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玉米制种技术
2015-03-31张博坤
张博坤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增长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农业经济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农业作为我国的基础产业来说,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将对玉米的制种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玉米;制种技术;要点
玉米的种植技术对玉米的生产效益有着决定性的重要作用。玉米的制种技术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掌握玉米制种技术的要点不但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而且对促进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玉米制种技术简介
制种的广泛定义是指将已经成功培育的新品种进行实际的生产。制种技术是农行技术领域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创新。而制种技术也被广泛地运用在玉米种植当中,这项技术的应用也给我国的玉米种植产业带来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若玉米杂交种子的质量高,品质好,才能保证其既高产量又高效益。而目前制约杂交种生产利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种子的整齐度,发芽率以及种子纯度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玉米低产,低效益。因此,对于玉米的种植来说,要想获得好的收成,就要不断熟练掌握好玉米制种技术的要点,严格落实玉米制种技术当中的关键步骤。
2 玉米制种技术的要点
2.1 制种地的选择与隔离
玉米制种田地的选择十分关键。首先,制种地要满足隔离条件,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必要的隔离空间。其次,土地的肥沃程度要达到一定的要求,例如不能是芦苇杂草地,不能是盐碱地,也不能两三年未种过的前茬地,土地的肥沃程度至少是中上等才比较适合玉米的种植,一般的制种地都要在种植前施加底肥。像东北地区的土地一般均为黑土地,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土层深度较厚,供水也方便,很适合玉米的制种要求。除此之外,玉米制种地要求定期有五百米以上的隔离空间,并且隔离区外不能种植其他品种的玉米 [1] 。
2.2 玉米种子的前期处理
玉米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前期的处理,这样可以帮助种子有较高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首先,玉米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阳光下晾晒。在播种前的三四天要将玉米种子铺在室外进行晾晒,这期间需要注意的是晾晒时要将玉米的母本和父本分开进行晾晒。其次,要保证种子的完整性,即在播种前要将有缺损的种子和其他无关的杂质去除,充分保证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最后,玉米种子还要用药物进行拌种。拌种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止种子在发芽或生长的过程中被害虫侵蚀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拌种所用的药物种类及其比例的控制可以根据制种地的特点进行配置。
2.3 播种的技术关键
玉米播种技术的关键要遵循以下关键点。第一点就是玉米制种的播种时间要适宜。一般播种的时间是四月中旬左右,像东北地区可能会根据气候的特殊性和差异性而推后。播种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最好在几天内就完成玉米的播种工作。第二点是要合理选择玉米的播种方式。普遍采用的播种方式是父本采用人工点播的播种方式,而母本则用机械点播,两者均要铺上地膜。第三点是玉米种子要采用分期播种的方式。即第一期将母本与父本的百分之七十一起播下。第二期再将剩余的百分之三十父本播下,两期的时间间隔大约为三天。第四点是要合理确定父本和母本的播种量以及行间比 [2] 。
2.4 田间的去劣去杂
玉米制种地的去劣去杂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关系到玉米的整个生长环境。在最早期的时候,将弱苗,病苗,异苗以及杂苗及时拔除,留下较为健康的壮苗。除此之外,在玉米拔节后,要将不符合形状,高度以及玉米叶片的颜色和光泽度存在问题的玉米及时的清理掉。之后在去雄前要进行一次彻底的田间去劣去杂。最后一次去劣去杂要在晒场进行一次选择。在玉米脱粒前根据玉米粒的形状,颜色等进行去劣去杂选择。
2.5 管理技术要点
制种地的田间管理也要掌握一定的要点。在玉米出苗初期,要及时查看出苗的情况,若有土块板结等影响玉米生长的不良现象产生时要及时进行破除。玉米的间苗和定苗是玉米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该项工作的实施对玉米的经济收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玉米间苗和定苗的时间要合理把握,千万不要错过最佳时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除此之外,制种地的杂草要及时清除,若除草不及时,会对玉米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浇水的时间要合理把握,浇水量和浇水间隔要符合玉米的生长需要。目前采用滴灌的浇水方式很受玉米种植户的喜爱,简单,方便,高效。总的来说,对于玉米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勤观察,勤动手,合理科学地在适宜的时间开展正确的田间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管理技术的好坏将直接决定玉米最终的收成和效益。
3 结语
玉米制种技术的研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将继续推动该项技术往更高效,更科学以及更完善的方向发展。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玉米制种技术的研究与创新还将面临很多的机遇与挑战,在 提高该项技术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我们还需加强与国际间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将我国的玉米制种技术发展到新的高度上。
参考文献:
[1]杨林.玉米施肥对于产量和效益的影响[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21(1):64-65.
[2]李洪波.玉米种植技术[J].东北农业,2014, 18(1):78-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