1.理论模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sis)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从而这些主成分能够反映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某现象涉及到p个指标,这p个指标构成的向量为X=X■,X■,…,X■■。设随机向量X的均值为u,协方差矩阵为∑。对X进行线性变换,可以形成新的综合变量,用Y表示,即:新的综合变量可以由原来的变量线性表示,满足下式:
Y1=u11+X1+u12X2+…+u1pXpY2=u21+X1+u22X2+…+u2pXp……Yp=up1+X1+up2X2+…+uppXp (1)
由于对原始变量可任意进行上述线性变换,通过不同的线性变换所得到的综合变量Y的统计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取得较好效果,总是希望变量Y■=u■■X的方差尽可能大,且各Y■之间互不相关。由于Var(Yi)=Var(u■■X)=u■■∑ui(2),而对于任意的常数c,有Var(cu■■X)=c2u■■∑ui(3).
因此,对ui不加限制时,使Var(Yi)任意增大,问题将变得没有意义。定义线性变换的约束规则如下:
Y2是Y1不相关的X1,X2,…,XP所有线性组合中方差最大者;XP是Y1,Y2,…,YP-1都不相关的X1,X2,…,XP的所有线性组合方差最大者。
2.主成分分析过程。本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实际问题,对各个分析结果详细解释如下: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前5个主成分解释了全部方差的78.75%,即包含原始数据的信息量达到78.75%。这就说明前5个主成分能够代表原来的12个指标进行教学质量评估。设这5个主成分为:y1,y2,y3,y4,y5,同时可得到这5个主成分的因子载荷矩阵。对输出的因子载荷矩阵中第i列的每个元素除以第i个特征根的平方根λi,即得第i个主成分的系数,如下表:
由上表可知,各个主成分的系数均不是很大,所以仅仅用某个或某几个主成分来度量评分值都会丢失大量信息。因此,考虑综合得分评价标准:各个主成分以该主成分的贡献度为权重,进行加权,然后对加权后的得分值求和作为最后的综合得分,并降序排列,最终得到主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各个主成分与变量之间的系数可得到5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如下:
y1=-0.183X1-0.031X2+…+0.28X12y2=0.283X1+0.461X2+…+0.104X12y3=0.552X1+0.05X2+…-0.33X12y4=0.019X1+0.14X2+…+0.183X12y5=-0.453X1+0.346X2+…+0.182X12 (5)
注意:这里的xi均是经过标准化后的数据。于是,可得到13名教师在每个主成分上的得分值,同时依据权重计算出其综合得分Fm。
其中,各个主成分的贡献度依次为0.293、0.225、0.209、0.157、0.116。由此可知,前三个主成分的贡献度稍大一些,即对教师教学质量综合评分的影响稍重。由上表结果可知,编号为6的教师综合得分最高,即学生对该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最好,所以可推知该教师在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上均表现很好;编号为8、11、12、4、13和7的教师综合得分较为一般,结合日常实际教学,可能该教师教学水平很好,但在教学方式上有所欠缺,从而使得教学质量得分稍微偏低;编号为2、10、1、5、3、9的教师得分均为负值,这说明相对前7名教师而言,这6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其教学质量评价均较低。
三、结论建议
由上述分析可知,高校在进行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过程中,采用主成分分析可以在保留绝大部分原始信息的前提下,以综合得分排名来定量评价各个教师的教学质量,以简洁直观的形式给出较有信服力的量化数据评分标准,凸显差异化。
教育教学工作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教学质量评估不是最终目的,它应该是一个渐进式的督促、改进、提高的过程。通过教学质量的评估彰显差异,由差异督促改进,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熊婷燕.主成分分析与R型因子分析的异同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02):129-132.
[2]唐功爽.基于SPSS的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辨析[J].统计教育,2007,(02):12-14.
[3]李朝峰,杨中宝.SPSS主成分分析中的特征向量计算问题[J].统计教育,2007,(03):10-11.
[4]张芊,汪利,丁国勇.基于教学管理信息平台的考试质量分析系统[J].高校教育管理,2007,(01):73-76.
[5]傅德印.因子分析统计检验体系的探讨[J].统计研究,2007,(06):86-90.
[6]郭显光.如何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02):61-65.
[7]张小芳,陈然.教学质量分析变革的实践探索——以上海市闵行二中为例[J].基础教育,2009,(01):38-40.
[8]吕林海,陈申,龚放.大学内部教学质量管理的经验研究——基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的个案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05):72-7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TJ009);广西社会科学基金(13CTJ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通讯作者:黄海午(1982-),男,博士,桂林理工大学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