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国际经验借鉴及启示

2015-03-31陈建梅鞠霄霄

对外经贸 2015年1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体系国际经验借鉴

陈建梅+鞠霄霄

[摘要]目前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存在城乡差异大、服务机构项目单一、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就业需求信息渠道狭窄等问题,瑞典、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有很多成功经验,我国应学习借鉴这些经验,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政策体系,实现就业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有效提高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国际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118-03

[作者简介]陈建梅(1975-),女,黑龙江萝北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劳动保障;鞠霄霄(198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项目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4BJY032);哈尔滨商业大学重点学科、高水平大学项目资助阶段性成果;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XM-HLJ-2014071)。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共就业服务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和机构,运用公共资源帮助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和提升就业能力,帮助用人单位寻找合格劳动力的一系列服务性工作的总称[1]。在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的情况下,王浩林(2010)认为政府应以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为目标,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特别建议设立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劳动力输入地和输出地双赢[2];杜莹(2011)认为在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总体投入不足,城乡差异明显,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相对落后,使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难以享受平等的公共就业服务,应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体系建设和功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优化方法、建立评估标准,这样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才能日臻完善[3]。张海枝(2014)运用DEA方法和Mulmqist生产率指数,研究我国不同区域2005—2009年的公共就业服务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综合效率较低,大多数省份存在投入要素配置不合理和资源浪费现象;我国区域公共就业服务效率呈下降趋势,只有规模效率有所增加,而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4]。本文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分析了现行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不足,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即缩小城乡就业主客体差异、创新就业服务供给方式以及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

二、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在就业公共服务主客体存在差异

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城乡差异在服务主体上体现为,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将劳动者分为两个等级,即劳动力和人才。劳动力是指农民以及工人,人才普遍指大学生,劳动力市场与人才市场由不同的公共服务主体负责。大部制改革前劳动部门建立的针对农民、工人的劳动力市场,人事部门针对大学生建立的人才市场。大部制改革后,两个部门已经合并,但是由于体制、适用法律法规和运行模式存在差异,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到目前为止,两个机构依然分别运作,各司其职。在服务的客体上结构性矛盾突出,求职者总数大、素质存在差异,与生产需求不相适应,很多人员的技能素质较低,技能型人才短缺。

(二)政府就业公共服务项目设置单一

我国现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项目的设置上过于单一,多元化不足。当前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基本还是以政府为主的垄断格局,就业服务在专业性和针对性上较弱,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规范性较弱。经营性职业中介机构和非营利性组织发展滞后,而且二者难以有效合作,导致多元化、多层次的竞争性市场难以形成,限制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功能的发挥。

(三)就业公共服务机构信息渠道狭窄

目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功能以及场所的建设上还存在许多不足,各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管理不到位、场所建设不足,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信息网络覆盖面过于狭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因而无法有效反映社会的需求。由于政府的垄断,就业服务体系普遍缺乏竞争压力,不能够主动征求客户的意见并提升服务水平,而是只依据上级部门的指示或自身的需求开展相关服务。这些都造成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社会需求的变化反应不灵敏的现状。

三、发达国家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一)瑞典

1为失业者提供积极就业政策

(1)加强职业介绍和指导。每个失业者可在各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以便就业安置官员为失业登记者安排工作和提供就业咨询等。职业指导与咨询等服务一般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为求职者、调换工作者以及职业障碍者提供就业咨询服务,介绍不同职业的特点、要求和培训机会,并负责安置他们在不同的培训项目或暂时性的公共工程就业。

(2)实施公共就业工程。瑞典开展了临时性公共就业安排,通过兴建公共工程,为周期性失业者、季节性失业者和因为其他各种原因产生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临时性工作,同时也为在劳动力市场上难以找到工作的老人、难民等提供服务。这些工程是各式各样的,最初主要是集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后来被引入到其他一些服务部门,例如保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3)加强职业技术培训。瑞典政府采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将其年度预算的40%用于开展职业培训,随着失业率的提高,政府又采取了补贴培训的方式,其数额相当于失业保险金的数额,同时制订各种培训计划,加强就业培训以降低失业率。[5]瑞典政府根据失业求职者的不同情况和要求,将他们分散到各个专门的培训机构。针对没有专门技术、难以安置的失业者进行专项培训,使其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以满足求职中对技能的需要,克服结构性劳动力短缺。

2就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

3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瑞典政府对就业的法律保障十分完善,贯穿于个人工作的各个阶段,《促进就业措施法》保证个人找工作阶段可享受政府提供的职业培训等帮助手段,使其可以更快找到工作。《劳动法》为劳动者提供最基本的权利保障。《男女平等机会法》《年度休假法》《工作时间法》《禁止职业生活中歧视残疾人法》《禁止职业生活中种族歧视措施法》等也从各方面保障了不同人群的权益。《工作环境法》要求雇主应随技术、社会的进步不断改善雇员工作环境,提高安全和健康标准。《就业保障法》也为工人的就业安全提供了较充分的法律保障。《工资担保法》规定,如果企业遇到困难,向政府申请重组保护或倒闭时,政府有代替企业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的责任。endprint

(二)美国

1公共就业服务系统形式多样

美国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结构及特点形成地区服务资源,作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50个行政区域都有各自的就业服务重点;在所有行政区域内设有近3000个就业服务中心,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服务场所、服务设施及面对面服务,有效解决了残疾人、老年人、不懂计算机的人等特殊人群的就业需求。

2开放、完善的公共就业服务系统

美国公共就业服务系统服务内容几乎囊括了各个领域,涉及100多个网站。为了给大众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务,美国公共就业服务网整合了绝大多数网络资源,公众通过相关网页链接,在每个页面能集中显示一个领域的信息,同时提供可能相关的信息链接,或按照服务主题和服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引导公众快速找到所需的信息。

3就业服务内容分类合理

美国就业网络服务在系统规划、功能分区,门户网站服务栏目的设计、界面呈现、网站切换、查询搜索通道的设置等,都充分为用户的使用与体验着想。根据服务项目逐一展开,每一个主题或对象下面,都有一系列的分支项目;如果点击次数越多,会提示更多的服务项目,服务内容更加具体;如果所需服务仍未列出,可输入关键字进行搜索。另外,访问度高、被重点关注的项目会在热点区域展现出来,以便用户最快捷地访问。[6]

4公共就业网络服务信息系统发达

美国公共就业网络服务体系功能强大,内容丰富(见表2)。门户网站整合地区和数据库资源,根据用户需求匹配信息资源。求职者通过互联网注册个人求职信息,并对个人能力、职业技术水平进行自我评估。通过自我评估程序,求职者可以逐步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公共就业服务网站为求职者提供相关行业信息、行业特点、行业分析报告,综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确认自身职业需求。确认需求后,根据个性化需求,确定自己所需要更新的知识范围,来选择职业培训的有关内容。

四、对我国的启示

(一)健全城乡公共就业服务政策体系

借鉴瑞典相关政策经验,就业服务机构应对辖区内所有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在功能设置上,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要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城乡劳动者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档案托管等方面的服务,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就业培训和就业扶持均等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负责、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要求,建立农村劳动力定点培训机构,形成覆盖城乡的技能培训组织体系。同时,鼓励企业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劳动者根据自身需求,不断提高职业技能。

(二)实现就业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

美国的政府门户网站在就业公共服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公共就业服务由政府机构负责管理,政府不但要提供公共就业服务,还要在多元化过程中起到协调、合作、整合与管制等作用。公共部门、非营利性组织和私营部门在内的多个主体,共同为求职者提供服务,各主体间按照一定的分工原则,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合作机制,通过职能上的互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的质量与效率。

(三)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建设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就业服务都大力引进新技术,创新服务内容,建立互联网就业信息服务系统。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国经验,加快建立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见表3),设置LED大屏信息发布系统、自助求职登记系统、人力资源职业素质测评系统、远程面试与培训系统、市场决策支持系统为求职者提供更快捷、公开的信息平台。

表3我国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模块1功能信息发布系统1滚动显示用人单位登记的招聘岗位信息、招聘通知公告和其他相关信息,方便用人单位信息的发布和求职者的信息查询求职者自助求职登记系统1查询确定适合自己的招聘信息,点击确认报名按钮,系统会将求职信息自动保存到职业介绍系统,并自动打印求职推荐信测评系统1根据求职者输入的信息,分析求职者自身能力素质,为求职者产生一份综合的技能素质报告,对求职者就业提供帮助远程面试与培训系统1招聘单位可通过该系统发布招聘信息

求职人员可进入远程面试参加网上视频招聘

培训部门可将这个系统用于远程教育市场决策支持系统1对就业系统中不同历史阶段和当前数据进行汇总,形成各类汇总数据,为就业服务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综上所述,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提高就业质量的突破口,我国应在借鉴发达国家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相适应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建刚完善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5(5):108

[2]王浩林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视角[J]北方经济,2010(12):10

[3]杜莹对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的思考[J]企业导报,2011(9): 20

[4] 张海枝我国区域公共就业服务效率研究——基于DEA和Malquist指数法的实证分析[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1):36

[5]劳动部考察团瑞典的职业技术培训[J]中国就业,1995(2):41-42

[6] 赵宁美国公共就业网络服务体系初探[J] 电子政务,2010(5):11-16

(责任编辑:马琳)endprint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体系国际经验借鉴
简政放权与还权赋能:经济发达镇创新公共服务供给体系问题探讨
国际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对北京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借鉴意义
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还需迈过几道坎
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国际经验及启示
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
浅谈中国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农业现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国际经验
《华盛顿邮报》转型的实践与借鉴
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的借鉴
婴幼儿早期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