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外来词语借入方式的对比研究

2015-04-01陈祚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1期

陈祚瑜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来词的涌入增强了各国语言的多样性。关于外来词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以外来词借入为对象,通过对比汉语中英语外来词和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借入方式,针对其异同点进行梳理,并分析其形成原因。最终探讨了汉语单音节,表意倾向和英语多音节,表音倾向对外来词借入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英汉外来词;借入方式;表意倾向;表音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01-03

一、引言

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加之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使得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愈加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新词语的产生。特别是近百年来,新词语在此间大量涌现。据观察,中国近百年来出现了三次新词语诞生高峰,分别是“五四”运动时期、新中国建立时期和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大发展时期,而我们正置身其中的第三次高峰。(白解红,2011)在这些新词语中,外来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兴趣之所在。如,曲奇(cookie)、维他命(vitamin)、酷(cool)、奶昔(milk shake)、蹦极(bungee)、莱茵(Rhine)、托福(TOEFL)等,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技、生活等方面,大大丰富了词汇库。与此同时,英语也吸收了为数不少的汉语词汇,如,阿弥陀佛(Amitabha)、气功(chi kung)、麻将(mahjong)等,数量虽不及汉语中的英文外来词,但仍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笔者深知以往的研究成绩斐然,本文意在对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和英文中的汉语外来词的借入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并分析出其成因的异同。

二、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借入方式

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其借入过程大多数是经过翻译的过程,而翻译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英语外来词的汉化特征,即根据汉语的特点进行改造,最终变化成为符合汉语语言规范和用语习惯的词语。而在汉语自身的特征中,单音节、表意倾向和象形文字使得汉语中外来词的借入要比英语中外来词的借入复杂许多。因此,创造出的外来词是通过多种借入形式所产生的,纵观外来词的发展史,外语中英语外来词主要有以下几种借入方式。

1.全音借入。全音借入是指当外来词汇从英语里植入汉语中的时候,通过汉语中和原词发音相同或相似的汉字对原词的声音进行记录。其意义与所借汉字原意无关,而是外来词源词的意义。汉语中全音借入的英语外来词大多是地名、国名、科技术语等具有独特性的事物。比如,加仑(gallon)、咖啡(cofee)、伊朗(Iran)、沙发(sofa)、榻榻米(tatami)等。由于汉语是由单音节构成的,所以全音借入的外来词绝大多数并非多音节单词。而少数多音节单词经由全音借入的方式进入汉语的,由于不符合汉化标准,使用率较低,如德莫克拉西(democracy)。

2.音义兼顾借入。音义兼顾是指在全音借入的基础上,对于汉语词语的选用尽量接近于施惠语中源词的词义,使得两种语言完美的结合。如,维他命(vitamin)、绷带(bandage)、蹦极(bungee)等。鉴于这种借入方法通过兼顾语音和语义,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英语外来词的原意,并符合汉语的用语习惯。加之由于汉语具有突出的表意倾向,这一类外来词往往具有一定的美好寓意,生命力较强,其中不乏一些外国品牌,如席梦思(Simons)、可口可乐(Coca Cola)、希尔顿(Hilton)、家乐福(Carrefour)、乌托邦(Utopia)等。

3.半音半义借入。对于一些多音节的英语外来词,半音半义借入成为了较为常见的借入形式。外来词经过半音半义处理之后借入进汉语,由音译和意译两部分组成,针对其组成部分不同,通常分为两类,即音译借入+意译借入、意译借入+音译借入。例如,华尔街(Wall Street)、奥林匹克运动会(Olympic Games)、因特网(Internet)等属于第一种;而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香蕉派(banana pie)、新奥尔良(New Orleans)等属于第二种。半音半义借入同样较好的将施惠语与受惠语结合起来,以意译部分为立足点贴合汉语用语习惯,而音译部分使得词语更加朗朗上口,同样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4.音译(义)加注借入。音译(义)加注借入即通过在外来词的前后增加表示所述类别的汉语语素,以达到使外来词能够尽可能最大化地借入汉语,如啤酒(beer)、保龄球(bowling)、来福枪(rifle)、吉普车(jeep)、艾滋病(AIDS)等,该类词语通过在词尾加注类别实现借入;而在词首处加注的词语有:蛋挞(tart)、酒吧(bar)等。值得读者注意的是另一种特殊而普遍的加注方法,此方法是通过添加偏旁、异化汉字的方式实现的,如柠檬(lemon)、铝(aluminum)、莱茵(Rhine)、镍(nickel)、氦(helium)等。而这种加注借入方式的存在,很好地体现了汉字的表意特征。

5.全义借入。不考虑外来词的语音形式,只考虑其意义因素进行借入的方法称之为全义借入。其中一些外来词,例如,蜜月(honeymoon)、冷战(cold war)、键盘(keyboard)等,属于全义借入中直接将施惠语(英语)的相应词素对应到受惠语(汉语)的具体词素。另外一些外来词,如电脑(computer)、长颈鹿(giraffe)、鸭嘴兽(platypus)、激光(laser)等,属于通过对外来词意义的理解,再使用汉语的词素描写性地完成外来词的借入。

三、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借入方式

纵观英语语言的发展史,汉语借入进英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英文中的汉语外来词数量在所有外来词中仅排在第十一位,最新统计是1488个,实际使用的会更多一些。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加,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综合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西方人不断试图了解中国,接受属于中国独有的而本民族文化没有的事物。与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借入方式相比,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借入方式没有那么繁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

1.全音借入。全音借入占据了英语中汉语外来词借入的主要方式,同时它也是借入速度最快和最直接的方式。考虑到英语与汉语语音的差别,用该种方式借入时,外来词与源词的发音大多能做到相似,少数会有一定的差异。如:kowtow(叩头)、fengshui(风水)、jiaozi(饺子)、oolong(乌龙茶)、wonton(云吞、馄饨)。其中的一些词源追溯久远,已颇具英语语音特征,如silk(丝绸)、sino-(中国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汉语中很多方言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在借入时也得以体现这一特征。如pekoe(白毫红茶)来自于广东方言,tea(茶)来自于福建闽南方言,cumshaw(感谢)、congou(功夫茶)、hutong(胡同)来自于厦门方言,ginseng(人参)来自于官话。

2.半音半义借入。此种借入方法在汉语借入进英语中时也多有体现,如Beijing Opera(京剧)、Peking Duck(北京烤鸭)、the Yangtze River(长江)、maotai wine(茅台酒)、hami melon(哈密瓜)等。这种借入方法不在少见,由于操作起来较为方便,所以出现的数量也较多。

3.全义借入。全义借入的方式是另一种较多运用于汉语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其通过英语的语素翻译的方式表现出汉语源词的含义。这种方式相较于全音借入而言,更具有表意特征,同样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spring roll(春卷)、Long March(长征)、Four Modernizations(四个现代化)等。

四、英汉外来词借入方式的异同

通过对比借入方式,我们发现汉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借入方式丰富,以半音半义借入、音译(义)加注借入和全义借入为主,而音义兼顾借入被认为是最完美的借入方式。而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借入方式相对少一些,主要是由全音借入、半音半义借入和全义借入组成。对比借入方式的不同,试归纳原因如下。

1.汉语有极强的表意倾向。由于汉语的单个语素有较强的表意倾向,所以在英语外来词的借入时,汉化过程中人们倾向于用汉语语素表达源词的意义(至少表达与源词相同的感情倾向),而不仅仅是语音上的相似,从而做到不仅“形和”而且“意合”。所以,英语外来词较少通过全音借入,无论是半音半义、音译(义)加注,还是全义借入,无不体现汉语强大的表意功能。

2.英语有极强的表音倾向。与汉语呈鲜明对比的是,英语中字母具有极强的表音特征,从词源学的角度看,几乎不具有表意的功能。这就使得在借入汉语外来词的过程中,英语使用者往往不过多考虑外来词的借入是否能表达源语的含义,而是用全音借入这种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吸纳外来词。必要的时候,还会使用全义借入的方法去表达一些抽象的外来词语。

3.汉语单音节特征的影响。汉语是单音节语素语言,而英语词汇常常由多音节组成,所以外来词在借入时就容易受到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汉化过程中,通过全音借入的英语外来词,如德莫科拉西(democracy)、因特乃雄耐尔(international)等,在借入初期,由于其新事物的独特性,选择了最直接和快速的全音借入。然而,由多音节组成的外来词不仅不符合汉语的用语习惯,而且更无法做到表意的功能,所以逐渐被修正,由其他的借入方式所替代,比如民主(democracy)、国际的(international)等。这一过程证明外来词的借入,亦是有其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性和修正性。

五、结语

我国目前研究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文章著作为数较多,相对来说,研究英语中汉语外来词的文章较少。本文以外来词借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汉语中的英文外来词和英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对比研究,我们发现,通过对于外来词这一语言符号借入方式的不同能够引出对东西方文化思维的影响。一方面,汉语象形的特征让汉字的使用具有望文生义的特殊属性,方便联想,同时,由于汉语语义丰富具有简洁的特征,而汉语中的外来词同样继承了这一特征。另一方面,正是英文具有强烈的表音特征,所以吸纳了众多语系的外来语,为英语发音体系增添了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深化,外来词必将衍生出更多值得人们研究的有趣现象。

参考文献:

[1]史有为.汉语外来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陶炼.20世纪汉语新词语构词法发展演变初探[J].南开语言学刊,2010,(2):175-177.

[3]汪榕培.英语新词的来源及展望[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9):7-11.

[4]汪榕培,常骏跃.英语词汇中汉语借词的来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7):70-73.

[5]王学文.从外来词的翻译看外语语音词汇的民族性[J].理论与现代化,2005,(7):43-44,49.

[6]魏慧萍.外来语素初探[J].汉语学习,2002,(1).

[7]颜红菊,赵颖楠.外来词的借入方式和汉化方式[J].2003,(8):51-54.

[8]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