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歸來時,台北戰事起
2015-03-31
說來說去,不是阿扁釋放是問題,是阿扁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現在問題加上問題,就成了一道難題,不過最後在朝野都打擦邊球的情況下,想必以身體為由,阿扁此生不用再進去第三故鄉看看、坐坐了,正如當年阿珍抱恙不出庭,抱病不服刑一般。
熱鬧的跨年,在政壇可謂一樣風景兩樣情,馬英九鮮少露面參加公開活動了,朱立倫、蔡英文忙著到處輔選加持,柯P不用做秀,一張快嘴就可以吸引一群媒體蜂擁而至,最厲害的還屬陳水扁,歸家的議題從2014延燒到2015,從北到南具足了話題性。阿扁回來了,大家都還好嗎?
2230,阿扁回來了
歷經六年又四十天(2230天)的牢獄生活,1月5日阿扁邁出了這個在其人生中比他台北市長任期還要長的第三故鄉——台中培德監獄,在跟長期守護他的“阿扁們”揮手致意後,直接由陳致中陪同驅車回到高雄人文首璽的豪宅中,來一次“扁珍”的湧泣相會。平心而論,基於司法人權的角度,阿扁確實應該放出來了。暫且不論特赦,保外就醫、居家看護是有理有據,法務部矯正署根據“阿扁醫療鑑定小組”的調查結果,公佈出來阿扁出現包含進行性神經退化、睡眠呼吸暫止、每日漏尿70餘次與高度自殺風險四大健康惡化現象,於人權角度,核准“前總統”保外就醫一個月理所當然。但作為政治高手的阿扁,其實早在“九合一”選舉後就寫親筆信給馬總統,竟然向這個一輩子的死敵認錯並幫馬英九抱屈,認為“九合一”國民黨大敗不是馬英九的錯,結尾還奉上“弟陳水扁敬上”的落款,政治何等可笑,又何其值得玩味,尊嚴與自由相比,總有驚人意外的選擇。馬英九看到自己也如八年前“反貪倒扁”時期的“跛腳扁”一般,自然心生憐憫之意,畢竟同病相憐,甚至也可能日後步上阿扁的後塵,在牢獄中擁有一個獨特的編號。既然公開宣誓“所有的不滿應該到我爲止,由我承擔”,那麼讓阿扁保外就醫就是社會和解,朝野合作的第一步,其實馬英九還是剛愎自用的傻人,要是早半年放出阿扁,興許“九合一”國民黨就不會敗無可敗了。
既然阿扁回家了,是不是問題解決,惡鬥終止,對馬英九的撻伐也就此而止呢?恰如柯文哲所說:“其實放他回去,才是問題的開始”。首先,面對的是一個月後阿扁還要不要再送回監獄,如果送回去就驗證了“馬英九要把阿扁關到死”的民間陰謀論;不送回去,阿扁身上由最高法院判決三審定讞有罪的四大案:龍潭購地案、陳敏薰案、龍潭案洗錢部分、元大併復華案,這合併判刑的20年與併科罰金2億5千萬元也就此煙消雲散,而暫停審理和高院更審中的司法案件,包括南港展覽館洗錢案、二次金改國泰併世華案、國務機要費案,也將隨著阿扁身體的惡化而無限期終止,藍營和社會人士所要的司法正義又將飄往何方?也更坐實了深綠口中的“阿扁無罪,全是馬英九的中國黨司法迫害”的坊間口語,說來說去,不是阿扁釋放是問題,是阿扁本身就是一個問題,現在問題加上問題,就成了一道難題,不過最後在朝野都打擦邊球的情況下,想必以身體為由,阿扁此生不用再進去第三故鄉看看、坐坐了,正如當年阿珍抱恙不出庭,抱病不服刑一般。
更大的問題是阿扁、致中如何向民進黨拋出連環殺手鐧。參加2016年高雄小港、前鎮區立委選舉是陳家早就鴨子劃水,檯面下熱火朝天進行的大事,早前被開除黨籍的陳致中,不僅在民進黨初選前沒辦法合法獲得黨籍,即使獲得也需要兩年黨齡資格才可以披民進黨戰袍出征,在此情勢下,2012年該區立法委員選舉綠營鷸蚌相爭,國民黨林國正漁翁得利的情形依舊清晰可見,必然要整合才能拿回綠色一席。其實這不是一席立委的問題,一方面是小英對阿扁的關懷問題,要考慮讓南部深綠的“阿扁們”不寒心;另一方面更要忌憚視阿扁為精神領袖的民進黨次級連線:“一邊一國連線”,屆時阿扁一聲令下,“一邊一國連線”遍地開花,在2016重在參與的策略下,即使拿不到關鍵席次,拉下綠色人馬倒是大有可能。2014“九合一”直轄市議員及縣市議員選舉“一邊一國連線”推出的84位泛綠及無黨籍縣市議員參選人,當選68位,分佈全台十六個縣市,當選率高達81%,儘管大部分人披民進黨戰袍出征,但足以看出阿扁在黨內仍有翻雲覆雨的政治實力,成事雖不足,敗事尚有餘,足夠讓大家頭痛好一陣了。
533,民進黨最後幾里路?
阿扁的問題儘管當下可以冷處理,蔡英文帶著多位立委以趕赴台南為由順道探視阿扁健康就可以帶過,但黨內派系之爭卻是熱火朝天,五席區域立委補選在即,可是“新潮流連線”(民進黨重要派系:新系)與“一邊一國連線”為主的其他派系的博弈戰卻搶足了媒體版面,民進黨掌握過半議員席次的台南市議會驚天大逆轉讓絕對少數的國民黨李全教拿下議長寶座,在司法未釐清真相前不能妄言李全教一定賄選買票,但台南對於“新潮流”的賴清德的反撲確實是真,從民進黨可能跑票的五位議員中,三人皆是“一邊一國連線”,更有無黨籍“一邊一國連線”的要角——郭秀珠跑去跟李全教搭檔,衝刺副議長寶座,“一邊一國”大秀在黨內的政治實力,不僅讓賴清德摔了個大跟頭,更讓蔡英文碰了一鼻子灰,這才是小小的開始,面對著蔡英文與“新潮流系”的合作,長期遭受打壓的民進黨其他派系——蘇系、遊系等又將如何反攻,不僅牽動民進黨內部整合,勢必影響2016民進黨人馬,外界篤定的蔡英文、賴清德是否遭遇滑鐵盧也尚未可知,黨內整合能否初見成效,第一站就是緊接著五席立委補選問題,其中三席都是因民進黨立委當選縣市首長遺留下的空缺,為避免再次遭遇議長選舉時的挫敗的震撼教育,小英主席的民進黨全力輔選之際更要走出派系和解共生的第一步,這也應該是民進黨“最後的第二里路”。
如果攘外必先安內的話,那擺平內部派系的下一步就是對外拓展。關鍵性的“最後一里路”的兩岸政策如何處理,隨著2016的逼近,也日益迫切需要面對。1月21日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是小英回鍋擔任黨主席後的首次會議,爲了儘早制定出中、美,特別是讓美國接受的兩岸政策,小英更著急地要主導“2016時代的民進黨兩岸政策”,更直白的便是小英2016的兩岸政策。以縣市為主體的“兩岸小組”與民進黨的“中國事務委員會”將成為小英兩岸政策的兩大平臺,分別承擔“民進黨兩岸交往實務操作”與“民進黨兩岸交往政策研擬”的功能。而小英對兩岸關係所提出的“三個有利”(未來推動兩岸關係,必須有利於“國家”自由民主發展,有利於區域和平安全穩定,有利於兩岸互惠互利交往)、“三個堅持”(民進黨推動兩岸關係,堅持“國家主權”、遵循民主憲政體制與維護台灣主體性,獲得民衆認同和肯定)也自然而然奠定民進黨兩岸政策基調,讓黨內基本教義派、自由派共同接受,也要讓國民黨沒有大加批判的空間、對岸中共不反彈、美國兩黨願意默認,著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見未來應對中共對民進黨的新一輪雙面攻勢:“大棒”(“九二共識”與反獨)加“蘿蔔”(民進黨執政縣市逐個突破,以經貿打開綠色執政的政府後門)的雙策略,小英和民進黨如何循“高雄模式”既照顧到面子,又拿到裡子,才是關鍵一步棋。因為即使2016得不到對岸的扶助,只要不是全方位的打壓即可,畢竟台灣內部流水般的現實民意才是民進黨最擅長也最想依靠的制勝法寶,對中、美只要能有交待就能輕鬆過關,直接可以為2016施政做好2015的前奏準備了,未來蔡英文的美國之行,想必也能輕鬆些許。
2.0版,朱立倫絕地反攻
阿扁保外就醫,朱立倫表示尊重並倡導司法體系系統地檢討受刑人的司法人權,要一體適用,既不得罪綠營,又安撫藍軍受傷的心;而面對小英來勢洶洶的“國是會議”、“修憲動議”等主張亦小心應對,既不能逾越分際,又要讓藍軍看到他作為“新共主”對抗綠色大潮的能力,因此被稱為“2.0版馬英九”的朱立倫,上任國民黨主席初始就絕地反攻,欲與同班同學作為媒體寵兒、大炮市長的“柯文哲”搶版面,博關注。
“我可以是最弱的黨主席,但國民黨要是最強的”,一席話激勵了多少黨員的熱情,面對著立法權被王金平操持、行政權掌握於馬總統手上,一堆榮譽主席、副主席、黨內家族勢力,朱立倫確實面臨挑戰,但他更懂得利用民心、黨員之意武裝自己。黨內第一仗就是人事安排,是否要派系分贓還是真正任人唯才讓外界多有關注。從台北資深立委賴士葆出任國民黨大黨鞭;台中立委盧秀燕與高雄立委黃昭順出任黨副秘書長,不僅看出未來他與立法院黨團的合作,更值得玩味的是親王派資深立委黃昭順代理考紀會主委,未來朱王合作可見端倪,王金平的黨籍官司也將迎來智慧的解套方案;而由郝龍斌與黃敏惠擔任國民黨專職副主席,一方面借用地方執政的長才達到各方勢力平衡,一方面更是回應外界世代交替,青年出頭的呼聲,重用蘇俊賓、林奕華等新生代。現階段,國民黨黨內平衡,不要茶壺內掀起大風暴才是朱立倫最大的期待,畢竟他不是蔡英文,在民進黨握有絕對主導權,面對立法院、總統府、行政院三駕馬車,兩位掌權者:王金平、馬英九,如何“尊馬敬王”是政治倫理課,更是政黨策略學。
而對外,在新北市、台南市這兩個傳統朱立倫和其岳父高育仁涉獵的地盤上給了民進黨一劑狠狠的活血化瘀散,讓民進黨到手的肥肉掉進國民黨嘴裡,議會選舉一役至少讓朱立倫不至於狼狽登上主席之位,接下來的五席立委補選才是朱主席第一站,沒有了“票房毒藥”馬主席的輔選,單靠朱式光環,宣稱“以後不靠政治明星,靠全體民眾與黨員”的國民黨能否望3搶4,才是勝利的檢驗基準。朱立倫成功訴諸選民:台灣不能全是民進黨天下,暗示一黨獨大將又是一場恐怖災難,至於如何在農業縣市選區發酵,結果只能看開票成績了。但未來朱立倫是否在說了一百次不選2016,最後還是在黨內死諫之下,用“朱王配”母雞帶小雞的策略來幫國民黨在立法院保住二分之一的席次呢,值得玩味。英倫對決看似不可能,冥冥中似乎存在變數,靠著民進黨出錯來寄望贏得2016保衛戰是不可能了,所以朱立倫採取“內守外攻”的策略,對國民黨內部以穩定改革為策略,而對民進黨則是採取攻勢,“國民對決”才能鞏固現有基礎,引導民意新走向。是否反攻有望,聲勢已起,就待2月補選結果出爐。
2016,原以為新人對決,小英遇上阿倫,結果現在阿扁回歸、老李(李登輝)出手、柯P放炮、英九大兵伺機而動,一場大戲這才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