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姜巴斯套组构造岩石学特征及重要意义
2015-03-31李鹏宫辰
■李鹏 宫辰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姜巴斯套组构造岩石学特征及重要意义
■李鹏 宫辰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 新疆乌鲁木齐 830013)
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姜巴斯套组构造上位于卡拉麦里断裂和清水-苏吉泉断裂之间,本文根据该套地层的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古生物化石特征,讨论其形成时代。同时结合前人对卡拉麦里蛇绿岩研究的资料,以及蛇绿岩被早石炭统姜巴斯套组不整合覆盖,确定该洋盆闭合早于早石炭世,这对探讨东准地区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
东准噶尔姜巴斯套组蛇绿岩
姜巴斯套组分布于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和清水—苏吉泉断裂之间,卡拉麦里断裂带是新疆北部乃至中亚地区一条十分重要的断裂带,是古生代东准噶尔古大洋洋盆闭合的产物。李春昱等(1982)把该断裂带作为哈萨克斯坦古板块和西伯利亚古板块的缝合带,随后引起地质界对该断裂带的关注,同时也对断裂带两侧的岩石、地层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原始定义为一套灰绿、灰、黄绿色富钙质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其中杂砂岩、长石质砂岩较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层表编写组(1981)将该套地层称为南明水组,并划分出上亚组(那林卡拉组)、下亚组(姜巴斯套组);李锦轶等(1989)将那林卡拉组和姜巴斯套组归并为南明水组;蔡土赐等(2001)根据现代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将南明水组废弃,采用之前的姜巴斯套组。近年来,笔者在进行“新疆卡拉麦里一带矿产远景调查”中,对该套地层进行了剖面实测和区域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初步查明了该套地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之上,和研究区内其他石炭系以及卡拉麦里蛇绿岩带进行对比分析,对东准地区地层的正确划分与对比以及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1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发育有阿尔曼太和卡拉麦里断裂带,是我国北疆的重要的地质界线,而且是中亚造山带(CAOB)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是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整个东准造山带发育有多条著名的蛇绿岩带,主要有北部呈NW—SN展布的阿尔曼太蛇绿岩带 (中部呈NW向展布的扎河坝—北塔山蛇绿岩带南部呈NWW向的卡拉麦里—莫钦乌拉蛇绿岩带通过对该区蛇绿岩带的时代、构造属性以及就位环境的研究,对讨论整个中亚造山带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研究区姜巴斯套组地层主要分布于卡拉麦里断裂带北侧,其与上覆的上石炭统那林卡拉组(C1n)呈不整合接触、下伏的下石炭统山梁砾石组(C1sl)呈断层接触。
2 姜巴斯套组地层特征
整个研究区地层属于北疆—兴安地层大区中的北疆地层区,区内以卡拉麦里大断裂为界,将断裂以北划为北准噶尔地层分区的卡拉麦里地层小区,断裂以南划为南准噶尔—北天山地层分区的,同时蔡土赐等(2001)根据现代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将南明水组废弃,采用之前的姜巴斯套组,该套地层属于北准噶尔地层分区。笔者根据区域地质调查以及剖面实测发现,该套地层主要出露在研究区北部,面积很大,与上覆下石炭统那林卡拉组(C1n)为不整合接触,与下伏下石炭统山梁砾石组(C1sl)为断层接触,主要为灰绿、灰黄绿、暗绿、暗灰色的火山碎屑岩(凝灰质粉砂岩、凝灰质细砂岩、凝灰质粗砂岩)和陆源碎屑岩,夹极少量凝灰质板岩。
姜巴斯套组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化石,腕足类、植物和珊瑚化石都有发现,形成的时限为早石炭世杜内阶—谢尔普霍夫阶.在该套砂岩层中含苔藓虫化石,时限为早石炭世。该套地层主要由火山碎屑岩组成,而火山碎屑岩类是一种介于火山熔岩和沉积岩之间的过渡性类型岩石,可以揭示火山事件沉积的规律以及分析当时的构造环境。据笔者调查发现,卡拉麦里缝合带两侧发育晚古生代火山碎屑岩,杨品荣等(2007)对姜巴斯套组火山碎屑岩的岩性及化学成分特征进行研究,推测其物源区为大型岛弧区;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该带发现下石炭统放射虫硅质岩和蛇绿混杂岩断片,它们被证明是早石炭世卡拉麦里蛇绿岩所代表的古大洋的地层序列,同时结合缝合带中火山碎屑岩的物源区,可以深入研究该古大洋的俯冲方向。
3 结论
(1)测得该套地层晶屑凝灰岩中锆石的年龄说明该套地层形成时限为早石炭世;结合在该套地层中所发现的苔藓虫化石,表明将其确定为下石炭统姜巴斯套组(C1j)是合理的,这样对东准噶尔地区地层的正确划分与对比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2)研究区姜巴斯套组主要为火山碎屑沉积岩,其形成年龄应该晚于其下伏的与其呈断层接触的山梁砾石组,表明在姜巴斯套组形成时,造山活动已基本结束,其沉积于后造山的拉伸环境之下。汪帮耀等(2011)、徐永波等(2011)在相邻研究区的姜巴斯套组地层中发现有双峰式火山岩及对其化学性质进行分析,也认为该组形成于后造山拉伸环境中。
[1]李锦轶,肖序常,汤耀庆,等.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古板块构造研究的新进展 [J].科学通报,1988,33(10):762-764.
[2]李锦轶,朱宝清,冯益民.新疆东准噶尔克拉麦里地区南明水组研究的新进展[J].新疆地质科学 (第2辑).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1:r8.
[3]李锦轶,杨天南,李亚萍,等.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及其对中亚地区晚古生代洋陆格局重建的约束 [J].地质通报,2009,28(12):1817-1826.
[4]李锦轶,朱宝清,冯益民.南明水组和蛇绿岩之间不整合关系的确认及其意义[J].中国区域地质,1989.
[5]李锦轶.新疆东准噶尔蛇绿岩的基本特征和侵位历史 [J].岩石学报,1995,11(1):73-84.
[6]龙晓平,孙敏,袁超,等.东准噶尔石炭系火山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对准噶尔洋盆闭合时限的制约 [J].岩石学报,2006,22(1):31-40.
F407.1[文献码]B
1000-405X(2015)-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