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日籍教师社会文化适应的难点及解决对策——以湖南省长株潭地区高校为中心

2015-03-31徐慧平颜新丽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日籍日语文化

徐慧平,颜新丽

(湖南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国际化正成为新的时代特征,国际间的政治对话与贸易往来、世界范围的信息与技术传播、资源与教育的共享都以外语为传媒工具,外语成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1]。日语作为小语种,在我国的政治和经济贸易等领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日语学习者人数急剧上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全国共有385 所大学开设日语本科专业,另外还有200多所高等职业学院以及大专开设了日语专业。日语学习者多达68 万人,仅次于韩国的91 万人,而大学日语学习人数为40.8 万人,为世界之最[2]。

2 社会文化适应现状

笔者同本小组的“科研创新”成员一同于2014年11 -12月对长株潭地区高校的日籍教师进行“湖南省高校日籍教师社会文化适应状况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中心”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形成了研究报告。

2.1 湖南省长株潭地区日语教育现状

湖南省是中部地区重要的文化教育基地,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语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长株潭地区80 所高校中已有12 所高校聘用了17 名日籍教师,其中湖南科技大学(湘潭)4 名,湖南师范大学(长沙)2 名,长沙大学(长沙)2 名,其余9 所高校各1 名。

2.2 日籍教师适应现状

随着日语外教增多,其社会文化适应难点也日益明显。笔者在长株潭地区高校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日籍教师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只停留在稍微适应及以下阶段,且在各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难点。能否帮助日籍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社会文化适应,直接影响到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探索日籍教师在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已成为突破当下日籍教师社会文化适应难这一现状的必要条件。

3 日籍教师的适应难点

中国和日本在文化方面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很多的不同。日本独特的地域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其特有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尽管各高校管理部门在生活、工作上给予日籍教师高度关注,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日籍教师并没有系统掌握当地文化,社会适应能力仍然不强。

3.1 语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主要靠语言来进行有效的反应和广泛的传播,没有语言的文化不能称为文化。语言和文化两者关系密不可分[3]。日籍教师对汉语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其在湘的社会文化适应情况。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湖南省长株潭地区高校的日籍教师普遍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15%的日籍教师完全不懂汉语,50%只会日常的问候。语言障碍因素就像一堵围墙,阻碍着日籍教师社会文化适应的脚步。

3.2 生活适应

中国传统文化以知觉思维为本位导致的结果就是整体本位观念[4],而日本文化更加注重个体生存。两国的文化差异给日籍教师在湖南省的社会文化适应增加了许多困难。日籍教师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都会影响其在湘的社会文化适应状况,生活适应越差,文化适应和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困扰越多。

地理气候方面:湖南省位于内陆地区,属于冬冷夏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日本四面环海,属于海洋性极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调查结果显示,5%的日籍教师完全不适应当地自然环境,55%稍微适应,远不及社会适应所应达到的期望值。

生活习惯方面:生活习惯与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是日籍教师社会文化适应的负担。如在饮食方面,调查结果显示,5%的日籍教师完全不适应,45%稍微适应。在宗教活动方面,40%的日籍教师完全不适应,35%稍微适应。日本民众信奉神的道教,视自然界各种动植物为神祇。各高校一般没有给日籍教师提供开展宗教信仰的活动场所,这给日籍教师的在湘社会文化适应造成了很大困扰。

生活环境方面:由于中日两国国家性质的不同,日籍教师从公共服务完善的日本过渡到公共服务尚未完善的中国,在交通、卫生、行政、法律等生活环境上产生了诸多不适。调查结果表明,10%的日籍教师完全不适应当地的交通,45%的日籍教师稍微适应。20%的日籍教师完全不适应当地卫生、法律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此外,调查结果表明,日籍教师接触对象局限于学生和同事,且十分注重个人隐私,即使是对同校的日籍教师也保持一定距离。在遇到社会适应难点时,无法及时找到倾诉对象,容易出现社会文化适应的心理问题,如经常想家、思乡;感觉自己精力下降、活动减慢;感到孤独和苦闷等。

3.3 教学工作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日籍教师来湘之前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入职培训,有2/3 的日籍教师并没有从教的经验,甚至有些日籍教师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入职的,连社会经验都没有。同时,日本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和探索的重要性,主张建立以个人价值追求为中心的西方价值观念[5];而作为接受中国式教育成长的中国学生,无论是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自身的学习方法,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上的定式,中国学生甚至经常问一些日籍教师难以理解的问题。因此大部分日籍教师无法理解并接受中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调查结果显示,15%的日籍教师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完全不适应。

4 解决对策

以上是笔者通过问卷调查总结分析出的日籍教师在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的难点,而这些困难的正确处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外教的教学效果。就如何解决日籍教师在社会文化适应中的难点,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进行思考[6]。

4.1 日籍教师的主动融合

主动攻破语言障碍。日籍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须重视汉语学习。通过加强与学生及其他中国朋友的沟通交流,尽快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这一点对日籍教师能否更好、更快地实现社会文化适应至关重要。语言的学习过程其实也是文化的传播过程。当日籍教师能流利地用汉语与中国学生及朋友沟通时,说明他对当地文化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解决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主动了解当地文化。日籍教师在来湘前、来湘后都要积极了解有关中国文化、当地传统习俗和气候特点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官方网站、书籍报刊等途径获取,可以在亲友的帮助下,掌握第一手信息。

4.2 所在学校提供帮助

日籍教师的社会文化适应过程不仅需要其自身积极主动融入,也需要学校在客观条件上给予帮助。

岗前培训。对于新招收的日籍教师,学校不要急于让其投入教学工作,可以开设日籍教师岗前培训班,对其进行入学教育、教师技能培训、心理辅导等,以便于日籍教师尽快了解学校的要求和熟悉环境。

构建日籍教师与学生互助平台。传统教育模式下成长的中国学生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难点是“听”和“说”两个方面,而日籍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其社会文化适应能力是必要前提。学校可以为日籍教师安排中国学生作为其助手。比如,安排中国学生教日籍教师汉语;日籍教师外出时,安排学生陪同。通过这样一系列的互助方式,不仅为中国学生创造学习日语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日籍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社会文化适应。

构建日籍教师与中国教师交流平台。建立有效的交流平台和机制,加强沟通,把交流看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增进相互了解,消弭误解,传递信息,增进友谊,洞悉他们的思想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对外籍教师的社会文化适应可以起到促进作用[7]。此外,中国教师应该以主人翁之态多给予日籍教师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营造日籍教师与高校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缓和其在湖南社会文化适应的尴尬局势。

构建长株潭地区高校日籍教师交流平台。各学校之间应加强联系,为日籍教师构建“老乡”交流平台,定期组织一些聚会或其他活动,丰富日籍教师的课余生活。

5 结语

随着日籍教师在日语教育事业中的贡献日益突出,其作为文化传播载体的同时,也成为了日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有效提高日籍教师的社会文化适应能力,对于改进日籍教师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日籍教师的适应难点,是值得继续深入研究的课题。

[1]陈凤年,刘灿辉.中国师生外语学习价值取向调研[J].当代教育论坛,2008(11):71 -72.

[2]吴芳.日语外教在高校工作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30(1):143 -144.

[3]汝金珠.中日文化对比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11(1):51 -52.

[4]马文超.西安市外籍教师的文化适应探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S2):231 -233.

[5]艾昕.胡树.日本教育发展与经济腾飞之间的关系[J].前沿.2009(12):146 -150.

[6]袁泉.留学生在华文化适应的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12(3):114 -115.

[7]王利平,王恩科,李洪春.重庆高校外籍教师文化适应状况的调查与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1):96 -99.

猜你喜欢

日籍日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从推量助动词看日语表达的暧昧性
明朝日语学习研究
为何越来越多华人不愿入日籍?(手记)
谁远谁近?
法庭上,财务经理讨回高额退职补偿金
从语义模糊性看日语委婉表达
看漫画,学日语
文化之间的摇摆