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会成为产业典范么?
2015-03-31
新兴成长的中国LNG离一个市场传导机制灵敏、竞争秩序规范的模范产业还有较大距离,但它依然值得看好。
在本期《能源》杂志的封面文章中,我们尝试着对最近10年在国内兴起并一度繁荣的LNG产业重新解构。在发掘产业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仅仅在国内出现了10年左右的新兴行业,从业者们依靠自身的努力在较为封闭的油气行业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现在的全行业低迷可谓是给LNG产业浇下了一盆冷水。从旁观者的角度,我们观察到,尽管从一开始就被认为是独立于传统油气行业的市场化产业,但是LNG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行业自身还存在着明显问题。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面对全行业困难的第一反应不是降低成本、开拓下游,而是奔走呼号,期待政府出台利好政策,甚至进行直接的价格补贴。
这些举措正是之前(包括现在)很多煤炭企业做过的事情。对于刚刚从订货会式的计划经济走入完全市场竞争的煤炭企业来说,这种行为可以被理解。但对LNG来说,也许并不是最为紧要的。
中国的能源行业有着比绝大多数行业都要庞大的国有资本和行政力量。这也就造成了在能源行业中,几乎所有人都会下意识的将等待来自政府的支持作为行业脱困的重要手段和方式。
曾几何时,我们认为可再生能源行业是能源行业中市场作用更强的典范。但是两个问题没有让这一理想状况出现。首先就是从2012开始,陷入市场低迷期,直到今天也没能完全恢复;其次,可再生能源行业从兴起开始,就较为依赖补贴“输血”。时至今日,反而逆市场化潮流更加大行其道。
与可再生能源行业相比,LNG并没有太多优势:上游资源被国有企业把持,下游市场开拓有较大的成本压力。
上游资源是卡住LNG行业的关键。在民营企业进口LNG的格局还没有扩大之前,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资源几乎是LNG工厂唯一的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原料供应的单一就意味着风险更大。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价格。天然气价改两年内,只涨不跌早已引起业内一片怨声。从陕西LNG工厂宣称“不降价就停产”,到工厂搬迁,LNG工厂似乎除了等待政府指导价的变动,并无太多办法。
而下游市场的开拓更显示出了目前LNG行业存在的无序性。往往一个地区被开发出了LNG市场之后,各个企业就开始大打价格战,削减了企业培育市场的积极性。
如果这些问题得以一一解决,LNG面对的将会是上下游充分且合理的市场竞争,能够对价格有着最快速的反应和应对。
我们希望LNG能够成为行业的典范,让市场的概念开始在各个能源行业中生根发芽。因为LNG不仅像新兴产业一样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还可以为积弊丛生的传统行业提供改革的借鉴和突破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