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为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2015-03-31尹自强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尹自强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行为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尹自强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行为激励对提高高校学生管理效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梳理行为激励理论的发展脉络,指出行为激励理论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总结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管理理念陈旧、活动管理松散、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队伍素质不高;对行为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具体应用作有效说明。

关键词:行为激励理论;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高校学生是社会主义的未来建设者。如何通过激励手段刺激学生行为,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与焦点。这种激励手段的获得需要以行为激励理论为支撑。所以,将行为激励理论运用到高校学生管理中去,借此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激发学生潜能,是开展赏识教育、行为激励教育的主要目标。

一、行为激励理论概述

行为激励是一种有效的高校学生管理方式。通过鼓舞、激励,学生的行为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改变,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由外而内的管理方式对于重塑学生行为、影响学生内心具有重要意义。行为激励理论主要是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人的行为进行刺激而产生的不同理论。行为激励理论主要包括:一是科学管理的行为激励理论,即早期研究者将激励当成一种有效维护生产纪律、进行科学管理的策略;二是强化理论,即通过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外部手段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的可能性,从而培养人的积极性与兴趣,提高人的潜能;三是成就动机理论,即将激励作为自己从事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四是需要层次理论,即将人的需要划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七方面的具体需要,激励正是在满足个体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行为激励理论对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一方面,行为激励虽然主要针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而展开,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行为激励的范围较广,既可针对学生的思想,也可针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而展开。所以,行为激励策略对于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树立自信心与自尊心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理念陈旧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并成为指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指导性原则,为提高学生管理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但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还只停留在观念上,并没有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得到有效推进。所以,高校学生管理理念还相对陈旧,管理理念与管理实践存在严重脱节现象,且行为激励理念还没有稳定地成为管理者的管理方针,以致于管理的实效性体现不明显。一是未能细化学生需求,精细化管理不足。从学生入学到学习、生活、情感、就业,方方面面,不一而足,都需要精心管理、策划,否则仅凭学生的自觉并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但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辅导员及专业教师并未根据学生的管理需求,对学生实行个性化管理,管理理念还仅仅是片段式。二是部分高校出现放任式管理、军事化管理的极端管理思想。我国高校发展历史较短,在探索高校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上,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理解,一部分高校将大学看成是中小学教育的有效延伸,因此这部分高校推行相对严格的军事化或半军事化学生管理;另一部分高校则以大部分学生年满18周岁为由,主张学生自由、自主发展,因此这部分高校在学生管理理念上推行放任式管理。

(二)活动管理松散

一是社团活动、班级与校级活动在举办形式与内容上存在重复、缺乏创新性。高校活动种类较少,举办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大同小异。大学生完成这些活动的目的大多都是从中获得就业优势,而并非从中获得理论学习之外的实践经验。另外,除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等少数社团组织外,其他协会、社团基本上都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松散集体,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管理组织机构,具有很大的临时性。二是活动的设置过于简单,且并未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奖励,以致活动的有效性稍显不足。一方面,活动的设置缺乏一定的梯度,单一的活动难以发掘学生的潜力,在做活动的过程中,障碍的难度系数没有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有效调整,所以所有的学生都在为同一类型、同一难度的活动而绞尽脑汁。另一方面,激励效率不高,许多活动基本上都是在结束之后才向学生颁发奖品,而在活动过程中语言表扬、物质奖励等较少,以致激励频率偏低。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是学生管理职能交叉严重,管理效能低下。随着高校扩招的不断进行,部分高校在原有基础上又新增了许多学生管理职能部门,但旧部门与新部门之间存在交叉,职责不明确,在管理学生问题上存在推诿扯皮现象。另外,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方式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并未对学生行为进行有效激励。二是学生管理规章制度缺乏对学生行为进行正面引导及约束。一方面,现有的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内容过于宽泛,旨在告诫学生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但对同一问题有可能产生不同的解决方式,以致精细化管理不足、柔性管理有余。另一方面,规章制度缺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条款,对学生的行为激励较少,以致学生长期以来对规章制度形成不良的距离感、敬畏感。

(四)管理者队伍素质不高

辅导员、行政人员、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学生管理队伍。作为学生管理的专职人员,高校辅导员大多来自于各专业,并未系统地学习过学生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化、学者型建设目标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行政管理人员也是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队伍,但他们主要是处理学生档案、进行招生、完成学生就业衔接等工作。专职教师以管理学生为辅、以教学与科研为主,管理还存在较大误区。由此看来,学生管理工作被划分给不同的管理者,管理思路、管理模式难以统一,管理者的素质参差不齐,未能有效地实现管理学生、激励学生的目的。

三、行为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一)树立正确的行为激励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与学生行为之间有密切关系,良性的管理理念牵引着人的行为,对产生正确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正确行为的不断重复、修正又可为理论上的管理提供依据。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管理之前,必须树立正确的行为激励管理理念。首先,认清行为激励的重要性,把行为激励看成是管理学生的重要依据与结果,将行为激励落实到实处。其次,综合对待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生活、情感变化等,使大学生“思想境界高、谈吐风雅”。最后,不对学生进行“一刀切”“一锅煮”,合理对待学生的个性特点,把一切有利于大学生发展的因素统归于管理工作中。

(二)提高管理者的行为激励艺术

第一,合理暗示。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具有无穷的潜力。在大学生潜意识里,巨大的能量、可塑性可通过管理者的正确引导而爆发出来。所以,教师要积极采用暗示的手法,全面挖掘大学生的潜能。例如,教师可通过“你可以”“你行”“我相信你”“加油”等简短的语言向学生传递正能量,让学生产生认同感,从而转变自身行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习惯推动自身发展。第二,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并举。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优点,并通过表扬、物质奖励的方式正面强化其行为,使这种行为得到有效延续;通过负强化的形式遏制不良行为的出现,使学生行为一直呈正向发展;对学生屡次出现的不良行为进行整治,通过规章制度的形式惩罚部分学生,以做到恩威并施。

(三)围绕行为激励开展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专职教师要推行赏识教育,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与长处,抓住学生的活动需求与兴趣点,卓有成效地推行各种活动。另外,管理者还要对学生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管理,按从低级到高级的需求拓宽活动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与社会活动。另外,积极发挥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各大协会的职能,有层次、有系统、由点及面地规范活动,使活动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从集体中学会学习、生活、生存和发展。一是按合作与竞争的原则合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高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针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而言,合作往往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能力的方式。所以,要积极围绕合作开展各项课内外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外,针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要以竞争为原则对学生进行激励,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发挥。二是以能力激励为核心开展各项素质拓展活动。课内、校内活动的开展难以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大范围和社会性活动的开展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能力。所以,各高校要建立健全的导师制,形成“一位导师、多个学生”共同进步的态势,把素质提高、能力提高作为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标准与目标,由简单的语言激励、行为示范、课程教学过渡到以能力提高为中心的多层次、多步骤的激励转变,推动学生个性发展。

(四)建立健全行为激励管理体系

第一,提高管理者的管理素养。一方面,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要严格规范招聘规程,提高准入门槛,使辅导员向着专业化、学者化方向发展,让更多的辅导员参与行为激励培训,掌握基本的行为激励策略;另一方面,定期举行行为激励培训,让更多的教育管理者到兄弟院校参观、访学,从中吸取管理经验与教训。第二,将管理者激励向学生自我激励转变。作为学生管理的主体,学生要善于学习,并进行自我激励。例如大学生可根据自身表现,对自己进行物质奖励、语言鼓舞,以达到自我管理的目标;也可通过自我暗示的方法,不断训练和培养自信心与自尊心,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第三,实行学院负责制,构建完善的行为激励管理机制。一方面,每个学院都有一定的特色,应坚持书记与院长协同负责的机制,让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参与到行为激励中,让更多的大学生感受教师的激励艺术,从而完善爱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制定一定的行为激励方案与评选方案,将行为激励纳入到考核体系中,使行为激励成为评估学院、教师的硬性指标,从而营造一股处处激励、时时激励的良好氛围。

行为激励理论包罗万象,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以来,好学生的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原来的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到自我认知、社会适应、行为合理相统一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管理、提高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必须利用行为激励理论的成果,加快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专业化、模式化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成恕.和谐校园视角下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6-67.

[2] 蒋维昱.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道德激励的方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2):55-56.

[3] 李叮咚,尹红,王慧.高校学生管理制度规范化研究近十年回顾[J].中国农业教育,2012(2):111-112.

[4] 杨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2):71-72.

[5] 石立宁,李晓雷,韩婧.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改革途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7-68.

[6] 周训菊.管理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1(11):35-36.

[7] 殷志伟.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的应用——以苏州大学学生科技协会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8):22-23.

[8] 周云.基于激励理论的广州大学学生团学干部分类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11-12.

[9] 王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我国本科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35-36.

[10] 冯研.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激励机制研究——以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22-23.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5)06-0123-03

收稿日期:2015-10-09

作者简介:尹自强(1981-),男,江苏金坛人,硕士,讲师,从事大学生骨干培养、大学生领导力研究。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6.033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管理应用
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