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院(校)系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与模式探析

2015-03-31杨雪妮宗有智齐瑞儒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人才培养

杨雪妮 宗有智 齐瑞儒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了解了现阶段我国体育院(校)系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体育技能型人才的内涵;探讨了我国体育院(校)系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模式的建立,并对此进行展望,旨在根据社会的需求,提高体育院(校)系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率,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体育院(校)系 技能型人才 培养 机制与模式

一、我国体育院(校)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较多,高中毕业生数量每年呈递增趋势,不少高校盲目扩大招生计划,因此,我国高校体育学类专业设置欠缺科学性,片面追求广泛,规模,且办学模式陈旧,而实际很多专业出现重复设置,教学资源浪费严重,而办学质量和重视程度往往跟不上,且各个专业的培养界限模糊不清,因不少学校以体育教育为主要专业,培养体育师资,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相近,专业与专业之间出现重复和雷同,造成高等体育院(校)系的办学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体制与社会的需要存在脱节现象。其二,因我国贫富差距较为严重,不少贫困地区的学校由于教学经费短缺,而我国体育院校现行的办学管理体制是主要依靠国家拨款,经费来源渠道狭窄,而各方面的开销只增不减,如此恶性循环,致使教学条件恶劣,师资队伍薄弱,办学缺少特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低下,造成教学质量严重下降。面临如此严峻的问题,体育院(校)系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进行革新,为培养具有渊博的体育专业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科研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人才而革新。

二、我国体育院(校)系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探讨

人才培养机制是指建立在本单位的现状条件下.对发现人才、培育人才起推动、协调和控制等作用的方法、手段及运动过程的综合体系或总和。那么,体育(校)院系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应该是通过整合和优化体育教育资源,以提升体育(校)院系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率,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为目的的。

(一)建立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培训机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多数人们追求的不再是生活的温饱问题,健康养生抓紧成为当今热门话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休闲时间增多,同时也对体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高等体育院校的责任便更加重大。体育院(校)系应确定科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目标定位,培养技能型人才就应根据广大人们的需求不断更新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加强专业、学科、课程设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切实为人民服务的专业技能,从而有效的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面和就业率。在学生毕业时,不仅要有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和教师资格证书,还应具有与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不仅要自己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还应学会如何教会和保护别人运动,才算真正合格的体育类大学毕业生。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政府和与有关部门也应该给予重视,有针对性的完善必要的激励机制,包括必要的精神激励、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

(二)健全市场就业的导向机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上的健身、娱乐、保健、营养卫生、康复等机构如雨后春笋,这些机构的出现导致社会市场需要大量的与体育息息相关的专门人才,所以教育结构的改革,不但可以使学校教育得到发展,又可以使人才培养与社会的需求达成统一。传统的只以培养体育教育类毕业生为主的培养模式很容易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脱轨,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也被限制在教育行业,对体育产业链的发展不能发挥直接有效的影响。目前,不少省市高等学校体育院(系)、体育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工作已经开展,体育职鉴工作是面向社会服务的人才培养工作,在社会中产生的反响还不错,同时也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

三、体育院(校)系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管理结构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2]。体育类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在在体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在各体育院(校)系建立培训基地,其培训对象主要是体育专业的学生、相关体育从业人员或者退役运动员,建立好培训员和管理员队伍以及市场监管的管理体系,通过行政、市场、院校等各方面的努力推动进行有序的工作。办学模式的各要素整合如图1:

指导 配合

图1

(二)技能型人才培养内容

体育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交叉性科学,培养技能型人才首先要从理论知识开始入手,学习体育理论,使学生理性认识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强烈的内在学习动机和体育锻炼兴趣。同时,掌握与专项相关的运动心理知识、体育健康保健知识、体育教育基本理论、竞赛组织与体育辅导等内容。例如,游泳专项的学生不仅要学会游泳的理论知识,还要学会溺水自救和救助别人的方法,如何帮助惧怕水的人克服困难等等。有了扎实的理论知识,不仅能够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正确的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第二,提高学生的竞技能力。只有亲身体验竞技能力提升的过程,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不仅能快速提高竞技能力,也能将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才能在工作中能运用自如;其次,只有本身具备良好的竞技能力,在今后的教学或者从事其他与体育有关的工作时,才能使他人信服。第三,课程设置需结合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随着社会体育的形式、内容日趋多样化,健身的科学化和大众体育的生活化。课程设置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体育院(校)系作为研究体育科学知识和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基地,必须与社会接轨,使设置的课程既符合体育学科的发展趋势,也能满足社会对各类体育人才的需求[3]。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基地是体育院(校)系,但是为了跟市场需求接轨,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与健身俱乐部或者专业体校训练队联合办学,优势互补,整合教育资源,达到互利共赢。

(三)技能型人才培养评价

评价体系是一种促进教学的手段,不仅直观反映教学效果,而且也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激励因子,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起到积极作用。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评价可以对学生的体能情况、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的态度和健康行为等方面进行。其评价形式可以是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及时便捷的口头评价,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改正,也对该方面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也可以是以考试的方式,通过评分进行评价。笔者认为最好的评价方式是在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展示自我的平台,即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该过程能同时才生反馈作用,便于纠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

四、小结

现阶段,我国体育经济型人才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体育院(校)系办学模式相对较陈旧,毕业生就业困难。在现有的制度下,我国高等体育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体育人才,促进体育学科的建设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服务的任务[4]。其管理层面要形成布局合理、模式多样、行政主导、市场主体、体教结合、双向服务、形成合力、整理推进的工作格局。体育院(校)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确定准确的培养目标,革新体育技能的培养方案,扩展课程体系的外延,结合教学内容、活动方式和能力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与体育学科活动规律,形成连贯、有序、有效的培养模式,从而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 曾伟兰.以技能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中职体育教学改革探究[J].体育师友.2012(2):48-50.

[2] 封翠霞.创新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农村科技.2012(24):61-62.

[3] 柴建設,薛留成.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策略研究[J].韶关学院学报.2002(6).

[4] 马毅.对课程设置理论及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框架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1):4-8.

猜你喜欢

技能型人才培养
西安高职旅游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构建培养环境,提升我校数控专业教学的职业能力
浅谈高校动画专业将理论引向实践教学方法研究
从人力资源需求的视觉浅谈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