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的基本策略

2015-03-31潘雪峰

体育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构建策略

潘雪峰

摘 要:在“快乐体育课堂”重构思路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的三个基本的策略:强调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强调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体验;强调学习过程是对话与交往。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关键词: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策略

“教育是要给学生带来乐趣的,”毛振明老师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好的体育课要达到四个目的:懂、会、乐、练,体育是从乐趣中来的一种文化,体育教学把体育的乐去掉了,谁还来学呢?”这样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枯燥的体育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者是教学实施,使学生通过体育学习感受成功、感受快乐呢?我们从一则教学案例说起。

表1是毽球发球教学设计的一个热身片段,因为在基本部分的练习中需要较多地进行下肢的练习,所以对下肢要进行专门的准备。

多数的教师在这个环节一般采用的是弓步压腿、侧压腿、活动膝关节等有针对性的练习,虽然这样的练习可以达到热身的效果,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程度是不高的,更多的学生是在教师的指令之下按部就班地完成练习。

所以本节课的热身练习换了一种呈现形式,采用了“疯狂毽球”游戏,就是学生按性别分成两组,一组人把毽子推倒,一组人把毽子扶起,1分钟之后用场地上竖立或者倒下的毽球数量来判断输赢。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练习的情况可以称得上“疯狂”,双方不断地把毽球放到、扶起,积极地跑动,寻找对方的毽球进行处理,在教学一开始就让学生迅速参与到运动中来了。虽然表现出来的是学生不断地争取胜利,但是我所需要的学生下肢热身也在不知不觉中得以完成。所以说教师要能够把教学目的隐藏到教学的呈现形式背后去,做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告诉与指令”,更多的应该是吸引。

当然要构建“快乐体育课堂”,做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学习中,是需要策略的。

一、“快乐体育课堂”强调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

从新课改实验开始到现在已经快十几年了,在目前的学校体育教育中, 广大体育教师已充分认识到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也认同“体育教学需要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这样的观点,但由于传统体育教学的惯性,老师们在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方面深入是不够的。

比如在《挺身式跳远:空中挺身动作》一课中,我发现由于空中动作的时间很短,学生很难体会到空中挺身动作的感觉,就是重复进行练习的效果也不佳,所以在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一个两人互动钻桥洞的游戏。一人从另一人先完成俯卧的桥下钻过后,做桥的学生再完成翻转变成“挺身的桥”,钻的学生再从下面钻过,完成一定数量后,学生间再进行交换。这个练习不仅直接激起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好地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练习,同时也强化“空中挺身”动作的体验,促进了动作技能的掌握。课堂的状态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那就是一个练习手段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变得“疯狂”,练习起来“乐此不疲,意犹未尽”。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说:“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意思是说儿童如果对学习兴趣盎然,则学习时必然心情愉快,能生动活泼地学习,这样进步自然不会停止。所以“快乐体育课堂”要求老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爱好与才能,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练习。同时,还要求老师对练习手段与方法要不断地求新求变,能够给学生强烈的刺激,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能够让学生获得快乐的高峰体验。

不知道还有多少老师能够回忆起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王仲生老师的《“低头看天”学滚翻》的经典案例,个人认为,这就是激发学生参与运动兴趣的最好诠释。

二、“快乐体育课堂”强调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体验

毛振明老师还说:乐趣不是嘻嘻哈哈。我们主张的体育教学就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经历磨难、经历挫折,但最后一定能享受到成功乐趣的教育活动。我们反对那些没有成功体验,只感受到无趣和失败的体育教育活动。

工作室成员在上水平五男生“分腿腾跃”复习课时,教师把课的学习任务划分成了四个不同的等级,依据难度递增的顺序分别是:跳低山羊、跳高山羊、跳低跳箱、跳高跳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两个目标进行练习。一个是初始目标(即一开始达到的目标),一个是终极目标(即课结束时要达到的目标),并告诉学生,只要能完成自己的终极目标就算成功。但是练习过程中要求做到:单起双落、起跳有力、快速顶肩推手、动作姿态优美。在练习中有两位学生引起了老师注意,一位身材肥胖、一位身材瘦小。他们选择的第一目标是跳低山羊(难度最低),终极目标一个是跳高山羊,一个是跳低跳箱。二人显然对于跳过障碍物有所畏惧,老师着重对他们进行了指导。最后,二人顺利实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而且那位瘦弱的同学还超额完成了目标(跳高跳箱)。在课的结束部分,老师专门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并让他们谈了自己的心理感受。

体育学习中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和先天身体素质有关,但是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同其他学生一样,他们也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教师应对学生的成功抱有热情和期望,应该为学生创造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和条件,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使这种可能成为现实。

在本节课中,教师安排了不同难度等级的学习目标,让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也使学习目标更贴近学生实际。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让学生自我设置两个目标,一个是初始目标,一个是终极目标,同时教师告诉学生,只要实现了自己的终极目标,就算成功。在这里,学生通过努力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就可以体验到成功的胜利。在最后教师让两位同学谈自己的感想,这是以往成功者才有的权利,这不仅仅是一次展示,更是一种奖赏,一种激励。

“快乐体育课堂”提倡有付出,有努力,有收获。让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可以找到自我认同感,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做精彩的自己,学生也就愿意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付出自己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主动参与,快乐学习。

三、“快乐体育课堂”强调学习过程是对话与交往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认为,学习是一种对话、交往行为,即学习是个体通过同他人的沟通而展开探究对象意义的行为,具体表现为与客观世界、与他人、与自身的交往、对话。新课程标准同样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生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

【案例】《“拔河”的拓展》教学流程设计(片段)见图1。

本课主要致力于发展学生力量素质。我们可以发现,拔河在本节课中发生了变化,以往形式单一,动作结构简单的竞赛拔河转变成了平衡拔河,并以此形式来共同完成一定的任务,练习的结果也从双方你死我活的竞争走向了合作,走向了共赢,同时也顺利地完成了预设的学习任务。

所以快乐体育课堂特别强调体育学习过程不再是告诉与指令,而是对话与交往。体育学习变成了学生个体与他人相互对话,相互沟通而展开学习的行为,同伴之间相互协作、相互交流,达成沟通、分享、共进,形成了学习共同体。在这里,学生有着共同的学习目标,每个学生并不仅是孤立发展的存在,更是在“团队”中的发展。在这里,学生可以尽可能多地进行知识、经验的分享和互动,这种分享和互动能促使学生感到自己团队的精神、自信心,并从其他同学的学习经历、学习经验中汲取富有价值的替代性经验,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品质。在这里,当学生个体的观点、行为符合共同体的要求,大家往往会加以赞许和鼓励,得到群体认同感,个体会获得更高的自尊、自信,也就会感受到快乐。

猜你喜欢

构建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