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计:技术立身装备业才有未来
2015-03-31王高峰
王高峰
国内需求萎缩、市场下行、产能严重过剩,能源装备行业面临巨大压力,企业只有靠技术创新和技术立身,才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2014年12月底,东方电气曾召开了年度务虚会,就当前装备行业的发展势态做了细致分析,对公司新一年的发展规划进行了布置,也对过去几年的投资、发展规模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东方电气董事长王计认为,过去10年间,中国从一个电力非常短缺的国家成长为一个电力生产大国,2013年我国电力装机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这其中,东方电气作为我国能源装备行业的骨干企业自然功不可没。同时,东方电气也成长为发电设备产能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
正是过去10年的市场需求,催生了能源装备行业巨大的生产能力。然而,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社会用电量增长大幅回落,持续了近8年的1亿千瓦/年电力新增装机时代将永远不会再现。因此,未来几年,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将会面临订单匮乏的尴尬。
王计认为,面对当前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多装备企业的适应能力还未跟上,接下来能源装备业在转型调整中还有一段痛苦期。
产能过剩诟病
《能源》:当前经济下行,新增电力装机减少,作为能源装备企业如何看待眼下的局面?
王计:最近10年,中国搞电力装备和能源建设的人,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国家电力供应短缺的局面,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但现在,问题又来了。
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有高速的需求,出现了一窝蜂的局面,大家都跑马圈地,赶快上项目,争取早点上网发电。竞争的特点是,业主们求早、求快、求量。而这种畸形的发展持续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不断培育自己的生产能力,造成了今天产能大量过剩。
比如说2011年,我们一年的产量就达到了4266万千瓦,4266万千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装备一个中等国家。这个发展速度太快了,我们自己都感到很惊讶,国外同行也感觉很惊讶,觉得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但是这个纪录是暂时的,现在我们开始为产能如何释放,如何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而焦虑。而更大的压力是未来的经济新常态。中国的很多企业在经历了10年黄金时代高速发展以后,突然发现自己在重走那些发达国家老牌企业的老路,在经历着他们曾经有过的尴尬,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
《能源》:产能过剩会导致商家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
王计:是的,由于电力需求下降,投资力度减弱,造成了市场的恶性竞争,这种竞争带来的后果是,大家为了生存各自抢着压价格,这种局面甚至连用户都不希望看到,因为我们的商品必须确保技术、质量水平达到和满足用户的要求。但如果为了抢订单而不顾成本,不顾为技术研发而留下必须的研发资金,那么无疑造成各个装备制造企业在价格上相互残杀,甚至变成了自杀,延续下去,这是很可怕的。
《能源》:国内增长乏力,海外市场需求如何?
王计:目前国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综合成本上升,有人讲国内市场不足到国外去补,实际上这两个市场虽然不完全一样,但也有关联,当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发生后,包括金砖国家和周边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资金短缺,投资能力不足,投资风险加大的问题。事实上,这些国家有需求,但没足够的能力。
如果要到国外建厂,需要反复评估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态,这个国家将来在国际市场上会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和影响,如果要投资,还要去分析国别带来的一些附加的其他问题。当然我们现在国外有一些项目,我们正在做出一个合理的选择,来释放现有的生产能力。
技术立身
《能源》:与国外的能源装备巨头相比,我国当前能源装备业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差距在哪里?
王计: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国的能源装备整体上成长比较快,有些甚至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如水电设备等,我国设备所形成的性价比是能够满足于用户要求的。但与国外巨头还有差距,主要在科技研发能力方面。
技术成果是可以买来的,专利也是可以通过交易得到的,只要在市场上有买卖,你出合适的价格就能获得,但是研发能力是买不来的,研发能力必须自己一天天的培养。
过去我们的很多企业太功利了,就研发能力的培育,没有紧迫感,没有压力,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有很多企业,只是一种吃饭型的企业,就是满足于吃饭,微薄的利润的积累,也拿来扩张,不停地朝大做,而不是朝强做。最终是产能上去了,技术却在“不进则退”中落后,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能源》:东方电气在技术研发上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计:东方电气如果想在未来能够有所作为,能够在未来还继续保持自己的品牌效应和自己的市场地位,一定是靠技术立身。未来要靠技术打天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靠产能打天下。
这些年来,也许你会发现我们兼并、收购做得不多,我们上市拿到的资金都用于投资组建中央研究院了。从构建研发基础开始做,目前研究院的第一大功能是筑巢引凤,这个效果大家都看到了,我们现在有三十六、七个博士,还有千人计划的科研领军人才等。
《能源》:国外的几个大品牌近期在做并购,如日立跟三菱,GE跟阿尔斯通,您如何看待这种并购?
王计:这些兼并重组的行为首先是被市场逼的,但这种并购又有很强的战略性。阿尔斯通和GE的这个组合,我个人认为是珠联璧合,完全的优势互补。从布局上看,阿尔斯通拥有欧洲、亚洲的市场,美国有它的传统优势,而GE拥有融资能力,又拥有资金实力,所以这一组合,可能会成为世界上的经典案例,他们两家结合将对世界上所有的发电设备制造企业构成强大的威胁。
事实上,目前国外已经进入了寡头垄断了,而我们中国还处在春秋战国,但是中国应该怎么做,大家也是各有各的看法,无论从氛围上、理念上、行业的引导上,还是从国家宏观调控的角度上,目前行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导向,业内人还需要一个研究和形成共识的过程。
下一个十年
《能源》:在能源装备领域如何看待下一个十年?发展空间还有多大?
王计:我们国家提出要建设全面小康,老百姓小康水平的标志之一包含对电力的消费。目前,我国人均电力装机仅为一个千瓦,我想这样的装机水平可能不能算小康社会,与美国人均3个千瓦的装机相比,我们在国内还应该有很大的需求空间。
另一方面在国外,我们寄希望于国家一系列外交战略的带动,例如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我们很想跟进,并为之服务,这个可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机会,但这也就要求我们技术、质量、性价比等都能够跟得上。
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会更多地强调技术立身,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把过去在生产能力增长上的投入,转向在研发能力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向强、向优方向去迈进。比如怎么把互联网的技术引入,怎么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化,怎么能够实现由过去的国家定型产品向满足用户需求的定制产品转化,怎么实现制造过程进一步智能化,提高产品的质量等等。总体而言,能源装备行业要靠技术打天下,要靠创新才能有未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