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鄂西土家族传统舞蹈“肉连响”传承的几点思考

2015-03-31陈晓蓉吴洪英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土家族传承

陈晓蓉 吴洪英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对“肉连响”舞蹈的起源发展现状做出一定的了解,并针对“肉连响”舞蹈的起源发展历史以及发展现状,结合当地的体育人文发展现状,给出了关于“肉连响”舞蹈传承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肉连响 土家族 传承

一、前言

土家族由于地理环境以及交通环境的原因受现代化文明的影响较其它民族更晚。其独特的生存生活条件有很多自己独特的娱乐生活方式,也有许多比较传统的体育项目,如耍石砣、打飞棒等。其中“肉连响”是湖北省利川市土生土长的、以独特的肢体表演为主要形式的土家族少数民族地方舞蹈,流行在该市的都亭、柏杨、汪营一带。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2007年6月,利川肉连响进入湖北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非物质又化遗产名录。肉连响相传是起源于行乞人员为了获得人们的同情,在身上涂满了泥,并拍打身体各个部位已发出特有的声音的一种表演方式。吴修富老人是肉连响的重要传承人,在行乞人员的言传身教下把这个传统的行乞方式做了一定的整合改编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肉连响。肉连响作为传统的民族舞蹈,把秧歌舞、耍耍、跳丧舞、莲湘等民间舞蹈的动作融为一体[1]。肉连响起初是没有专门的音乐曲调,主要通过人们的即兴演说方式呈现,歌词比较简单朗朗上口。“肉连响”多为男子表演,表演场地不限大小。由于动作和声响关系密切,表演时只穿背心、短裤或者干脆赤膊上阵,既不需要道具,也不需要更多服装,所以极易为大多群众接受。它的主要动作有“秧歌步”“穿掌吸腿跳”“颤步绕头转身”“双打”“十响”“七响”“四响”“三响”等十几种[2]。“肉连响”的表演生动、诙谐、活泼、自由。在动律上,讲究“圆转”,顺着相击的部位不断改变身体倾斜角度,柔美协调。“肉连响”虽无唱腔、无伴奏,但口语简谱短而有特点,艺人根据演唱的需要,加上舌头弹动的声响伴奏,更增添了舞蹈的欢乐气氛。

二、对于肉连响的传承做出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政府部门宣传力度应加强

通过走访利川部分乡镇得知,利川当地居民对肉连响这个土生土长的舞蹈的了解很少。鄂西属于喀什地貌,生产文化水平相对落后,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受到外面世界的熏陶要远远多于本民族的东西。且鄂西地带一直都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土家族的传统逐渐被汉族所代替。作为湖北省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应加大其宣传力度,鼓励当地人民学习传统的舞蹈,让当地人民了解它的观赏性、健身性、娱乐性、教育性。使这种传统的体育舞蹈代代传承下去。

(二)中小学开展类似的舞蹈教学课程

作为民族传统的舞蹈就应该从民族最新的传承人开始抓起,学校就是这个传承的最佳选择。但应做一些创新与改编。首先,由于肉连响来源于泥神道开始以乞讨为主,后来演变为男子赤裸上身以拍打身体的各个部位而发出声音的一种舞蹈。在这个方面应该做出一些创新与改编。使其适合学校所有的学生学习。使女学生也能参与进来。这样更有利于肉连响的推广发展与传承;其次,肉连响的动作难度较大,在学校教学中因为是针对所有的学生,因其身体素质各有差异,应该改变其难度使其成为大众群体所接受的项目;第三,由于肉连响没有专门的音乐,在节奏上应该做出一些改变,把比较经典的肉连响节奏曲目进行改编使其能够形成一定的音乐流派,或者成为一个特有的音乐形式。这样在传播的过程中也更加具体化。第四,肉连响舞蹈主要以手掌击额、肩、脸、臂、肘、腰、腿等部位发出有节奏的响声而得名。所谓肉连响字面意思是连着肉响,表演形式过于粗犷,应该多加一些细腻的东西进去,使其更具有观賞性[3]。

(三)民间艺术组织应担当传承的重任

鄂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虽然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但是部分传统的民间习俗还是得以保留。其得以保留的一个很根本的原因是很多民间组织仍在发展,吴修富老人就是自立门户。很多传统的项目在新视角的冲击下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但因为有强大的民间组织有很多东西又得以继续保持。民间组织人员较少,且民间艺术家相对较保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民间艺术都失传,有的东西即使被传承下来了,也改变了原来的味道。所以应该加强对民间艺术的管理,使其不仅能发扬民间传统,还能传承民间艺术。

(四)广场舞的传承形式

广场舞蹈是一种舞蹈形式,它不受场地、舞种等限制,多是群众自发组织,以娱乐性、集体舞等特征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广场舞蹈的配乐往往是年度“神曲”。广场舞近年来十分活跃,无论大街小巷,你都可以看到人们扭动的身躯。肉连响以广场舞的形式得以传承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仅不限年龄性别,也不限场地器材,是一个十分好的推广传承方式。

三、小结

肉连响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表现艺术,保留着原始艺术的真挚本色,蕴涵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基因对于肉连响的传承应该给与极大的支持,文章对肉连响的传承给出了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肉连响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希望肉连响作为传统的民间舞蹈被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与喜爱。

参考文献:

[1] 段超.土家族文化史[M].民族出版社.2002.

[2] 编委会.土家族百年实录.土家族百年实录[M].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

[3] 甘世梅,王朝军.论鄂西土家族民族体育的开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9.24(5):93-95.

猜你喜欢

土家族传承
土家族情歌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族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56个民族56枝花土家族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