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吳子薇:改變,我們在做

2015-03-31

澳门月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廣州競爭年青人

受訪人:吳子薇

整理人:卜樂

看似一成不變的澳門,改變的社會心態卻悄然而生,當文化、在地、青年、北上這些似乎不相關的詞彙交匯在一起的時候,發現別人眼中“無為”的年青人卻有著超乎常人的正能量,引領著澳門社會發展的新風潮。

博彩之外,深耕新土壤

時下的青年崇尚改變、追求新潮,但選擇往往多有局限。三年前畢業季的時候,很多朋友考上政府工或者進入外資博企等大型企業,有了一份不錯的收入。對於自己,則想趁著年輕,多嘗試一些不同的挑戰,為夢想打拼一番。儘管大學和碩士專業分別是經濟、國際關係,但從小就已經對藝術、設計等深感興趣,也很喜歡收集一些花束、畫作,考慮到剛剛步入社會存在投資風險的問題,所以就想從喜歡的設計著手創業。歷經半年的籌劃後,總算自己的首家店舖正式新生了。當下,很多年輕人會抱怨澳門的經商環境,相較鄰近地區而言,澳門已經擁有優渥土壤:舖租沒有香港高,營業稅率也很低,同時政府又推出扶持青年創業的優惠政策,包括無息、低息貸款與各項補助。政府在審批程序上也很快速透明,所以青年創業可以得到較多實質的補助。

澳門經濟結構的非多元化,確實會給初創業者帶來不少困擾。但這幾年,很多改變卻在慢慢發生,政府扶植不少文化創意產業,讓年青人有了更多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才智,漸漸地,周圍不少朋友無論是初創業還是轉換工作,都開始轉向文化創意這種微型創業或者小型企業去打拼。當中有人從事攝影師、花藝師職業,也有人投身話劇、舞臺管理等,相較過去的單一選擇,大家現在有了多一種甚至是幾種的選擇。在內地、香港、台灣,這樣的選擇是存在的,不過在很多時候客觀條件卻很苛刻,想要把握住也非易事。而在澳門,這些微小的改變正如火如荼地影響著新世代的思維。 當然,人人都會有創造一番事業的夢想。單憑滿腔熱情是不足的,自然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生存。以澳門崛起的新興設計業為例,時下更強調個性化的設計,相對於傳統婚慶、生日等一條龍、模式化的服務,青年設計師更願意傾聽顧客的想法設計出屬於她的獨一無二、終生難忘的婚禮現場或者生日宴會。這樣的需求廣泛存在於年輕人、中產階級甚至是大型博彩企業之中,新需求自然開啟新市場,也為青年設計師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臺。

多元文化,激發無限創意

設計需要土壤、市場,更需要源源不斷的創意,而創意的基底便是豐富的文化底蘊。澳門這片土地因為多元文化的匯集而充滿魅力,從拉丁大巡遊、葡韻嘉年華的南歐風潮到媽祖出巡、舞龍舞獅的中國傳統習俗;走過一座西式教堂,不遠處就是中式大屋,世界上很難有一個地方像澳門這般精緻,如此細膩。年青人在這種多元融合、尊重包容的環境中長大,在這裡創業,自然擁有更多的創意來源,也給顧客提供了更多的設計選擇。通常一般人會覺得現在西式婚慶、生日佈置很流行,幾乎成為生活中的必備方式,紅地毯、白婚紗,五彩的燈光下交換戒指,早已經不是電視劇中的場景,這種浪漫的設計確實很多年輕人會喜歡。但在這幾年間,老上海風、民族風亦悄然興起。不少年輕情侶會主動希望採取傳統的中式婚禮,並融入現代元素,打造出時尚的復古風。這不僅讓當事者難以忘懷,更讓參加宴會的親朋好友印象深刻。

在多元文化的條件下自然能提供客觀的、多面取材的環境。現今,澳門新興設計界,包括這裡大部分成員都是土生土長的澳門人,同時也會吸納不一樣生活背景的朋友進入設計圈,例如廣州、台北等城市邀請的年輕設計師。因為多元團隊的組成,在設計創作與創新上經常碰撞出新的火花,很多的新元素伴隨著新成員的加入也會隨之誕生,對於顧客而言,這裡便有了外界接觸不到的獨特設計。

當在地青年選擇留在自己的家鄉發展時,都希望用一份微薄的力量去深耕自己的土地、自己的文化,更是希望澳門的文化與設計走入更多人的視線中。近年在一些國際化的培訓與學習場合中多了很多“澳青”的身影,在學習國外優秀設計方法與理念的同時,更可以表達出獨特的“澳門文化風”。在大中華的區域內,同行間切磋交流經驗,學習嶄新的創作元素,分享更加前衛時尚的設計,所以當青年、文化、創意這些元素集合時迸發出的能量往往出人意表。

北上設計,更靠勇氣

驚人的能量背後也需要大膽的選擇與異常的勇氣,半年前,N厘米在廣州設立了內地的第一間分公司,周遭朋友都很訝異,不理解為何有這樣的選擇。其實在內地,稅率很高,雖然舖租相對澳門便宜一些,但行政審批程序冗長複雜,並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容易。不過,勇於去挑戰一些新鮮事物也必然會收穫不少樂趣。從商業的角度看,澳門人口只有60萬左右,市場份額不高,一年雖然有數以千萬計的遊客來澳門,但對於設計界而言,這些卻無法成為穩定客源,因為很少有客人願意捨近求遠來澳門設計自己的婚禮、生日。但在內地,譬如廣州,有近1300萬的人口,文化上與澳門相近,經濟發展迅速,設計上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並且對於新元素的期待也更高。在這樣的情勢下雖然面對著內地同行的高度競爭,澳門設計師還是會有佔一席之地的機會,其實盈利多少並不是創立分公司最初的目的,接觸內地市場,學習別人的優勢才是初衷。事實上,在高度發展的廣州,同樣面臨到兩岸四地甚至是國際設計師的競爭和衝擊。這樣的競爭刺激更有利於團隊去探索、進步。回收成本並轉為盈利的事實也證明澳門人具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力,北上並非港、台的專利,這一片土地孕育出的年青人也可以在同樣的競爭平臺中一較高下。

對於很多人而言,會覺得澳門的年青人不如港臺年青人有創意,也不如內地年青人有野心,甘於默默無聞。其實澳門青年都很有想法。在過去單一的經濟結構裡,他們縱使有想法但卻不知如何執行,譬如有學生想去顧問公司就職,但國際大型顧問公司並不在澳門設分公司,而是偏好設立在香港、廣州、上海等國際化程度較高地區,這個群體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同時,他們也缺少年長的前輩或者學長、學姐可以請教相關經驗。因為大部分澳門人的選擇都是政府工、酒店工、賭場工,無跡可循、無人可問的局面頗為尷尬,更點出了青年人沒有可用平臺的處境。政府這幾年嘗試為本澳年青人搭建的一些平臺,成效也有待檢驗。但青年沒有放棄夢想的權利,如何把握更是必修的一次人生經歷課。

隨著2015的到來,社會給了青年新的希望與契機,未來也將擁有更多改變的機會,更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讓改變發生,讓澳門也因為這一代的年青人愈發精彩。

猜你喜欢

廣州競爭年青人
企業投資經營系列談同業競爭問題全面解析
美國的企圖是想「剪中國羊毛」
Discuss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
广州鲜切花市场最新价格
劍指電商價格戰
左右为难等
美在广州
缺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