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門1月:新老問題交織理還亂,新班子顯魄力開局良好

2015-03-31

澳门月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議員醫療家暴

■1月21日,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在澳門旅遊塔舉行年度記者招待會。旅遊局局長文綺華宣佈,初步統計,2014年訪澳遊客首次突破3000萬人次,全年澳門共接待入境旅客3152萬人次,年增長幅度達到7.5%,超過預期。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澳門一月,在特首崔世安“聚智同心建澳門”的元旦賀歲中,拉開帷幕。儘管賭收持續下跌,博彩業進入調整期,但市場仍洋溢著一股正能量,澳門人並不悲觀,去年全年破三千萬人次旅澳,很好地詮釋了此消彼長的道理。只是小城承載力有限,社會寄望輕軌早日建成通車,破解交通瓶頸,然而工程嚴重延誤,民眾須再等五年。同樣是五年,譚司的五年醫改系列舉措起步,就實打實地讓人看到解決輪候長、睇病難等諸多醫療問題的希望。社會熱議還包括其對家暴“零容忍”的鮮明取態,而馮志強的不當言論,引發眾怒後不得不自打嘴巴收回。眾怒就是“正能量”,保安司司長正是借著這股正能量,動真格一舉端掉“沙圈”,又令警隊內部“誘姦犯”無處逃遁,社會一片叫好。這些雖都是他們應該做的份內事,但民眾願意把新班子這種良好、積極的開端視為“新”,並希望成為“常態”,因為真抓實幹的魄力官員,在本澳太少,民眾太需要且等得太久了。

新通關措施呈削峰效果,

來澳旅客全年破三千萬人次

2015年新年第一天,拱北、橫琴、跨工區等口岸客流高峰穩定,新的通關措施削峰效果顯著,各口岸通關秩序暢順,其中拱北口岸出入境客流約34萬人次。

1月1日清晨,新年的第一縷陽光尚未灑向大地,拱北口岸出入境大廳已在燈火通明中準時於早上六時開關。過往每逢節假日,口岸廣場例必人頭攢動的排隊長龍,現如今大為紓緩。三關措施自上月18日實施後,經首個節慶假日檢驗,削峰效果相當明顯,拱北尤為顯著,從早到晚人流不絕,但人流出入有序。其它兩口岸當日出入人流明顯少於拱北口岸,旅客通關更是氣定神閑,悠然自得。據統計,三天元旦小長假經各口岸出入境合共超過120萬人次,內地人佔63萬多,旅客較去年同期明顯增加,但多個旅遊熱點並未出現“逼爆”情況。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認為,人流入關後,政府治安部門及時在新馬路採取人潮疏導措施,效果良好。他稱讚蓮花口岸吸引旅客經此到橫琴遊覽主題公園,是“好現象”,有助粵港澳旅遊合作示範區的建設。在筆者看來,這一方面得力於三關延關或24小時通關便利,另一方面與旅遊局近年大力推廣論功、論區行賞,引導旅客至尚未飽和區域,和開闢新旅遊線路並加大宣傳是分不開的,如此才有去年來澳旅客破三千萬人次的記錄。

據1月21日旅遊局數字公佈,去年入境旅客3150多萬人次,較2013年增7.5%,其中大中華旅客逾2800萬人次,旅遊局預計今年旅客仍有5%增長,達3300多萬人次。旅客創新高,這在賭收七連跌時期,旅客數字不跌反升,反映出旅客訪澳不僅為博彩,購物、享受美食、參加活動的旅客在持續上升,是個可喜現象,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本澳的承載力已“頂到天花板”的深度危機。旅遊局料今年春節將有84萬人次湧澳,小城承載力“爆燈”議題近日再次被激活,擔憂遠勝自豪感。政府卻仍以“增加旅遊設施、分流”來回應,這未免簡單表面,一個城市承載力豈是“分流”就能解決?有研究指本澳旅客承載力的上限約為2900萬人次,現時是已飽和還是“爆煲”,當局與坊間一直未在最大承載量上取得共識。也許等到輕軌通車後,政府方能具體規定出承載力的參考指標數來吧?然而——

輕軌工程嚴重延誤,

超預算百多億令人咋舌

審計署1月19日發表《輕軌第三階段專項審計報告》,罕有以七十頁篇幅“揭發”輕軌工程進度失控致嚴重延誤,市民要多等五年,首期工程才竣工,而工程費估算已由最初42億元,增至142.73億元,肯定未封頂。報告批評,負責監督的運輸基建辦公室對項目投資估算亂籠,不依法監督顧問公司及承建商。行政長官辦公室同日晚表示,已就審計報告提出的意見及建議,立即批示,促請運輸工務司司長責成運建辦落實檢討執行。

對此,運建辦在回應推高工程費原因後解釋,在澳門半島路線方案仍未確定情況下,難以落實及不斷更新項目投資估算,但承諾待落實澳門段興建年期等資料後,定必更新整體造價估算。負責氹仔段的承建商得寶建築負責人表示,交通樞紐工程在投標時已經向當局提交封閉名門世家前道路的施工方案,但當局一直未能如期交場,直到目前為止亦未提供更改地庫後的設計圖則,是導致交通樞紐項目工程延誤的主要原因之一。立法會議員何潤生批評運建辦將問題“收收埋埋”,敦促該辦儘快坦白交代輕軌工程進度。“超支、延誤”成公共工程“常態”,源於多部相關法律制度不合時宜,導致政府未能監管好承建商,變成輸家,影響公共利益。立法議員關翠杏指出,審計報告揭示運建辦無法有效監督承建商,更沒有有效的違約處罰機制,相關問題更是本澳公共工程存在已久的通病。如何收拾輕軌爛攤子,考驗特區政府魄力,特首、工務及法律範疇司級官員、運建辦均責無旁貸。議員高天賜則主張,對總開支超過4000萬元的重大公共工程撥款,應先由立法會審議,政府也應加快完成《預算綱要法》。

工程延誤、預算超百億,最心痛的莫過於百姓大眾。輕軌是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環,是解決城市交通亂局的關鍵,居民對工期進展最關心,偏偏卻最刺痛百姓心。早有政府與輕軌車廠承建商的“百年石屎”和地質問題起衝突,溝通後好不容易重上軌道,但進度卻慢如蝸牛,絕非“好事多磨”這樣簡單。審計報告爆出是“人手長期不到位”惹的禍,更深層次是運建辦對承建商監管不力,一句“人手不足”,“工作計劃”即可更改,卻又無法追趕進度,政府更未依法辦事,採取進一步行動跟進。而澳門段幾時鋪開動工,仍然無法預料。經過多年的諮詢、設計及修改後,連走線都未完全確定。政府在勸喻居民求同存異,達成共識時,常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不惜打出“公帑牌”。諷刺的卻是政府本身對輕軌預算從未講個清楚,被嘲諷為一筆“巨額糊塗賬”。在賭收跌勢未止,政府庫房或遭影響的形勢下,一個上百億元的公共工程預算可隨意無度,社會實難接受。

家暴法一般性通過,

馮言論惹火被迫收回

社會難接受的還有議員馮志強的“愛你即打你”言論。

1月13日,備受社會關注,擾攘多時的《家庭暴力防治法》在立法會經三個多小時討論,終以28票贊成,四票反對,一票棄權,獲一般性通過。列席會議的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強調,立法是希望家暴受害者得到適切保護,不應糾纏於家暴是公罪或半公罪,而應嚴格定義家暴行為,透過修改刑法典,將符合家暴定義的行為列為公罪。

“家暴法”立法以來,幾經周折,當中糾纏公罪與半公罪就經歷三年多。這次立法會對受害人被打得遍體鱗傷,精神虐待,性侵犯,限制人身自由等不法行為就是家暴並列為公罪均無異議,爭論焦點在於“輕微家暴”的界定,公罪與半公罪以及“零容忍”的權衡。議員吳國昌認為,所有侵犯身體完整性行為都應列作家暴,才能做到“零容忍”。多位議員擔憂,傷害身體健康且後果非屬“輕微家暴”的定義含糊,接觸家暴的前線警員難作判斷。黃潔貞問政府如何培訓前線人員去判斷家暴行為?法務局副局長梁葆瑩引述社服界的意見指社服界希望普通傷害中屬嚴重的才讓公權力介入,並非所有意氣之爭(如“摑一巴”)都列公罪,否則進入司法程序,中止訴訟需時兩年,可能會對家庭造成困擾。政府權衡輕重,他認為最重要是防止家庭暴力,加強對受害人的保護。譚俊榮強調,本澳社會對家暴零容忍。

但馮志強認為家暴“零容忍”激化家庭糾紛,列公罪難破鏡重圓。他以“愛之深,恨之切”,“如果我不愛你,就不會打你,打你即愛你”來形容家暴是家庭經常遇到的問題,又指“有人越被打越開心,有人喜歡被虐待”,因為“不痛快不快樂,是真有其事”。他說一個家庭有磨擦很正常,當局應通過疏理、輔導解決,清官難斷家務事,司法的最終目的是希望有問題的家庭能破鏡重圓,假如定為公罪,無回旋餘地,將令到不少家庭破裂,因此不贊成“零容忍”,最後他投了棄權票,也是“家暴法”審議通過中唯一的一張棄權票。

但其言論很快遭到社會抨擊。有團體批馮“鼓吹家暴”,言論“歧視”,令其向公眾道歉,24日還組織遊行抗議。有聲音質問,儘管議員議會發言可毋須負法律責任,但作為委任議員,怎可不支持政府議案?指出這種官委、間選議員根本就該下臺,立法議員應全民直選。眼看事情鬧大,21日,馮志強不得不把“唔愛你,就唔會打你”,打得“越痛越快樂”的惹火兩句收回。稱其本意非鼓勵家暴,而是要“家和萬事興”。而有一點是肯定的,筆者認為,“男尊女卑”、“父權”思想,這種傳統、腐朽的封建文化,馮受其影響很深,故此才有那些不當言論。雖然不排除少數婦女有“不打不痛快”現象,但那只是一種追求感官刺激的病態心理,而非人喜受虐的本性。本質上大多數婦女善良勤勞溫柔孝賢,相夫教子,相敬如賓,追求尊嚴平等自由與人格獨立,經濟自主,是為婦女潮流認知,普遍心聲。馮未認識到這些,錯把少數個別畸態偏好,當成普遍意義追求,所以觸發眾怒,而非只“觸痛某些人”。誠然,坊間常有“打是情罵是愛”之說,可那不過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做起來,人還是常用道理說服,用呵護關心,用尊重來包容體恤女人,而非用暴力言行或精神摧殘來體現。

“誘姦案”轟動社會,

亡羊補牢諸多問題

立法的目的是防止犯罪。知法犯法就必嚴整,尤其對執法者,譬如,警察。澳門警方上月底破獲一宗利用網絡誘姦少女案件,就是一個入警不久的九零後治安警所為。其利用社交網站假扮“嫩模”,向十八歲及以下少女交換裸照欣賞,再以對方裸照要挾滿足其淫欲,先後九名少女中招,其中六少女被迫與其發生性關係。最後一次犯案是在去年的十一月,當時一少女實在難忍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挾,忿然報警。可是警方在其電腦裡卻找不到一張裸照,只好放了他。就在淫警竊喜逃過一劫不久,電腦專家終使電腦中的裸照還原,且數量達1700多張,如此又將其抓捕,上月底進入起訴程序。案件公佈後,本澳社會一片嘩然,出自紀律部隊的知法犯法醜聞,很快成了跨年度焦點,時至今日仍餘波未了。

在1月4日的“澳門論壇”上,觀眾就學校性教育,家庭關愛,警察心理、道德培訓,網絡交友,學校周圍色情傳單等方面缺失與亂象進行深入分析討論,查找原因,呼籲反思,修正風氣,吸取教訓,同時獻計獻策,籲請廣大青少年加強防範意識。有學生分析指學校生理課幾乎不上,“性教育先導學校計劃”亦形同虛設,學生大多自學或向網絡瞭解,難免良莠不分,青少年心理不成熟,便很容易成為犯罪分子引誘上鉤的目標。教育局對事件聲稱高度關注,並感“震驚”,但歸咎社會風氣和網絡,指學生上當於疑犯“低劣手段”,當局卻毫無自省自究或督促學校在引導方面進行檢討過失,筆者不禁要問其“震驚”是否錯了地方?自然家長在事件中也責無旁貸。自子女出生,陪伴他們成長,家庭教育視為第一課。可在是次事件中,父母聲稱平時工作太忙,和兒女溝通幾無時間,結果直至司警通知,才發覺女兒遭人侵犯。父母的“忙”,讓女兒付出一生的痛,這代價未必也太沉重了吧?同樣,那個九零後罪犯,失缺家教,由人變成魔,披著警察外衣,父母還以為其人格有多正,殊不知為欺騙性更強,危害性更大的色狼一個。可令人奇怪的是,如此害群之馬居然能通過入警的心理考試,甚至職業道德培訓過關,拷問保安高校是如何把關的?據悉近年紀律部隊成員牽涉罪案接二連三,有當“保護傘”,借職務之便販毒,助賭客偷渡等等,已非“個別事件”所能說得過去。當雪球滾大,問題爆煲,不但警察形象受損,融洽的警民關係都將喪失殆盡,試問這還如何取信於民?

警方動真格搗淫窩,

強執法保博彩健康發展

保安司新任司長對此自然深知,揪出內部害群之馬後,又以雷霆之勢掃除學校之外,賭場周邊“黃毒”環境污染。1月11日,司警宣佈偵破回歸以來本澳一個最龐大賣淫集團,兩名酒店高層涉嫌利用職權及工作之便,聯同另外三名酒店職員,招攬內地女子來澳賣淫,庇護在酒店內,向每名女子收取15萬元入場費及每月10000元保護費。司警透露,在過去的十三個月裡,該集團曾招攬2400多名內地女子來澳,涉款逾四億元,是次連串搜查行動中,司警檢獲逾百萬現金,查獲大量安全套和潤滑劑等性用品。12日,警方將所拘捕的六名男女主犯及96名賣淫女,合計102人,移交檢察院處理。

早在去年四月,司警收到線報,指有犯罪集團在新口岸葡京酒店操控賣淫,有酒店高層職員包庇參與,在酒店大堂“沙圈”操控大量女子,集團成員並涉及酒店大堂以及保安部經理,又聘請內地人當手下,於是展開調查。調查發現,集團運作超過一年,有人於2013年開始聘請王女任高級經理,其獲授權控制和分配予“囡囡”用作性交易多間酒店房。其他成員則負責裡應外合,保安部經理和前堂職員負責“睇場”,讓“囡囡”在大堂“沙圈”遊走拉客,一有風吹草動,實時通風報訊。涉案司機擔任“雞頭”,透過網上等不同方式全方位物色賣淫女子加入集團。如此,酒店大堂內商場由早到晚,都會見到濃妝豔抹、衣著性感的女郎不斷游走,凡見有男士途經,便會拋出一句“去不去?”,港澳人習慣戲稱該“風景線”為“沙圈”,箇中玄妙,盡在不言中,儼如澳門一個“另類景點”。

然而,“沙圈”不是陽光照不進的地方,一直以來警方常突擊巡查,每次行動必帶走一批性感女子。但巡查過後,“沙圈”春光依然,警方過往多次在“沙圈”執法未見實效,被坊間諷為“花瓶”行動,以至葡京“沙圈”得以存在數十年之久,直到今次司警從“情報”到“破獲”,運作僅一年多點時間,就把“沙圈”一舉端掉。這“時間差”自然引起本澳社會議論紛紛,認為賣淫集團操控主腦何某為賭王何鴻燊的親侄,才敢把淫窩做成本澳回歸以來的最大最強。無奈時移世易,隨著何鴻燊叱吒濠江不再,新上任的保安司司長第一把火便燒向“葡京”,持這種推論、觀點的在本澳大有市場。但黃少澤回應傳媒質疑葡京“沙圈”多年以來都有賣淫女子“搵食”,為何警方現在才執法時稱,不存在“以前唔做,宜家先做”的情況,又提到不論涉案者是甚麼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警方的執法準則和職責。

事實上,社會主流聲音還是肯定警方雷厲風行,打擊犯罪動真格,認為對潛藏的犯罪起警惕及阻嚇作用。呼籲政府持之以恆、果斷執法,保障澳門為宜居宜遊城市。在筆者看來,是次搗毀葡京“沙圈”也起到風向標作用,震懾、嚇阻威力令博企不敢小視,其意義和影響也不亞於內地“東莞掃黃”。此外,賭場周邊龐大利益,向來被五湖四海不法集團視為肥肉,衍生大量罪案,對澳治安構成嚴重威脅,更直接影響博彩業生態和利益平衡。若想確保本澳博彩、旅遊業健康發展,前提必須要有穩定的治安環境。有效打擊涉及賭場周邊黃、毒、搶奪等罪案,不單斬斷擾亂賭場秩序的魔爪,更重要是遏制黑惡勢力坐大,確保澳門長治久安。

醫改系列舉措,

引社會反響熱烈

鐵的手腕,看准了便果斷出擊,顯現黃司魄力所在。社會文化司司長譚俊榮自不甘落後,上任伊始即落區體察民情,其言行又引發社會強烈關注。1月5日,譚司聯同司長辦團隊到山頂醫院巡視急診大樓及各項設備,瞭解醫院運作,實地體察居民候診及取藥時間,與近百名醫護人員座談,回應訴求。承諾今年會落實聘請529名醫護人員,其中七成三屬醫生、護士、藥劑師等,“一個都不能少”,既為補充衛生部門近年嚴重的人員流失,亦為更好規劃評估未來離島醫院需要的醫護人員數量做好準備。同時爭取短期推出手機應用程序,實時發佈各醫院候診人數,助減病人候診時間;另將加強培訓專科醫生,改善晉升制度,稱完全有把握未來五年會是醫療建設“最光輝的五年”。

這些措施在社會各界尤其醫護界引起不同反響。衛生局局長李展潤坦承,增聘醫護人員有一定困難,會儘量簡化招聘程序。議員黃潔貞對一年內聘幾百名護理人員,擔憂護理人員因此大量流向醫療市場,造成公私營市場人力資源失衡。北區社諮委李衛燕、阮志輝表示,要令澳門醫療服務提升,首要提升醫療人員的專業能力,為全澳醫療人員提供學習機會,尤其是專科培訓。澳門公立醫院醫生協會理事長羅亦龍認為,培訓專科醫生並非一時三刻能夠完成,短期內當局可考慮與更多私營醫療機構合作,分流部分輪候病人。至於推出手機應用程式,讓市民即時知悉全澳醫院的輪候診治人數,五十多歲的李太表示,本澳老齡化嚴重,不少輪候病人都是長者,未必懂得使用智能手機,建議當局透過電視或電臺提供有關資訊。也有聲音針對譚司“一年內建立健全醫療制度”表示懷疑。僅以醫護人員實行專業資格考試為例,建立一個統一考核制度從2009年到2013年就拖了整整五年,至今尚未有確切的執行時間表,質疑譚司今年內建立“健全的醫療制度”,那政府之前都在幹嘛?

筆者認為,倘要讓市民對本澳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恢復信心,改變現狀,當局須下定決心,有序縮短公共醫療服務輪候時間、優化設施,提升醫療服務質素,其中穩定醫護團隊尤為關鍵。未來宜打破法律滯後、聘請醫生需時等困局,加快行政程序,藉引進鄰近地區醫護專才來澳“助一臂之力”,增強醫護團隊實力,引進先進醫療經驗,但必須嚴格訂定外地醫護人員退場機制,設完善制度,形成良好合力。當然,凡事說易行難。譚司決心已下,坐言起行,魄力及執行成效如何,時間將檢驗一切。

猜你喜欢

議員醫療家暴
要勇于向家暴说不
醫療糾紛 依法維權 大陸台商對醫療損害責任的法律須知
并非受伤才定为家暴
反家暴立法二十年
这样向家暴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