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2015-03-31范果胡小桃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范果,胡小桃

(1.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视觉传达系,湖南 益阳 410003;2.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是指学校各种课程类型及具体科目的组织、搭配所形成的合理关系与恰当比例,是由各类课程构成的有机、完整的统一体,是高校为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的各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总和。课程体系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本文将国内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进行梳理,旨在为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1 国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西方国家由于较早进入工业社会,因此较早发展了艺术设计教育,各国对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设和改革。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上呈现培养务实人才、注重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趋势。西方发达国家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素质,在高等教育之前就已系统化地实施了相关艺术设计课程。高等职业教育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在之前的艺术教育基础上进行设置和建立,从而能实现较好的衔接与过渡。在课程设置上,国外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研究呈现以下趋势:

1.1 以职业导向为主、以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为辅的“双轨制”课程体系

德国的包豪斯教育模式最早提出“技术与艺术新统一”的理论,注重培养技术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专业高级技师。包豪斯教学采用“工厂学徒制”,课程设置包括了基础课程和实践课程两大部分。到今天,世界各种类型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都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种包豪斯教学体系。目前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就尤其注重技术和艺术、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德国双元制采用综合课程的课程设置方式,即将所有理论课程综合为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这三门课,半年左右的预科教学,3年的学院与工厂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半年的继续培养教育。这种德国双元制课程体系设置模式体现了目前国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重要趋势,即以职业导向为主、以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为辅的“双轨制”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设置强调以企业导向、社会需求为主,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为重点,在学校的理论学习课程为辅助。

1.2 多元化、综合性的课程体系构建趋势

课程设置强调务实与理论并重,课程设置多样化且具有弹性选择,广泛开设各类选修课由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体系的构建注重职业岗位和职业发展需要。这种多元化与综合性兼容的课程设置方式首先在日本的京都艺术大学发起,之后在台湾大叶大学等学校及相关艺术设计专业得到推行[1]。这种课程体系构建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获得教育界认可,但是也存在一些颇具争议的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专业针对性,容易成为通识教育。

1.3 自成体系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适应高职教育特点和艺术设计专业特点的课程设置趋势。这种课程设置模式摆脱了传统美术教育和学科型课程设置的模式,形成前期基础设计理论和初步设计手段相关基础课程,后期注重实际应用操作训练及专业岗位技能相关专业课程的课程体系。目前国外不少大学都形成了自成体系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课程设置模式,获得了很大成功。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就形成了“学院、培训中心、企业三元合一”的模式,第一年学习理论课程,第二年在培训中心学习职业应用实践课程,第三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些国外先进的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构建模式都适应了本国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2 国内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我国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发展较晚,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设计教育是从纯美术教育中派生出来的,这与西方高职设计教育诞生于工业革命的背景是不同的。我国的现代设计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一些成功的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理念逐渐被我们接受,呈现出吸收现代设计理念、积极探索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模式、逐步形成完善课程体系的发展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外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被纷纷引入中国,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20世纪80年代,香港理工学院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了一系列讲座,对国内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产生了重要影响。1988年,广州美术学院举办了包豪斯作品展,在国内第一次较直观地接触了包豪斯的课程与设计作品,这种以企业为导向专门针对实践的课程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尤其是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在我国广东及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职艺术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深入开展,高职艺术设计人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设计系、白云学院的艺术与建筑学院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不断向市场输送人才,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目前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都是按照理论与实践部分相辅相成的模式进行设置,只在课程体系的结构、排列、内容选择、评价上各具特色。近年来,国内研究者逐步重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以职业为导向的课程设置,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也呈现出与职业岗位对接、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趋势,大量实习实践课程的设置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的启示

目前关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我国教育界逐渐意识到课程体系的构建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性。

3.1 坚持课程体系构建“三接轨”原则

课程体系构建要坚持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行业(职业)标准、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接轨的原则。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应考虑到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职业岗位和就业岗位所需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同时,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在考虑专业课程设置目标时还不能忽视国家劳动人事部门颁布的行业职业标准,将劳动人事部门的职业标准融入课程,为学生提供未来可能从事的艺术设计类职业必备的知识与技能。此外,要实现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还应学习借鉴国外的教育经验,吸收涵盖国外最新科技发展的成果,将课程的设置与国际艺术设计人才的标准接轨也是我们应坚持的原则。

3.2 以能力为本位构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当前,学科本位的思想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的表现仍根深蒂固,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2]。当前开设的课程与职业岗位能力联系不紧密,课程实施以知识教学为本,导致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工作的实际需要脱节,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果与市场需求之间产生了偏差,表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沿用学科本位课程结构,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课程体系构建模式。这样使得教师在教学时习惯于“学科课程”的思考方式,强调课程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出现学生学完该课程却体会不到课程所涉及的职业能力、就业创业能力以及对将来从事岗位的指导意义[3]。这种体系的课程内容违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追求提高实践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型的人才的职业教育规律。因此,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课程知识体系与专业能力内容进行分解与归纳[4]。只有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要依据,制定出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接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

3.3 校企合作开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艺术设计产业结构的调整为依据,同时还要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应贴近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建设课程,完善课程体系。开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应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引进艺术设计类的校外企业,实现校企深度合作,形成学校中有工厂、企业中有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引进校外企业的合作格局[5]。学校与企业相互选派人员挂职进行进修、培训、产品研发等工作,学校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获得企业的参与、行业的支持,做到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学校成立校内专家与企业专家共同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进行课程建设,定期召开课程建设会议,并随时解决专业发展及各教学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课程体系构建以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设计行业的需求为依据;以企业全程参与为基础;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深入进行企业岗位调研;认真分析课程体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形成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共同选取课程内容、共同建设核心课程、共同建设课程资源库的格局,企业全程参与建设、共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高职艺术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6]。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当坚持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行业(职业)标准、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接轨的原则;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要依据,制定出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接轨、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参照《国家职业标准》,深入进行企业岗位调研,校企合作开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最终形成完善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

[1]区穗玲.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1.

[2]程宜康.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研究综述[J].职教通讯,2012(4):16-17.

[3]蔺婷.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4.

[4]徐峰.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4(14):68-71.

[5]郑兴我.校企合作建设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索[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3(12):26-28.

[6]赵国祥.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11):132-133.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艺术设计课程体系
《花月夜》
《星.云.海》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